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0(2 / 2)

九龙夺嫡 凤鸣岐山 5829 字 2019-04-28

这一见弘晴认真了起来,老十三心里头倒是真信了几分,没旁的,往年老十三虽跟弘晴不是很对路,可还真就没听说过弘晴有办事不靠谱的时候,只是兹事体大,老十三着实不敢胡乱表态的,也就只能佯怒地一皱眉,没好气地吭哧了一声。

“成,那就实说了罢,小侄确实能将十三叔整出这圈子,也能让十三叔拿到一好差使,可小侄也不能白帮忙,就一条件,十三叔若是能答应,小侄就算是肝脑涂地也得帮着十三叔整上一回。”

弘晴还是不肯说明原委,只是在作出了保证的同时,也开出了要求,只不过并未明言罢了。

“是何条件你且说来听听,若是能办得到,爷豁出去也得办了去,若是不能,那爷还是在这围墙里呆着好了。”

弘晴的话都已说到了这个份上,老十三自是更信了几分,不过么,与此同时,心中的警醒也就更浓了几分,皱着眉头想了片刻之后,这才神情慎重地追问起了详情。

“嘿,十三叔问得好,那小侄便直说了罢,这条件说来不难,小侄只有一个要求,那便是请十三叔出了这圈子之后,不可再去帮衬着四叔,就这么简单,办不办得到,就听十三叔一句话了。”

弘晴也没再多废话,几句话便将要求说了个分明。

“嗯不帮老四,难不成你小子要爷去帮你老子么”

一听弘晴所提的居然是这么个条件,老十三的眼珠子立马便瞪圆了起来,没好气地反问了一句道。

“十三叔此言差矣,小侄无须十三叔去帮我阿玛,嘿,就朝局趋势而论,有无十三叔之帮衬,我阿玛都是高居上首,小侄要的只是十三叔保持中立,不偏不倚便好,就不知十三叔意下如何了”

弘晴自信地一笑,无甚忌讳地便点出了朝局的关键之所在。

“嗯哼,你小子就不怕爷蒙你”

老十三打小了起便跟老四关系极好,虽不是一母同胞,可胜似手足,这十数年来,老十三鞍前马后地没少帮着老四张罗,然则自打他被圈之后,四爷却是一次都不曾露过面,再一想起当初自个儿被圈之时,四爷也不曾有太多的帮衬与缓颊,老十三心中对四爷其实已是有了看法,只不过碍于往年的情分,从不曾宣之于口罢了,此际听得弘晴要其保持中立,老十三的心已是大动了,只是事关重大,老十三并不想急着表明态度,而是斜了弘晴一眼,语气阴冷地发问道。

“呵,十三叔乃信人也,只消说了,那就一准能做到,小侄还真就不信十三叔是言而无信之辈。”

弘晴压根儿就不介意老十三的桀骜之态度,笑呵呵地给出了个自信无比的答案。“”老十三尽管心动无比,但却并未急着答复弘晴的提议,而是眉头紧锁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四百三十一章争与不争一

康熙四十九年五月初九,历经劫难的“八旗商号”东瀛船队终于回到了胶澳,货船损失虽只有一艘,可人员之损失却是多达一百三十余,货物以及货款大量被劫,不算伤亡人员的抚恤,此趟东瀛之行共计亏损七百八十五万两之巨,消息传至京师,朝野为之震动,八旗子弟群情激愤,齐聚八旗都统衙门,联名要求出兵征伐无道之东瀛,一众八旗都统们也自忿恨难平,遂以八旗都统衙门之名义,联名上了本章,要求圣裁,然则老爷子却并未当场表态,只是好言慰籍诸八旗权贵,说是兵者,国之大事也,须得谨慎从事。

老爷子的谨慎态度显然不能令八旗子弟们满意,没旁的,一众八旗子弟们分银子都已分成了习惯,可眼下即将到手的银子就这么长翅膀飞了,这等失落与愤概可不是老爷子几句无甚营养的安慰话便能摆得平的,于是乎,无数八旗子弟开始了私下串联,呼战之声甚嚣尘上,竟是欲再行聚众上谏的旧事,老爷子闻之,虽是震怒不已,却又拿一众已红了眼的八旗子弟们无可奈何,只能是下了明诏,说是将在十六日大聚群臣,以定国事,此诏一下,八旗子弟们不单没就此消停下来,反倒是更来了劲,无数闲人四下奔走,乱窜于有上朝资格的八旗权贵们府上,叫嚣着非战不可,若敢有退缩者,便是八旗之公敌。

