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50(2 / 2)

权色官途 严七官 6237 字 2019-04-28

“大家还有什么别的意见”林安然看了看在场的班子成员。

郑重马上抢道:“我没意见。”

林安然看了一眼郑重,朝他笑了笑示好。

其实郑重自己早有盘算。袁书记在任的时候,他和朱得标就尿不到一壶里去,俩人一个是二把手,一个是三把手,当年竞争镇长位置,郑重是败在了朱得标手里。

虽然都说同志之间没隔夜的仇,不过谁都知道郑重心里不好受。这会儿袁书记调走,郑重很自然就想投靠林安然。

按照排位,他在镇里班子中排行第三,是三把手。既然一二三把手都没意见,其他人当然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纷纷表示同意林安然的分工建议。

朱得标还是转着小眼珠子琢磨着林安然的话,林安然没给机会他消化,便道:“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就这么定了吧。”

他转头对朱得标道:“朱镇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朱得标哦了一声,如梦初醒,脑子里有些混乱,还没从苦思冥想中转过弯来,愣了愣神才道:“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下午县里的钟副县长要来我们镇上对基金会欠款追缴工作进行指示,大家准备下,督促下挂点村将情况整理一下,给钟副县长汇报。”

“另外还有一件事”

他从身旁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份名单,递给林安然,说:“林书记,这份是中层干部调整的名单。在你来之前,我和袁书记商量过,打算利用届中对我们镇的中层干部做一次调整,让干部配置更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

干部调整是重大的议题,一般在会前都会进行沟通,显然朱得标是不顾规定,不按常理出牌,打算先斩后奏。

林安然心里虽然有些意外,不过脸上却不动声色,接过名单扫了一眼,看到其中就有杜文生的调整安排,到人大去当办公室主任。拟调整出任党政办主任的,正是杜文生口中和朱得标“关系不一般”的党政办副主任。

浏览了一遍名单,林安然抬起头,目光扫过每一个班子成员的脸上。在这些人里,有几个是朱得标的人,事前已经知道了这份名单的内容。

林安然善于察言观色,从神情上基本已经能判断出谁预先知道,谁是现在才知道。对于朱得标的关系网,也有了初步的轮廓。

“朱镇长,干部调整是大事,我刚到任,从一个新任的书记角度来说,不宜对干部队伍进行大动作,以免影响军心呐。你说对不对”

朱得标说:“干部调整关系到工作效率,我看宜早不宜迟。”

林安然说:“调整是一定会调整的,不过暂时先放一放吧,等我了解下情况再做定论。”

朱得标既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也就是没把他这个书记放在眼里,林安然觉得在这种时候一定要站稳立场,否则以后朱得标肯定得寸进尺,别人也会觉得自己软弱无能。

他用温和又带有些深意的口吻,半真半假对朱得标道:“朱镇长,我刚来就给我来这么大动作,你不是要陷我于不义吧”

朱得标听了脸色一变,这正是他其中一个目的,只不过没想到自己不按常理出牌,这林安然也不按常理说话,这么直白就把话在所有人面前端了出来。

他条件反射一样摆了摆手,挤出笑容,说:“哪里的话嘛,既然林书记要放一放,那就放一放吧。”

他吃过林安然的亏,多少对这年轻人心有顾忌,也不敢太强迫。林安然不是以前的袁书记,背景上不简单。

林安然不想在这种会上耽搁太多时间,于是一挥手,说:“没什么事就散会吧,对了,中午我和陈副镇长请大家到食堂吃个便饭,联络联络感情。”

到食堂吃饭所有人都有些惊讶,不知道这新任书记葫芦里埋什么药。食堂能有什么好吃的怎么说都青云山庄呀

班子里那些思维敏捷的人,再次捕捉到了林安然话中的信息,心想这林书记看来不是怂包,这不是明摆着刷朱得标的脸吗

第347章变故

大家在食堂餐厅里刚坐下,杜文生从外面匆匆忙忙进来,对林安然和在座领导说:“林书记,县里来电话了,钟副县长现在马上过来,已经在路上了,估计等会儿就到咱们太平镇了。”

林安然奇道:“怎么这么急不是下午才到吗”

杜文生说:“政府办是这么通知的,具体情况我不清楚。我已经让人准备一下会议室,等会钟副县长到了,你们可以马上开会。”

班子会散会后,杜文生已经知道会议结果了。林安然没有同意朱得标的建议调整党政办主任这个位置,显然是给自己机会,他当然要尽力表现一下,工作尽可能做得细致一些。

林安然看了看表,说:“时间也不早了,待会钟副县长到了,我看干脆现在食堂用餐,你去让水养准备好菜,来了就上菜。”

众人在食堂里聊天等着钟跃民到来。林安然干脆利用这个时间,一一问了关于太平镇基金会的欠债情况。

不问还好,一问发现情况真的十分糟糕,比自己预想的还要严重。

前几年,基金会在农村相当红火。个个乡镇都有基金会,个个村都有专门放贷的人。说是钱好贷得很,只要你想贷,拿个章子就能贷到。不管是办厂的养猪的,贩苹果卖菜的,只要给贷款的人说一声,要多少钱给你贷多少钱,手续简便,钱也很快到手。

甚至人家还主动问你缺不缺钱,缺的话就吱一声。这吱一声就能贷到钱,简直就是活菩萨。

有了基金会这个后盾,太平镇上各村里的人一下子都神气起来了,揣着贷来的钱人五人六得跑东跑西,显得十分得忙碌,也显得十分得有本事,感觉生活真是如此地美好

一些年纪大的人、胆小的人,就问贷了基金会钱的人:“你一下贷了这些钱,到时候生意不行,还不上咋办哩听说基金会利息高的很”

“看把你吓得利息高怕啥,还上还不上到时候再说。反正都是国家的钱,烂了就烂了,他国家还咬球啊虱多了不痒。”

还有一些人混得差些,想到基金会贷款人家不给贷,就找那些能贷到钱的吃得开的人给做个担保。

那些吃得开的人一般会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基金会那里我一句话这是我的章子,你拿去,就说我叫你来的。”说得很有成就感。

吃得开的人有时贷的次数多了,父母兄弟的章子不够用,也找同村的其他人借章子用。

“伙计,把你章子用一下,我到基金会拿些钱,不麻烦个啥,就是盖个章子。”

“你看你客气得,不就用个章子嘛,球大个事,拿去盖吧,爱咋盖咋盖。”

整个过程义气得很,能给有本事的人帮个忙,也十分地有成就感。

尤其是前几年,钱凡在这边大力推广海洋养殖业,向基金会和银行贷款的人更多了,有的甚至是各级政府机关出面担保贷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