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7(2 / 2)

大唐虎贲 无言不信 5567 字 2019-04-28

此战段志玄摧军克敌,率领唐军深入吐谷浑府邸斩首万余,杀的吐谷浑为之丧胆一触即溃。

段志玄之名也因这一战而武名远播,震响西域。

对了段志玄如此功绩,李世民却是勃然大怒,将他召回长安罢免其官职。

取得大胜却受到责罚,并非李世民赏罚不分,而是在李世民看来这是一场“败绩”。

大唐出兵,为得不是打赢吐谷浑,为得不是取得胜利,而是灭了吐谷浑。段志玄没能灭了吐谷浑,那就是失败,不管他的战绩有多漂亮。

这也是初唐这一时期的威风之处,在这一时期李唐上下有存有一个理念,对外战役不灭了对方就是失败

针对段志玄的处分,朝中也有一定的异议。

平阳也抱怨李世民的处罚有些严厉了,罗士信双手将小虎吒高高举起来,对他做着鬼脸。

小虎吒不愧是十一月怀胎的婴儿,长得特别壮实,成长的特别快,这不过一岁已经会开口叫爹娘了,咿咿呀呀的特别有意思。

听平阳如此说,罗士信道:“这也怪不得陛下,陛下有秦皇汉武之志,却没有秦皇汉武的资本,所以他考虑事情都是想以最小的代价打出最大的成果。只是段志玄是一员大将,却非药师公这类的名将,想要做到那点,不是那么容易的。放心吧。陛下心底清楚的很,此事是个意外。他给了一个超出段志玄能力的任务,失败并不出奇。只是战机稍纵即逝,他不得不赌而已。”

李世民料到吐谷浑会找丝绸之路的麻烦,却没有想到吐谷浑有胆子来打大唐与大唐为敌。毕竟双方实力,还是有着极大差距的。

吐谷浑来袭正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击破来袭之敌,追击溃败之军,直接趁胜杀入吐谷浑腹地,一举将吐谷浑灭了。想法战略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这个需要主将拥有一定的能力与魄力以及对全局的掌控能力。

当时李世民已经来不及从长安调兵,来不及多做安排。他若花时间调兵安排,吐谷浑作为半个马背上的民族,铁定逃之夭夭。

在那种局势下,李世民只能选择一赌,以天可汗的身份调契苾、党项等部落,让段志玄出战以段志玄的能力,打赢吐谷浑不难,长驱直入扑灭吐谷浑却有些超出他的能力范围,然而他别无选择。

结果不能说果如所料,却也在预算之中。段志玄打的漂亮,可终究差那么一点。这是这么一点点,决定了一个大将与名将的区别。

李世民应该只是一时气恼,不会真的怪罪段志玄的。

就如罗士信想的一样,李世民撤了段志玄的职位不久,便让他官复原职了。

此次未能取得成功,李世民一样凝聚实力,筹划着第二次机会。

然而就在大唐将重心放到西域的时候,在辽东一场针对大唐的密会。

高句丽、百济、大和国三国使者聚在了一处。

大和国与百济是老子与儿子的关系,跟高句丽并没有多余的往来,不过百济为了对付新罗曾与高句丽暗中合谋,签订了攻守联盟。

百济武王扶余璋论自身的能力,并不出众,很是一般,但他有个长处脸皮厚嘴巴能说,外交能力超一流。

因为大和国的关系,大和、百济受到了大唐的严厉制裁,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他们形势极为严峻。

面对这种恶劣的情况,大和国、百济泪眼汪汪的相互怀抱取暖对于新罗者完全依附大唐的走狗,怀着深深的痛恨,一致决定先打了大唐的狗,再来对付主人。

他们在相互盟约的时候,一致将目光看向了高句丽,意图将他拉下水。未完待续。。

s:晚上还有一更

第五章 三方密谋

“见过荣留王”

高句丽皇宫

扶余璋作揖行礼,恭恭敬敬很是客气。

扶余璋身旁的大和国使者苏我仓麻吕却是一身傲气,只是象征似地表达了一下善意,并没有行礼。

荣留王高建武不悦之色一闪而过,很快便让扶余璋给吸引过去了。

高建武听得亲信来报说大和、百济使者到来,本是打算直接赶走,但得心腹劝说乙支侯武的劝说下,还是答应接见了他们。

原本以为随便打发就是了,却不想来人竟然是百济武王是一国之主,登时左右为难起来。

高建武也算是一个有为之君,只是生不逢时正好生在了权臣当政的时代,虽然掌握着高句丽的行政权力,然而军权却至始至终都握在渊大祚手中。

为了对付渊大祚,高建武一改高句丽敌视中原朝的作风,竭力与唐朝修好。

中原与高句丽的敌视在于隋朝与高句丽婴阳王之间,隋朝因三次举兵征伐高句丽而使国内生变,群起反叛,最终导致王朝易主,纠葛的仇敌婴阳王也病死退出历史舞台。双方的仇恨不能说就此消除,但彼此都饱受战争之苦,意图竭力发展,双方也存着暂放恩怨的心思。

比起蒸蒸日上的李唐,高句丽明显要凄惨一些。尤其是罗士信那一闹,高建武痛失他们高句丽的军神乙支文德,在内斗更是处在劣势。环境越是如此恶劣,越离不开依附大唐。作为后继者。高建武当务之急是整顿国内问题,巩固政权稳定。不愿将战争的阴霾继续延续下去。在前些年,唐朝击败突厥的时候。派出了使者道贺,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