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2 / 2)

九龙夺嫡 凤鸣岐山 5902 字 2019-04-28

“皇阿玛息怒,千错万错,都是孩儿一人的错,孩儿糊涂啊,误信了jian佞小人,险些被陷大逆之境地,孩儿不肖,恳请皇阿玛重重责罚。”

老爷子这一发飙,胤礽立马就有了卖乖的机会,但见其一头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认着错之余,也没忘了要刁买一下人心,当真是唱作俱佳,把握时机的能力着实是惊人得很。

“罢了,此事也不怪你,起来罢。”

老爷子本就不打算借此事发作太子,这一见太子如此识趣地出了头,自是乐得顺水推舟上一把,父子俩就这么默契无比地演了一把双簧。

“儿臣谢皇阿玛不罪之隆恩,儿臣惶恐。”

老爷子一定了调,胤礽哪有不赶紧顺杆子往上爬的理儿,这不,没等群臣们反应过来呢,他已是谢了恩,一句“惶恐”便已将事情盖棺定了论,愣是没给旁人留下打岔之机会。

“明珠”

老爷子没再理会太子,也没去管下头群臣们的脸色有多怪异,面色一肃,提高声调地喝了一嗓子。

“臣在”

明珠乃是精细人,自是看得出眼前这场戏的奥妙何在,正自暗笑不已间,突然听老爷子点了自己的名,哪敢怠慢了去,赶忙出了列,打了个千,高声应了诺。

“诸臣工皆言此案须得急审,朕看可以么,这案子就交由尔主审了,限十日审结,尔可能办得到”

既已将太子从索额图一案中摘出,老爷子自然是不会反对急审的,这便不容置疑地将案子的主审权交给了一向深体圣心的纳兰明珠。

“喳”

明珠与索额图可是一辈子的老对手了,当初他垮台时,可是没少受索额图的挤兑,这会儿逮着了反整的机会,又哪有不乐意的理儿,尽管按圣意不能将太子牵扯在内,心中遗憾不小,不过么,能整到索额图,于明珠来说,就是件不折不扣的大喜事,应答起来自是干脆利落得紧。

“退朝”

不等明珠起身,老爷子已是站了起来,转身行进了乾清门中,侍候在侧的秦无庸见状,忙扯着嗓子高呼了一声,率着一众大小宦官们紧追着老爷子便去了,一场险些激化的朝议到了此时便算是告了终了

第四十二章还真就来了

明珠的办事效率当真高得可怕,仅仅三天而已,便已将轰动天下的索额图一案顺利审结,结果么,自然是无甚出人意料之处,索额图将所有的罪责尽皆担下,所有证供皆与太子无涉,帝阅奏本而怒,下明诏,列数索额图十宗大罪,着赐死,其弟心裕等党羽泰半圈禁,余者皆流配乌苏里台军前效力,显赫一时的索党就此不复存焉。

有罚自然就有赏,就在群臣们尚在为索额图一党受罚之重而唏嘘之际,赏赐的恩旨却又接踵而下了,福庆阿等诸般有功之臣各得恩赏不定,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却不是早已得了赏赐的诚郡王父子,也不是累功封了二等伯爵的九门提督福庆阿,而是两颗冉冉升起的朝堂新星先是太常寺少卿因功晋户部尚书,后有大学士张英之子、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张廷玉从正七品的翰林院一举跃升为正五品的给事中。

马、张二人皆连升了四级,都属超拔中的超拔,前者倒也罢了,本就是朝堂老鸟,资历早就够了,只是时运蹉跎,一直未得重视,而今一举飞跃而上,虽惊人,却也说得过去,可张廷玉的超拔就令朝臣们有些看不懂了,谁也说不出那闷葫芦似的一个人,咋就骤然得了大用,连升四级也就罢了,更令人诧异的是他居然当上了给事中,要知道这可是个日日近天颜的位置,官虽不大,却是晋升的最佳之阶梯,非圣眷极隆之辈不可为之这不,诏书一下,京师上下震惊之余,各种版本的流言可就满城飞扬了开去。