“晴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京师局势这么一乱,三爷可就坐不住了,几乎是第一时间便将弘晴叫了来,甚寒暄话都没有,便已是直奔了主题。

怎么回事这事儿满天下只有弘晴最清楚,没旁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弘晴导演出来的,从一开始组建“八旗商号”,直到眼下这等乱局,都是弘晴精心策划出来的结果,就连大阪之乱也不例外此番出海多出来的三条船里并未装载太多的普通货物,而是带去了不少制造库那头新研发出来的武器,不止是后装针击枪、机关枪等常规步兵武器,更有着十数门各种型号之火炮,这一路去东瀛,就是利用海上无干扰的特性,对各种武器进行实弹检验,为的便是取得实战数据,以备下一步的定装之用,至于大阪之乱么,也是弘晴四年前便已定下的谋略藤田俊并非倭人,而是弘晴派去的死士,为的便是挑起大阪之乱,以此来诱发八旗子弟们的愤概之心,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将海军之建设提到日程上来,从而奠定大清走向强盛的基调。

“回父王的话,据孩儿所知,事情是这样的”

尽管心中无比清楚整件事情的始末,不过么,弘晴却是没打算说出内里的蹊跷,没旁的,只因这等勾当实在是太过阴暗了些,实不足为外人道哉,哪怕面对着的是三爷,也一样不会有例外,正因为此,弘晴也就只是就事论事地将东瀛那头发生的事情述说了一番,至于藤田俊一事么,却是连提都不曾提过半句。

“原来如此,这便倭人当真可恶,竟敢抢我大清之财物,实是当诛”

三爷也在旗,按其爵位,每年也能从八旗商号分到两千余两的银子,当然了,以三爷眼下之绰阔,自是不在意那么点散碎所得,不过么,也没人会嫌钱多不是,再说了,八旗乃是大清江山之根基,三爷自是不能坐视八旗子弟吃了亏,该表的态自是得表坚决一些才成。

“父王说的是,倭人素来无信誉,唐初时从我中华之地偷师学了些本事,不单不感恩戴德,还每每窥窃我中华,前明时更是肆意骚扰我华夏,杀人盈野,抢掠无算,而今贼心兀自不死,今番敢抢我八旗商号,来日倭寇之乱或又将重演也,此不可不防啊。”

弘晴要想在朝议时取得胜果,第一个要说服的人便是三爷,有鉴于此,他自是乐得火上浇油一把,言语间已是不动声色地将大阪之乱上升到事关社稷的高度上,照此际的情形来看,似乎有夸大其词之嫌,可若是照之弘晴所经历的后世来说,却是十足十的实诚之言。

“嗯,晴儿所虑虽是有理,然,阿玛观皇阿玛之意,似无意行远征之举,若强自要谏,却恐皇阿玛见怪,须不是好耍的。”

三爷饱读史书,自是知晓前明时倭寇之乱有多惨烈,实际上,前明的经济之所以会衰败不堪,与倭寇之乱有着脱不开的关系,从本心来说,三爷倒是很赞成弘晴的提议,只是一想到老爷子迟迟不对此事表态,三爷却又不免患得患失了起来。

“父王明鉴,孩儿以为皇玛法非不欲战也,只是担心战不能胜耳,毕竟那东瀛之地远处海外,大海行船,本就难言万全,加之又有蒙元两次渡海东征皆惨败之先例在,皇玛法自不敢不慎,然,在孩儿看来,此虑不过小事耳,孩儿自有策能平之。”

弘晴对老爷子的心态可谓是了解得极为透彻,在他看来,老爷子眼下早已不复早年时气吞山河的霸气,想的只是平平稳稳地渡过最后的晚年,只是又碍于武功赫赫的声名,却是不愿自身晚节不保,这等矛盾心理的作用下,老爷子自不免有些畏首畏尾了去,只不过眼下群情汹汹,老爷子想强行将八旗子弟们的怒火压将下去,也不是件容易之事,到了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