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94(2 / 2)

随着年关的临近,临淄的气氛也越加的热闹,众人尽皆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终于,随着爆竹声响,众人期待的年关大会终于来临了。

“属下拜见主公。”偌大的大殿之上,黑压压的跪下一片。刘汾豪气万丈,这些都是他的部下,追随他平定乱世的功臣。

“起来吧。”刘汾笑眯眯的说道。

先是鲁肃等人出头,汇报了各地的情况。接下来是各军团主将汇报下军团的伤亡情况,这些刘汾在之前便已有所了解,此时各种应对之策也是张口便来。

等到最后一个禀报的孙策退下,下方众人对视了一眼,由戏志才率先走了出来说道:“主公,如今大汉将定,乱世将平。百姓们也是翘首以盼,希望出现一位新的王者能够带给他们安定的生活。而主公就是他们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臣恳请主公荣登九五之位,成为大汉新的天子。”

“属下附议。”田丰第一时间站了出来。

“属下附议。”

“属下附议。”两边众多的军师能吏全都站了出来。

“属下等恭请主公登基为帝。”八位军团主将加上各自的副将也站了出来,纷纷跪下请命。

刘陨面色潮红的站在一边,眼前的景象让他骄傲非常,上首那个光芒万丈的男子是他的父亲。

“皇帝啊。”刘汾喃喃自语。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真的事到临头,刘汾发现他并没有如预期般激动,好像一切本该如此。

“报。”这时一名亲兵快步的跑了进来:“主公,殿外聚集了大批的百姓,纷纷请命,他们还立了万民状,请主公登基为帝。”

早有人上前将那张万民状呈了上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刘汾只是会心一笑,虽然他建立了几所书院,但是在百姓之中识字人数仍然占据少数。这些名字大多都是找人代写,主意嘛肯定也是戏志才等人所出。不过那又如何刘汾自认对治下的百姓很是宽厚,说是众望所归也并非夸大。

刘汾深吸口气,他知道这不只是权利和荣耀,也是责任。

“好,既然是百姓的夙愿,那我便成全他们。”刘汾并没有假惺惺的推辞,很是干脆的接了下来。

“臣等拜见陛下。”戏志才面带欣喜,率先拜道。

“臣等拜见陛下。”众人齐贺,声音响彻天际。

刘汾微笑的抬了抬手:“众卿家平身。从今日开始,就让我们携手开创一个新的盛世。”

“臣等愿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437章 封赏

登基为帝当然不会如此草率,先是由戏志才等人挑选个好日子,焚香祭祖,祭拜天地。

公元206年三月,刘汾正式称帝,同时封赏群臣。原本刘汾打算采用历史上陈群发明的九品中正制,但是想到后世魏晋南北朝时的状况“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景象,刘汾便只得作罢,而是选取了距离后世较近的明朝官制,但是也做出了一些修改。

首先是建立内阁,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各种大小事务。人数为五人,分别是戏志才,田丰,刘晔,荀彧,和鲁肃。官职为正一品。

其次便是军略府,负责对外的一切战争军事谋划。人数为五人,分别是庞统,法正,周瑜,贾诩,郭嘉。官职为副一品。

最后便是五军都护府,负责对外的一切战争事宜。人数为六人,分别是赵云,张辽,吕蒙,陆逊,魏延。此六人也是刘汾心目中的帅才。官职为二品。

其次便是十大军团。第一军团主将黄叙,副将贺齐。第二军团主将太史慈,副将陈武。第三军团主将臧霸,副将孙观,第四军团主将周泰,副将张薿。第五军团主将徐盛,副将霍峻。第六军团主将张郃,副将程普。第七军团主将孙策,副将黄盖。第八军团主将张绣,副将刘璝。第九军团主将严颜,副将朱恒。第十军团主将文聘,副将冷苞。各军团的兵马仍维持在五万人。

另外设立骑兵军团两万人,主将由吕布担任,副将为曹性。水军除了第一军团三万人,再新设第二军团,人数仍定在三万人,主将由甘宁担任。主将官职为三品,副将四品。

同时仍保留重步兵军团五千人,重骑兵军团扩建为五千人,高顺则重建陷阵营,人数也定在五千人,还有沙摩柯的三万山地军。这些可以说是刘汾全部的兵马。

军队之后便是主管内部事务,分为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和工部。吏部尚书张昭,礼部尚书张纮,兵部尚书黄忠,刑部尚书步骘,户部尚书诸葛瑾,工部尚书马均。官职为三品。余下的四到九品刘汾都是参照着明朝的管制。

人才方面取消了现在的举荐制度,而是推行了科举。同时刘汾上任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各各郡县皆新建书院,工坊方面加紧赶制书籍,到时会通过商会带往各地。同时鼓励那些隐居的大儒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