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我的明朝生涯 千斤顶 5419 字 2019-04-28

杨嗣昌恭敬的说:“回皇上话,此事也怪不得洪大人,洪大人兵力不过七八万,又要围剿湖北的张献忠又要保卫河南,确实是难为了他,岂不闻孤掌难鸣呼”

崇祯轻叹了口气道,“是啊,让洪承畴一个人看着河南、湖北两地这么大的地方确实是难为了他。”

听到这里,杨嗣昌赶紧说道:“皇上说得确实对,洪大人一个人确实是忙不过来,得派人一个过去帮他。”

崇祯微微点了点头:“嗯,那你说派谁去呢”

杨嗣昌不动声色的说道:“依臣愚见,卢象升练兵有方,战功卓著,排他去最为合适”

“卢象升”崇祯皱起了眉头,经过此次大捷后,卢象升现在在他的心目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已经不亚于杨嗣昌,他还准备再过些日子把卢象升调到京城担任兵部左侍郎一职,准备日后接替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现在杨嗣昌突然提出要派卢象升调去剿匪,一时间他不禁有些犹豫起来。

良久崇祯才缓缓说道:“卢爱卿乃国之栋梁,且还兼任着宣大总督一职,若是长期到河南剿匪恐怕不太好。”

杨嗣昌微微一笑:“皇上过滤了,宣大总督一职您可以让别人来暂时担任,目前将建奴击退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匪患剿灭,只要这样才能保得我大明的太平”

“嗯”

崇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权衡了一下利弊,最后才点头道:“如此也可,只是宣大总督一职却是个要紧的职位,目前一时却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听到这里,杨嗣昌心中一紧,上前一步说道:“皇上,臣保举一人,可担任宣大总督一职”

崇祯心中微微一愣,问道:“谁”

杨嗣昌上前一步朗声道:“前兵部左侍郎陈新甲”

“什么”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二章 崇祯的心思二合一

“臣保举前兵部左侍郎陈新甲为新任宣大总督”杨嗣昌的声音在暖香阁里飘荡。

“什么陈新甲”

崇祯的脸色立刻变得难看起来,这个名字他如何不记得,堂堂的前任兵部左侍郎,被自己亲自下令革职回家不录用的人。就是这个人给自己出了一个昏庸的主意,竟然让岳阳去奉旨筹粮,然后惹出了一大串的破事,最后让自己好不被动。当然了,崇祯是绝不会认为那些事是由于自己决策失误造成的,他是天子,天子怎么回犯错呢所以最后的黑锅自然要有人背了,还有谁比出了这个主意的陈新甲长短大小更适合呢

“杨爱卿,你莫不是在开玩笑吗”崇祯的脸色很难看,这个家伙今天是怎么了,往日里做事不时挺合自己心意的么,怎么今天这么鲁莽,竟然提议一个被自己革职的官员去担任宣大总督,难道我大明没人了么

杨嗣昌早就料到今天提出这个提议回让崇祯感到不快,他上前一步对崇祯躬身道:“皇上请暂息雷霆之怒,微臣尚有话要禀明皇上。”

看着杨嗣昌,崇祯缓缓从牙缝了喷出了一个字:“说”

“皇上,臣之所以保举陈新甲也是有私心的。”杨嗣昌不愧是官场上的老油条,他首先就想崇祯坦诚了自己的“错误”,皇帝都是爱面子的,加之崇祯皇帝向来又是刚硬急躁的性子,他最恨的就是别人欺骗他。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他是很大度也很开明的,而且对大臣的一些小毛病很是能忍耐,他认为一个人若是没有缺点是非常可怕的,这样的人他也不会用。现在杨嗣昌向他坦诚了自己的“私心”,崇祯反倒很是赞赏他的这种做法,有什么话你拿到明面上来说嘛,只要不危害到大明江山。其他的都好说。

崇祯不置可否的点点头:“爱卿继续讲”

听到这里,杨嗣昌心中一喜,他知道只要崇祯没有当场把他赶出去这件事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杨嗣昌在心里组织好了一番言辞之后才说到:“皇上,臣以为陈新甲此人行事固然有些鲁莽,但为人的能力还是有的,尤其是此人颇具御下的才能,微臣与陈新甲共事多年,多年来兵部被其打理得静静有条,足见其为人之能干,此番卢象升前往河南剿匪。宣大无人主持可不行。臣思来想去也只有陈新甲这位曾经担任过山西巡按御史,对宣大的情形也比较了解,加之又做了多年的兵部左侍郎的人担任宣大总督倒也算是物尽其职。”

杨嗣昌讲完后,崇祯一琢磨,却也颇有些道理。山西地处抗击鞑子的前线,抡起紧张程度仅次于辽东前线,宣大总督的人选就得要那种知兵的人来担任,可崇祯想来想去还朕想不有谁比陈新甲更合适的。

宣大镇的重要性已经是毋庸置疑了,不管是满清还是蒙古人都已经有过前科。要是派一个昏庸的人过去主持宣大防务的话恐怕用不了两年就会又听到满清从宣大入侵的消息了。

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也浮现出了一个名字,“或许让那个人去当宣大总督也是不错的人选。”

只是这个名字刚一涌上他的心头,崇祯的就赶紧摇了摇脑袋将这个名字驱逐出去。开什么玩笑,自己只是给了他一道圣旨让他筹粮他就敢扯虎皮做大旗的杀了一百多号人,要是这个人要是当了宣大总督整个宣大还不翻了天更何况宣大总督这个位子向来都是由文人担当,此人已经入了军籍。怎能担此重任,这和大明以文驭武的国策可是背道而驰的。

不过一想到这里,崇祯的心中不由得一动。突然问道:“杨爱卿,良乡、昌平之战已过去大半个月,不知兵部封赏各有功将士的章程拟定了没有”

杨嗣昌闻言后上前一步恭敬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份奏章双手递给了崇祯说道:“启禀皇上,兵部已然拟定出了章程,恳请皇上御览”

崇祯接过奏章匆匆看了一下,当快看完时,他的眉头皱了起来问道:“这里面怎么没有岳阳和其麾下应州军将士的封赏啊”

对于崇祯的这个问题,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