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4(2 / 2)

九龙夺嫡 凤鸣岐山 6046 字 2019-04-28

弘晴既是有了吩咐,刘福顺自不敢多啰唣,恭谨地应了一声,匆匆地便退出了书房,自去安排接旨事宜不提。

“二位叔叔且请稍候,容小侄先接了旨意,回头再聊。”

接旨乃是大事,弘晴自也就顾不得跟老十五哥俩个再深谈,交代了句场面话之后,匆匆便向园门处赶了去,待得到了地头,入眼便见李德全领着两名小太监早已站在了园门处。

“老奴见过仁亲王殿下。”

这一见弘晴从园子里行了出来,李德全赶忙便抢上了前去,很是恭谦地行礼问了安。

“李公公客气了,小王还不是亲王,这殿下之称,却是当不得的。”

按着大清体制,只有亲王以上的皇室成员才能称殿下,郡王却是不在此列的,哪怕三爷都已是亲口许了弘晴的亲王之爵位,可毕竟正式诏书尚未下达,真要自认了去,那可就有僭越之嫌疑了,这么个低级错误,弘晴自是不会去犯的。

“王爷过谦了,陛下有旨意在此,老奴先给王爷道喜了。”

老爷子嘱托三爷之际,李德全就在一旁,自是清楚弘晴乃是下一任帝王之尊,哪敢再在弘晴面前摆甚架子的,一改往日里的不亢不卑,满脸谄笑地便讨着好。

“李公公请宣旨罢。”

对于李德全这个手握十三衙门的太监头子,弘晴谈不上有多喜欢,可却是不敢轻忽了去,自不会对其有甚无礼之处,也就只是笑着摆了下手,客气了一句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阿哥弘晴为人纯孝,颇多功勋于国,朕素信之,着晋仁亲王之位,食双亲王禄,钦此”

弘晴既是有了吩咐,李德全自不敢再胡乱啰唣,小心翼翼地陪着弘晴来到了摆设好的香案处,待得弘晴跪好后,方才一板一眼地宣了三爷的旨意。

大阿哥哈,咱这就成大阿哥了

旨意的内容大多都是些废话,也就只要最后一句才是干货,弘晴也懒得去细听,倒是对自个儿成了大阿哥颇觉得别扭,可也没辙,谁让他弘晴乃是嫡长子,照着规矩就该称呼大阿哥来着。

“臣,爱新觉罗弘晴领旨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虽是对大阿哥这么个称呼极为的不感冒,可该谢恩之时,那也是万万不能出甚岔子的。

“王爷,陛下还有份密旨给您,请王爷收好。”

先前见弘晴对“殿下”一词似有反感之意,李德全自不敢再以此词相称,而是又恢复了早先与弘晴打交道时的称呼。

“有劳李公公了。”

弘晴先将那份封亲王的诏书收回了衣袖中,而后再次伸手接过了密旨,摊开一看,果然与预想的一般无二,这就是一份准弘晴率两千新军骑军前去四川便宜行事的旨意,其上明确无比地给了弘晴节制西北军政的大权。

“晴哥儿可是得了大彩头了”

送走了李德全之后,弘晴立马转身便回了书房,人才刚进屋,老十六已是笑呵呵地发问了一句道。

“晋亲王,食双亲王禄罢,不说这个了,小侄奉旨去西北公干,这就须得启程了。”

弘晴无所谓地耸了下肩头,轻描淡写地应了一声。

“这么急那”

一听弘晴马上就要出发,老十六不由地便是一愣,本想着问问自个儿兄弟该如何应对封赏一事,可又觉得这会儿似乎不好再给弘晴添麻烦,也就尴尬地闭上了嘴。

“不妨事,说几句话的工夫还是有的,小侄与二位叔叔乃是总角之交,近二十年风风雨雨下来,原也无甚须得忌讳之处,就长话短说好了,二位叔叔若是信得过小侄,那就紧着上本请辞,不仅如此,二位叔叔最好将八旗商号的股份全都捐出来,若得如此,至少可保得近年不失,至于将来之事,将来再说好了,小侄应是不会让二位叔叔失望的。”

弘晴出发在即,也就不绕甚弯子了,直截了当地便将应对之道简单地述说了一番。

“不就是股份么,爷早就富可敌国了,捐便捐。”

老十六很是干脆,连考虑都不考虑,满口子便应承了下来。

“中,就按晴哥儿说的办。”

老十五虽略略迟疑了一下,可应答起来,也同样是干脆得很。

“委屈二位叔叔了。”

就“八旗商号”眼下的规模来说,老十五兄弟俩手中的股份可不是百把万两的事儿,每年光是分红都足足有四百万两之巨的,若是拿去转卖,少说也值得三千万两银子以上,可如此大的一笔财富,哥俩个说捐便捐,这等豪情明摆着就是对弘晴的绝对信任,饶是弘晴生性沉稳,见得此情形,也不禁为之双眼湿润了起来

第814章本王有恙一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区别只在于公心重一些还是私心重上一些罢了,弘晴当然也不是圣人,他之所以会出手帮助老十五兄弟俩,自然也有着要用人之考虑,可说到底也是为了老十五兄弟俩好,当然了,主意,弘晴可以帮着出,却是不能替代二人作决断的,实际上,弘晴也真没时间去多管二人是否真的按着承诺行事,此无他,概因弘晴接到密旨之后,一大早便已率军离京,靠着从丰台大营增调来的两千余匹战马,以一骑双马之势,一路向西安急赶而去,沿途并未偃旗息鼓,也未玩甚夜行昼伏的把戏,反倒是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一场强行军,不是弘晴不想保密,而是天下易主这等大事压根儿就保不住密,与其遮遮掩掩地耽误时间,还不如索性大大方方地行事来得强。

康熙六十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亥时三刻,康熙帝驾崩于畅春园穷庐,享年六十有八,次日,内廷传出遗诏,公告天下,皇三子爱新觉罗胤祉得承大宝新皇登基伊始,便已连下二十余道诏书,个中有一半是下往西北沙洲军前,着大将军王允禵即刻回京奔丧,并诏令仁亲王弘晴亲往西安迎候大将军王之大驾,此类诏书每日一份,措辞大同小异,接连不断地往沙洲前线送,与此同时,弘晴率部几乎就是紧追着头几份诏书的脚步一路向西安急行军,沿途除了向各州县调集干粮等补给之外,几不作停留,二十五日过了太原,二十八日便已过了潼关,并于正月初一赶到了蓝田境内。

正月初一,本该是普天同庆的好日子,奈何遇到了国丧,禁嫁娶宴饮,新春佳节也就度不成了,小民们倒是还可以偷偷猫在自家屋子里小酌上一番,可官场中人却是半点不得闲,够资格上本的忙着请安凑趣,不够资格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