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0(2 / 2)

九龙夺嫡 凤鸣岐山 5613 字 2019-04-28

“嗯,此事便这么定了也好,至于耿三飙么,既是与曦儿所犯之错相当,朕亦不好厚此薄彼,略施惩戒怕是难免,只是念其乃两朝老臣了,又曾有大功于国,朕亦不好下重手啊,晴儿看当如何安排为宜”

诚德帝就一得陇望蜀之辈,此际见弘晴似乎很好说话,对九门提督之位的野望还真就大起了,却又恐触怒了弘晴,不得不作出一派不耻下问状地将这么个棘手的难题往弘晴怀里推了去。

“皇阿玛圣明,儿臣也以为确当有所处置才是,今,云贵总督延信年事已高,前番已有乞骨归京之奏请,只是朝中一时无人可代之,故而挽其留任,然,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不若令耿三飙替代之,或相适宜焉,此儿臣之浅见也,还请皇阿玛明断。”

弘晴原本就没打算霸住九门提督之位不放,底限也很简单,那便是不能让耿三飙受了委屈,至于谁来继任九门提督一职么,弘晴却是浑然不以为意,连提都懒得去提上一句。

“嗯,耿爱卿忠勇可靠,镇边一事倒是不虞有所差池,朕准了,回头下了诏书也就是了,只是如此一来,九门提督之职也就空了出来,此要职也,却是不宜久旷,晴儿对此可有甚人选要荐否”

云贵总督虽说是封疆大吏,可远在天边,向来不是肥缺,诚德帝自不会反对弘晴之提议,不过么,却又不免担心弘晴得寸进尺地还要霸着九门提督之位不放,这般语出谨慎地试探了一番。

“回皇阿玛的话,儿臣眼下并无人要荐,一切听凭皇阿玛圣裁。”

于弘晴来说,但消诚德帝不去插手丰台大营之事,谁来当九门提督都无所谓,让出一鸡肋般的所谓要职,能换来诚德帝安生上一段较长的时日,无疑是桩合算的买卖。

“嗯,那此事便再议好了,朕累了,尔自道乏罢。”

弘晴虽是说得极为的诚恳,可诚德帝显然并不敢完全放心下来,也不愿再在此事上多谈,这便一挥手,就此下了逐客之令。

“皇阿玛圣明,儿臣告退。”

预定之目标既是都已基本实现,弘晴也自懒得再多啰唣,这一听诚德帝如此吩咐,也没甚迟疑,恭谨地称颂了一声,就此退出了乾清宫,自行去九门提督衙门准备结案事宜不提

第一千零四章劳动力危机一

诚德四年九月初六,仁亲王弘晴与军机大臣张廷玉联名上了本章,言称乌衣巷与九门提督衙门大牢两案皆已审结,据查,皆是因白莲教暗中作乱所致,主凶耿荣等多名嫌凶在逃,已严令刑部下发海捕文书,举国缉拿,另,对涉案之顺郡王弘曦、九门提督耿三飙皆提出了惩处意见,前者建议革去王爵,贬为多罗贝勒,后者拟调云贵。帝阅之,以为可,事遂做定论,另委原丰台大营提督赫达为九门提督,不久,又调陕西总督孟光祖回京就任刑部尚书,并入军机处听用,调陕西巡抚梁绪文为顺天府尹,原顺天府尹荣柱为礼部尚书,其余诸大员皆不动。

诚德四年九月十九日,工部尚书沈河、大清科学院院长戴梓联名上本,奏请全面启动两条试验性铁路以及配套工程之建设,帝并未即刻准奏,而是下诏让工部准备蒸汽机车之演示;十月初一,帝率诸般臣工亲临延庆州科学院分院视察,亲眼目睹了蒸汽机车之试运行,以为尚有可取处,遂准了试验性铁路之章程,并令工部主持相关事宜。

诚德四年十月初九,铁路布局计划奠基典礼在河北保定隆重举行,仁亲王弘晴、愉亲王允禑、庄亲王允禄等诸多权贵到场为贺,次日,蒸汽机车厂在保定破土动工,十月十五日,两座大型钢铁厂分别在保定以及江苏的江阴行奠基礼,而原京师、唐山两家中型钢铁厂也开始了扩建工程,连带着周边数省之水泥厂也纷纷开始了扩建,再加上工部原先规划的公路网之建设,举国之基础建设已达到了大清开国以来的顶峰,随之而来的经济拉动效应自然是极大,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不老少的问题,最为突出的有两条,一者是投入的巨量资金难以在短时间里见效,至于其二么,便是劳动力出现了不足之状况。

经多年的休养生息以及海外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大清的人口已然过亿,按说劳动力应是不缺的,更别说还有十余万被俘的战俘参与基础建设,可偏偏麻烦还真就出在此处,没旁的,这么些年来,大清的经济虽是发展得极快,可小农经济的真面目却始终依旧,大量的农民宁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地里刨食,也不愿到工厂或是工地上打工,往日里依靠着城市中的富余人口,还能支撑得住各种工厂的兴建与运转,可此番大规模基础建设一上,劳动力不足的窘境也就此爆发了出来。

此番劳动力危机爆发得有些突然,尽管早在各项基础建设正式开始时,便已有了些预兆,但并未引起工部诸般官员们的重视,可待得开春之后,绝大多数趁着冬日农闲出来打零工的农民归回土地,劳动力不足的窘境便瞬间暴露了出来,除了两条铁路是因着调用那些战俘之故,不曾受太大的影响之外,其余大量的建设项目不得不就此陷入了半停顿的窘境,各地告急文书纷纷传来,工部上下官员们措手不及之下,自不免为之头疼不已,连续开了几次办公会议,都未能找到个妥当的应对之策,身负重责的工部尚书沈河可就不免有些着急上火了,偏偏户部那头又死活不肯增拨资金,无奈之下,不得不向弘晴提出了求援之要求。

“此事本王知晓了,尔工部那头对此可有甚解决之策否”

虽说手握朝廷大权,也有着“尖刀”这等利器在手,然则弘晴却也无法保证面面俱到,还真就没想到劳动力危机会来得如此之快有着前世的经验在身,弘晴自是清楚资本主义从萌芽状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必然会因此引发劳动力危机,根源么,自然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此,也早已有了相应的解决之道,问题是弘晴所考虑的解决之道须得有两个根本基础,一是他能对朝局绝对掌控,二么,便是市场经济已然形成一定的规模,而今,这两个先决条件显然都尚未达到,也就意味着原先思忖的解决之道暂时难以派上用场,要想应对眼下这等突如其来的危机,就须得另寻它策,很显然,这并不是件容易之事,弘晴一时半会也尚未能考虑周全。

“回王爷的话,下官已召集诸般官员商议了数回,对此事已有数条建议,只是都有所欠缺,实难言稳妥。”

沈河就是因无法拿出个稳妥的章程,这才会前来寻弘晴拿个主意的,此际听得弘晴见问,自不免老脸微红,颇为无奈地解释了一番。

“哦且说说看好了。”

基础建设乃是大清经济腾飞的根本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