分节阅读 251(2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5488 字 2019-04-28

“与人为善,予己为善好名字”长孙氏一语道破李世民的用意,随即却道:“听丽质说你跟姐夫吵起来了”

李世民怔了怔,恼道:“小家伙就知道告密”说着也不隐瞒了,怒道:“我亲自下达的指示,让那家伙一笔驳了回来。还一副振振有词的样子,气死我了。将他安排到刑部,本想着他可信可靠,可以稳定局面,却不想让他反将了一军,对付到我头上来了。你说可不可气我好心好意的叫他过来,免得他成为众矢之的。他却理直气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点也不退让,反倒是我的不对。惹我火起来,就将他这个刑部尚书给撤了,看他怎么驳我的命令。”

长孙氏听着丈夫的抱怨,也跟着怒道:“确实可气,殿下可是太子,未来的大唐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姐夫不说好听的来巴结,竟然有胆子忤逆殿下的意思。简直是罪大恶极,就应该将他给撤了,让天下人知道殿下的威势,看看日后还有那个敢惹怒殿下,敢在殿下面前据理力争,说真话的。”

李世民见长孙氏义愤填膺的模样,张了张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好半响才佯怒道:“好啊,在你眼中,我就是个听不进劝的杨广听不得半点的忠言逆耳”

长孙氏作揖笑道:“殿下的志向,妾身了解。姐夫性子刚正,面对不平之事,敢据理力争,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殿下不正是看中姐夫这点才将他提拔为刑部尚书的,面对庐江王的谋反案,杜淹、崔善为的缄默与姐夫的强烈反应,不正是鲜明对比相信殿下比谁都清楚杜淹的为人如何,崔善为的为人又如何。妾身一介妇人,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听说越高明的君王越能容得下敢于说真话干实事的人,妾身也觉得殿下是那样的人。”

罗士信回到了刑部,刘燕客心事重重的迎了上来:“大人,太子殿下可是为难你了”

“没呢”罗士信道:“起了点争执,问题还没有解决。你这里不用顾忌太多,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上,这个案子就会查下去,现在重要的不是这个问题。我们得想个办法,怎么样才能打破面前的僵局。”

刘燕客就如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罗士信

起了点争执

问题还没有解决

“这”刘燕客觉得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李世民即将成为大唐皇帝的事情几乎是不公开的事实,这公然与未来的皇帝争执,嫌自己命太长嘛

就在刘燕客怀疑自己智商的时候,中书省传来了最新的任命。对于三司会审的结果予以肯定,但庐江王李瑗谋反案件牵连太广,依旧存有些许问题尚未理清,着令刑部尚书罗士信继续跟进此案,彻查到底。

刘燕客出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又开始怀疑耳朵了。

对此罗士信却没有多大的意外,他颇为了解李世民那小受一样的心态,你越反抗他越能在道理上站住脚来跟他争跟他吵,他越是会重用越是器重。

就如魏征,魏征好几次逼得李世民下不了台,气得李世民吹胡子瞪眼睛,甚至要叫囔着杀他这个乡巴佬,可他依旧混的有滋有味。

罗士信在李世民面前不退让,并不是鲁莽找死,而是知道李世民能够容纳与之争辩争吵的属下。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大胆假设

一个王朝是多忠臣还是佞臣,看的不是个人而是皇帝。

皇帝是个明君,擅于用人自然是忠臣满朝,皇帝无道昏庸,自然是佞臣遍地。

刚正如包拯者,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这位号称青天的人物,在弹劾国丈张尧佐的时候敢用吐沫星子喷仁宗皇帝一脸,可见包拯之刚烈,但是除了包拯的刚烈,也能看出仁宗皇帝的容人之量。换做别的什么暴君,只怕直接将包拯的脑袋给摘下来了,哪里容得他青史留名。

正是因为当时宋朝的皇帝是宋仁宗,容得下包拯这样的人物,才能使得包拯名垂青史。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皇帝,李世民恰好是其中的一个。虽然现在的他还不是皇帝,但监国太子的权力与皇帝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若换做皇帝是杨广或者是别的不能听劝,罗士信也不会傻到跟他们据理力争,浪费口舌之余,还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危险的境地。

刘燕客已经傻眼了,想不到罗士信的坚持真能换来应有的成果,真的说服了李世民将谋反如此大案交给刑部来处理:这是多信任与器重。

想起罗士信先前的警告,眼中燃起一丝希望。自己拥有一身司法知识,却困在小小的司门,无用武之地。这时间流逝,转眼已经多年,若不把握这个机会老来后悔,那就追悔莫及了,站出来道:“我父亲在传授我司法经验的时候,曾经与我说过断任何案件都需要大胆的假设。细心的求证。任何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展开无度的想象。将假设与实际证据相互贴合,一丝不差。就是结案的时候,对于此次庐江王的造反案其实属下一直有一点不解的地方。”

“你说”罗士信意外的看了刘燕客一眼,认真的看着他。

刘燕客鼓起勇气道:“王君廓为什么要杀庐江王他杀庐江王有什么好处他是庐江王的女婿,他的夫人是当朝的郡主。就算庐江王造反,有谋反之意,谋反之心,他要大义灭亲也没有必要亲手亲自将庐江王杀死。李瑗在这么说也是当朝的郡王爷。当今圣人的堂侄,就算是有了反意,没有理由由他来下这个手。就如他说的当时的局面情非得已。可以理解,终究是大局为重,理所当然,但是”

罗士信低呼出声:“事实情况并非如此。依照王君廓与几位将军的说法当时王君廓已经诛杀了王诜。手中掌控着城中的大将。握有调兵的虎符,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那种局面下,他完全没有必要杀李瑗。根据崔敦礼的说法王君廓是大仁大义,从大义而舍小义,为了大唐的安稳,为了大唐不受兵灾的影响,而大义灭亲。这个大义就很有问题,他若真的那么够意思也不会害的老子孤军奋战洺水城头。若真的那么重义,没有必要杀的那么果决。”

便在这时。罗士信突然得到平阳求见的消息。

刘燕客知趣的退了下去。

“你怎么来了”罗士信笑盈盈的迎了上去,如太子府长孙氏一样,平阳的天葵月事这个月亦来迟了。这个时代的医术还不足以在怎么短的时间内准确的辨别出是否真的怀上了,不过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这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本是人生在世的最大追求。

如今罗士信家业已成,妻子还是世上知名的巾帼豪杰,剩下的也唯有无后这一点了。眼瞧着人生即将圆满,自当是万分欢喜。

平阳见左右无人,道:“郎君还在调查表兄的案件”

罗士信大感意外,平阳向来刚烈,李瑗固然是他的表兄弟,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