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0(2 / 2)

九龙夺嫡 凤鸣岐山 5773 字 2019-04-28

哪怕三爷的储君身份已定,可陈老夫子却依旧没怎么给其留情面,不甚客气地便好生教训了三爷一通。

“这个,唔,这个,罢了,或许是小王多虑了罢,既是嵩祝老儿的提议通不过,不与之计较也就是了。”

三爷虽是被训得个面红耳赤不已,却是当真没胆子跟陈老夫子这个严苛的座师翻脸的,支支吾吾了几声之后,也就不再提甚聚众上本之事了的。

“王爷这话却是又说错了,若是老朽料得不差的话,陛下虽明知嵩祝其人动机不纯,却一准会允了其之所请”

三爷倒是不闹腾了,可陈老夫子却并未作罢,阴冷地一笑之后,又给了三爷重重一记闷棍,当即便令三爷寒毛倒竖不已。

“啊,这,夫子何出此言”

一听陈老夫子这么个论断,三爷的瞳孔不由地便是一缩,面色煞白地吭哧了一声,而后紧赶着便追问了一句道。

“陛下时日已是无多,自是不愿再见朝局有甚波折,若真是再起甚风浪,陛下这最后的时光怕是都难得安宁,故此,哪怕明知事有蹊跷,陛下也自会隐忍下来,明面上是同意了嵩祝的举荐,实则却是做好的相应的禁制手段,却也不怕成、隆二人能翻得了天去,王爷若是真有孝心,就该让陛下安安静静地过好这最后的一段时日。”

陈老夫子实在是太了解三爷的为人了,唯恐其会胡乱行事,这便苦口婆心地好生开解了其一番。

“唔”

纵使陈老夫子都已将道理说得如此分明了,可三爷却兀自放心不小,迟疑着不肯下个决断,显然心里头还是在盘算着如何暗中挑唆心腹之臣上本之事。二呆萌公子玩断袖

“父王明鉴,孩儿以为夫子所言甚是,此二职位看起来紧要,其实不然,丰台大营那头有新军在,成文运就算当上了提督,却也难以指挥得动新军,实际上,无论是孩儿还是十三爷,单独一人都无法调动新军,唯有圣上才有此能力,故此,丰台大营提督之位就算让出去也无妨,至于九门提督府么,个中势力盘根错节,既有八叔的人马,也有四叔的嫡系,我诚亲王府一系在其中之力量也不差丝毫,更有耿三飙为副将,隆科多虽是在九门提督府经营多年,却远谈不上如臂使指,其称兵造反之可能性其实不甚高,待得将来,父王乘风直上之日,一道诏书便可解了其职,更遑论皇玛法必会对此二人之异心有所安排,故,父王此际稍作隐忍,实无不妥之处也。”

尽管三爷不曾明言,可弘晴只一看,便知三爷心里头到底在想些甚,又好气又好笑之余,也当真不敢让三爷肆意妄为了去,这便一拱手,言语诚恳地进言了一番。

“嗯,晴儿可能保证十三弟不会再跟老四牵扯不清么”

弘晴都将道理说得如此之分明了,三爷自不会听不懂,然则却并未彻底放下心来,沉吟了片刻之后,突然转开了话题。

“父王放心,十三叔处,孩儿早已安排了不少的人手,不说其早已跟四叔恩断义绝,纵使其真有异动之心,也断然瞒得过孩儿的。”

要说对老十三完全放心,那绝对是假话,弘晴从来都不是个轻信之人,早在当年启用老十三之际,便已是做好了相关之安排,当真就不怕老十三敢起异心的,当然了,个中牵涉到“尖刀”的机密,弘晴却是并不想说得太过详细,也就只是笼统地一言带过。

“嗯,也罢,晴儿有空就多跟老十三好生谈谈,只消其肯保持中立,阿玛一旦大起,断不会亏待了其。”

三爷对弘晴之能还是信得过的,这一听弘晴如此说法,也就没再固持己见,这便沉吟地吩咐了一句道。

“是,孩儿谨遵父王之令。”