流言啥的传得倒是汹汹,不说官场上沸沸扬扬,民间同样也是众说纷纭,哪怕此番得了最大彩头的诚郡王府里也一样就此事热议连连,唯有弘晴却是浑然不当回事,不为别的,只因他太清楚这两位是何等奢遮之人物了,对于二者的乘风直上,弘晴并不觉得有甚可奇怪之处,自不会随众乱议,每日里该干啥还是干啥,上上学,逛逛工坊,小日子过得倒也颇为的惬意,只是老天显然不怎么乐意让弘晴就这么舒坦了下去,这不,麻烦不期而至了。

“嗯”

诚郡王府门外,刚从工坊回来的弘晴方一下马车,腰都尚未挺直,入眼便见墨雨匆匆迎了过来,脸上虽堆满了笑容,可那笑容里却很明显地带着丝诡异的气息,一见及此,弘晴的心底里没来由地便是一颤,原本因工坊即将试产而兴奋不已的好心情瞬间便被败坏了个殆尽,忍不住便轻吭了一声,内里满是不悦之意。

“禀小王爷,王爷让您一回府便去内书房一趟。”

一见弘晴脸色不对,墨雨自不敢稍有大意,忙不迭地收敛起了笑容,一躬身,紧赶着将事情禀报了出来。

“哦”

一听是自家老爹有请,弘晴不由地便是一愣,要知道此番索额图倒了台,受牵连的官员可是极多,不止朝中缺额多多,地方上丢官的也有不少,这几日来,众阿哥们可都似打了鸡血一般地在朝中钻营,为的便是能多捞上几个肥缺,三爷自然也不例外,每日里可都是忙到天黑才回,而今这才末时刚过,三爷居然回了府,个中显然有着蹊跷。

“小王爷,是陈老夫子来了,说是等着要见您呢。”

墨雨倒是没让弘晴多费思量,紧赶着便解释了一句,只是脸上的笑容里,那幸灾乐祸的色彩却是掩饰不住地漏了出来。

嗯这老梆子还真来了晕

弘晴原本对陈梦雷并无甚印象,可自打上回见了面,弘晴就留上心了,早已私下打探清楚了陈梦雷的来历,知晓此老并非等闲之辈陈梦雷的一生可谓是命运多舛,空有才名,却抱负难展,不仅如此,还落得个家破人亡,老来无依之悲惨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号天一道人,闽县今福州市人,清顺治七年生人,资质聪敏,少有才名,12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后授编修,可谓是少年有成之楷模,可惜他的好运气到康熙十二年就用完了,是年,陈梦雷回乡省亲。翌年三月,靖南王耿精忠在福州举兵反清。在福建遍罗名士,强授官职,胁迫士人同反。

陈梦雷身为朝堂命官,自是不肯从贼造反,遂遁入僧寺,试图躲过此事,奈何因其老父被拘,不得已入了耿精忠的幕府,但仍托病拒受印札。当时,与陈梦雷同年进士、同官编修的安溪人李光地,也被迫来福州,迅即以“父疾”请假回家。据陈梦雷称,二人曾在福州密约:由陈梦雷从中“离散逆党,探听消息”;“藉光地在外,从山路通信军前”,共请清兵入剿;并由陈梦雷主拟请兵疏稿。

陈、李二年当时为闽之文坛双雄,一向并称于世,相交莫逆,二者相约反耿精忠,本该是佳话一段,却不料大事成后,李光地凭借此功青云直上,却始终无一语提及陈梦雷之功,反倒屡屡上书言陈梦雷从贼之过,以致三藩之乱后,陈梦雷不仅自己身陷囹圄,家人也尽皆被拘,经刑部尚书徐乾学救援,陈梦雷免死,改戍奉天今辽宁省尚阳堡,直到康熙三十七年方因奉旨赋诗得了康熙老爷子的赏识,从而得赦回京,奉旨侍奉诚郡王读书,算是熬出了头,只是到了此际,其家人已尽皆因流配之苦而死,一家数十口,仅余陈梦雷孑然一身,这就是康熙朝有名的“陈、李公案”之由来。

以陈梦雷的文学造诣而论,当弘晴的师傅,那确实是绰绰有余的,问题是弘晴自认身上隐秘颇多,实在是百般不愿有这么位师傅在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