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与辽东乃至于更东北方的高句丽是一个界限,幽州虽地处北地,但是一年四季还是相当明显的。而辽东这边地域气候却完全不同,有着明显的差别。各种环境都要恶劣的多的多,这气候不同特产物资什么也不一样,尤其是天材地宝长白山,各种稀有资源更是数不胜数。这幽州、辽东有着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物资,相互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只是数百年来两地隶属不同的国家,没有好好的贸易发展,高士廉正是看清了这一点,打算重新建造一座城镇集市打通幽州、辽东的往来。
这城镇集市需要的不是房屋不是土地而是人,只要有人一切都会有,但是无人就算是万丈高楼也是无用。
将俘虏填充到新建的城镇集市,给他们土地屋舍带着半强制性的让他们居住下来。时日一久,他们便是新建的城镇集市的原始居民。
“不过高总管可真看的起我”罗士信对着高士廉派遣来的辽东长史笑着道:“回去告诉你们总管,让他安心建设新城。我决不让他的苦心,徒劳无功。”
辽东的资源有限,这个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真正的宝藏在于长白山。
连接幽州与辽东的枢纽能够成功,不在于辽东高士廉在新城投入多少财力物力,而是在于罗士信能不能拿下长白山。只要拿下长白山,哪怕新城的投入再少,只要有这个集市就不愁繁华不起来。世人都不是傻瓜,放着丰厚的利润不赚取。
罗士信简单的话,无疑是对胜利的宣言。
“不过在攻取高句丽之前,我还需要干一件重要的事情。”罗士信目视北方,淡淡的说着。
他将收编的十万俘虏尽数给了高士廉,继续往高句丽深处挺进。
若说罗士信攻取辽东,引发了高句丽的震动,这攻取安市城、北山逼降高延寿、高惠贞真正引起了高句丽的惶恐
经此大败,高丽举国震惊,黄城和银城守军全都自拔逃遁,数百里内无复人烟。
渊盖苏文亦下令国内城守军撤回平壤,放弃周边一切防线,死守平壤。
罗士信一路上早没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先到卑沙城与张镇周、程名振率领的水军汇合。
此次罗士信能够打的如此顺利,跟张镇周、程名振攻取卑沙城牵制威胁平壤密不可分的,便是因为有他们死死的吃住卑沙城,才能让渊盖苏文心存顾念,不敢以举国之力来安市城与罗士信对战。自卑沙城为张镇周、程名振两位大将奇袭攻取之后,渊盖苏文亲自想要夺回卑沙,然而面对张镇周、程名振的严防死守,任是用尽一切办法都奈何他们不得。
大唐水路两军配合,加上契苾何力的两万兵马,罗士信手中可用之兵再次突破十万,而高句丽已经让罗士信率领的唐军一点点打残,目前可用之兵,已经不过四万。
十万大军直接渡过了鸭绿江畔长驱直入来到了萨水河畔
萨水河畔有一座雄伟的建筑京观,一座由汉人尸骸堆积起来炫耀功勋的建筑。
昔年因为杨广的瞎指挥,隋朝攻取不下有渊子游、渊斌之镇守的辽东城,不得已改变战术,大将军宇文述率三十万大军越过辽东诸城向鸭绿江挺进,与水军南北夹击平壤。在罗士信看来,他的这种打法最白痴最愚蠢的,足以体现杨广在军事上有多么的无能。也许是当了多年的挂名主帅,他想要当一回名副其实的总指挥,但是骄傲自大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宇文述的大军刚一分兵就遇到了大问题,从辽东城到鸭绿江都是山地,补给极为困难,每名隋军不但要携带武器,还要背负帐篷、衣物及一百天的干粮。隋兵不是铁打的,在这种超额负重下,走着山路隋军行军都成了严重的问题:这连正常赶路走成问题的军队,还指望他们打胜仗
为了能够完成杨广的命令,隋兵不得不将粮食丢了,减轻自己的负担,结果在半路就陷入的缺粮的窘境。
在杨广的指挥下,隋兵还没有遇到敌人,自己已经扛不住了。高句丽的军神乙支文德看穿了隋军缺粮的弱点,边打边退,将隋军引入高句丽腹地萨水,就在隋军渡过萨水的时候,高句丽大军从天而降,向隋军发起猛攻。饥肠辘辘的隋军根本无力再战,各军一触即溃,落荒而逃。
最终的结果隋军狂奔数百里,直到鸭绿江边才摆脱了高句丽军的追击,渡过鸭绿江的三十万大军最后只剩千人逃回辽东,军械物资损失殆尽。
而高句丽便将数十万战死的隋兵尸骸堆砌起来,砌成了京观炫耀自己的武力,而京观就在萨水河畔:高句丽伏击隋兵的决战地点。
看着规模宏伟的京观,罗士信带着几分伤感的下了命令,“将京观给我拆,小心一点,尽可能的不要波及烈士们的遗骸,将所有遗骸都给我小心收集起来,等我们凯旋之后,带他们回家”
气氛并不热烈,很是伤感。
尤其是左天成、赵德柱、李云聪这些隋军,他们愤慨的拆着京观又小心翼翼的收敛着尸骸:京观是他们的痛,尸骸则是他们心底深处最重视的袍泽之情。
“将士们,好好地记着这一幕,将这个京观记载脑海里我们若是失败了,这就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们只有胜利一条路走”罗士信低沉的说着,他声音并不大却很深沉能够传的很远。听到他这番话的兵卒,也没有高呼出声,而是一个个的都露出了坚定的信念胜利。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真正的敌人
渊盖苏文府邸
噩耗一个个传来,就如一个个耳光重重的打在渊盖苏文的脸上,满怀壮志雄心的他,自小就想着要如爷爷渊子游一样,引领高句丽走向辉煌,将高句丽发展成为一个如中原大汉一样的王朝。为此他一手促成了高句丽、百济、大和国的三国联盟,一起对付新罗与大唐。
从南北朝时期的最开始,高句丽的先贤已经看破了一点,海东三国偏居一隅,没有任何的发展潜力与前途。想要高句丽真正的富强壮大,唯一的机会唯有向西扩展。也是因为如此,他们抢占了辽东,打算以辽东为据点,攻取幽州打入中原。
但是一直以来都没能功成,中原特有的排外情节不是轻易能够打破的。千百年来,能够打破这种情节的也只有元清两朝,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凭借惨无人道的杀戮做到这点。
随着大唐的崛起,百济与大唐断交,新罗成为海东三国唯一一个受到大唐庇佑的附属国,高句丽自身也陷入了困局,无力发展了。
往西与大唐为敌,入侵幽州无疑是以卵击石;与新罗为敌,夺回汉江流域:这新罗实力并不弱,又有大唐庇佑,依然不是明智的决定;与百济为敌,百济确实不强,但是他认了一个好爹,大和国与百济共同受到大唐的制裁,正如溺水中的兄弟,死死的连在一起,入侵百济等同与百济、大和两国为敌,以一国之力。对抗两国,高句丽也不占据优势。
渊盖苏文很是年轻,作为一个年轻人。他最大的优点是魄力十足,雄心万丈,最大的缺点也是魄力十足,雄心万丈,总想着干一些远超前辈的大事,好高骛远,不够持重沉稳。在乙支侯武的怂恿下。意图联合百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