眼瞅着三爷总算是消停了下来,弘晴紧绷着的心弦立马便是一松,不过么,却是不敢带到脸上来,也就只是恭谨地应了诺

第792章稳定压倒一切

康熙六十年六月十八日,大学士嵩祝上本奏称九门提督与丰台大营提督皆要职,为京畿安全着想,不宜久旷,特举荐兵部侍郎成文运出任丰台大营提督一职,举荐赋闲在家之原九门提督隆科多重回原任,消息一经传出,满朝文武尽皆为之哗然一片,赞同者有之,反对者有之,瞎起哄者也有之,当真是热闹非凡,然则诚亲王府一系的官员们对此却全都默契地保持着沉默,至于三爷父子么,更是对此不置一词,就宛若对此二要职漠不关心一般无二。

六月二十六日,在一派纷纷攘攘的喧嚣中,老爷子终于是下了旨意,准了嵩祝之所请,着隆科多再次回任九门提督,并诏令成文运为丰台大营提督,与此同时,又下了道旨意,将老十四长子弘春晋为贝子,并召进了畅春园陪侍,又为其指了婚,可谓是恩遇有加,此举一出,朝野间又是一派的哗然,无数人都在揣测着老爷子的圣心是否又起了更易,各种版本的流言在京师内外疯传不已。

时光如流水,转眼便已是过了中秋,见天就要九月了,天已是渐冷,可京师里的热闹却依旧不见少,两月以来,隆科多与成文运都不曾消停过,各自在营里折腾不已,又是大事请客犒劳诸将,又是不断给诚亲王府一系的将领们小鞋穿,极尽打击报复之能事,弄得两营都是一派的乌烟瘴气,然则不管外头如何闹,三爷父子都保持着沉默,每日里坚持去畅春园请安,哪怕老爷子始终不曾召见,也不改初衷,当然了,平静不过是表象而已,实际上,弘晴尽管不曾出过门,可却透过“尖刀”严密地监视着京师朝野间的各种动向,更没少着“尖刀”人等去安抚新军将士,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便是确保老爷子龙归大海之后,能以最快的速度稳定住京师的局势。

九月初一,一大早地,老爷子突然接连下诏,先是以“党附胤礽,至死不改”之罪名,罢黜了王掞的大学士之职,言曰其老朽昏庸,本该发配乌苏雅里台军前效力,念其年老体衰,着免;紧接着又下诏曰:马齐做事糊涂,办差不力,前又乱言胤礽纯孝,实是不堪至极,着革职拿办,暂且拘押天牢,以备候审;这接连两道诏书一下,朝堂上下顿时一派的大乱,可还没等群臣们理出个头绪来,午时刚过,内廷里又接连下了四道诏书,其一,言曰:张廷玉主政多年,毫无善政,餐位素食,本该革职,念其尚算勤勉,除大学士之衔,将为上书房行走,以观后效;其二,方苞乃一布衣,侥幸得宠,却不思报效君恩,每多奇谈怪论,大失朕望,念其老迈,着遣送回乡,令原籍官府严加看管,不得有误;其三,十三阿哥勇郡王胤祥为人粗鄙,每每于朕面前失礼,着宗人府即刻拿办,圈养,不得旨意,任何人不得私相探访;其四,大将军王胤禵长子弘春纯孝,颇具才干,深得朕心,着晋封多罗贝勒,伴驾行走

乱了,全乱了,老爷子一日里连下六道诏书,接连罢黜了身边诸多重臣,就连老十三这等尊贵之人都骤然被圈,反倒是老十四的长子却是数月间连晋了两爵,这等诡异之情形一出,朝堂上下顿时全都乱了套,不止是朝臣们人人自危,便是阿哥们也都为之战栗莫名,谁也不敢保证老爷子的棍棒会不会落到自家的头上。

“皇阿玛这是在作甚来着,糊涂啊,唉,王掞也就罢了,此人素来力挺胤礽,恶行早著,罢了也就罢了,怎地连十三弟也要被圈,这不是瞎折腾么,唉,皇阿玛怎能如此,怎能如此啊”

不说群臣们被这一系列的诏书打得个头晕目眩,三爷同样好不到哪去,有心上本言事,却又恐牵连到自身,直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