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3(1 / 2)

贞观帝师 石肆 5934 字 2019-03-21

世民看向了那几个鸿胪寺中的大臣,唐俭去了夏州,如今这里只有鸿胪寺少卿等人。

鸿胪寺的那些人见了李世民的示意,于是走出来一人,先对李世民行了礼,然后又转身对夏鸿升说道:“薛延陀万里投奔,可见我大唐威名远扬,盛名远播。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故而,其既以臣子之礼奉大唐为宗主,我大唐则应以礼相待。收其文书,敕封其主,赐以牛羊财帛,使其感念大唐恩德,铭记于心,其必永远归顺。”

“非也非也”他的话音刚落,又听另外一人走了出来,行礼之后反驳道:“薛延陀一部素来狡诈,其心不诚,归附大唐,盖因其趁突厥内斗而叛逃自立,恐为突厥兵灭耳故用我大唐为盾,是其有心利用大唐,非是诚心归附,臣以为不可取。”

“两位所言皆有道理,然与国之策,理应顺势而变,顺势而为。今薛延陀虽初心不诚,是欲利用我大唐威名威慑突厥,使突厥慑于大唐之威而不能灭之。然我大唐同突厥之间战事一触即发,此时何不若暂且装作不知,同薛延陀交好,届时兵发突厥,岂不是可反用薛延陀在突厥背后捅上几下”又一人辩驳到。

夏鸿升这是听明白了为什么李世民要将他叫来了,原来是鸿胪寺的意见不一致了,所以想要听听自己的意见参考一下。

关于突厥和薛延陀还有吐谷浑及吐蕃这一块儿,夏鸿升做了不少工作,搜寻了不少的情报资料,结合着仔细回忆了后世里关于他们的历史。所以当下理顺了下思绪,然后说道:“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居于漠北,官制和风俗,与突厥大抵相同,故其性行亦与突厥无二。至于突厥人是什么个性行,我想诸位都心知肚明。”

听夏鸿升这么说,之前不同意接见薛延陀那人立刻面露喜色,不过却听夏鸿升又道:“贞观二年,突厥内乱,乙失钵之孙夷男率其部落七万余户臣属于颉利,却又逢上颉利可汗的残暴统治。夷男乃率其部众,武力反抗,颉利派大军镇压,反被夷男所败,颉利部众归附者不少。十一月,铁勒诸姓共推夷男为可汗,当时夷男不敢。”

“不错,后来朕为了使其牵制颉利,故而派乔师望暗中联络夷男,册拜夷男为珍珠毗伽可汗,赐以鼓纛。夷男方才敢称汗立国。”李世民点了点头,接道。

“薛延陀立国之后,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诸部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有精兵数万。”夏鸿升又说道:“诸位就没有想过,倘若以后没了突厥,那薛延陀,可就成了那边唯一的一个国家了。到了那个时候,明日之薛延陀,便正如今日之突厥了。”

第517章 不能白帮忙

薛延陀,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从事游牧,役属于突厥,风俗大体与突厥族相同。柔然族强大时曾为其从属。后来又归于的控制之下。历史上,唐灭之后,把大多数部众迁到黄河以南进行安置,设置了很多羁縻州府,委任原贵族担任州府长官。这样以来,朔塞空虚,薛延陀趁机迅速扩大势力,占据了大部分原的地盘,并将牙帐由郁督军山,迁至都尉捷山北独逻河之南,拥有精兵二十万,进入了全盛时期,统治着“东室韦,西金山,南突厥,北瀚海”的广阔地区。后来,壮大之后的薛延陀就同大唐有了矛盾,时叛时和。夷男生前尚不敢真正同大唐翻脸,但其一死,薛延陀便立即兵犯大唐,终至被李世民一怒之下举兵荡灭。

通过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可以看的出来,薛延陀其实和突厥一样,表面上哄着大唐,称臣纳贡,实际上是狼子野心,时刻不忘反攻大唐之心。

“所以要问如何对待薛延陀,且先问问看,薛延陀到底是大唐的朋友,还是大唐的敌人。”夏鸿升说道:“正如在下方才所言,大唐同突厥的战事一触即发,而今我大唐完全有能力荡灭突厥。一旦突厥灭亡,薛延陀势必一家独大,届时,又是俨然一个突厥矣其必同今之颉利一般勾当。所以,从长远来说,薛延陀是咱们大唐的敌人,而非是友人。”

“那夏侯的意思是,不该同薛延陀交好了”鸿胪寺中有人反问,显然是不同意。

“哪里,在下尚未说完呢。”夏鸿升笑了笑,又说道:“有句话送给诸位。诸位都是代表陛下,代表大唐处理大唐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的,这句话或可为诸位有所感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永远的利益。诸位处理其他国家的关系,当以此为准,那就是如何对大唐有利。如何使得大唐的利益最大化。诸位还要看清哪些是眼前的小利,哪些是长远的大利。切不可重眼前而弃长远,逐小利而毁大利。”

众人听夏鸿升这么说,于是相视看看,又问道:“那请问,夏侯是何看法”

“方才我已经说了,长远来看,薛延陀是我大唐的敌人。可从眼下看,倘若能与薛延陀联合一起攻打突厥,可以达到里应外合。两面夹击的效果,于薛延陀却是朋友了。薛延陀归附大唐的目的,方才这位大人已经说了,就是为了拿大唐做挡箭牌,避免为突厥兵灭。他需要大唐的承认和保护,大唐需要他在突厥的背后捅刀子,所以两国应当合作,各得其利,薛延陀得到了大唐的承认,突厥不敢随便对他动手。而大唐得到了薛延陀的助力,让薛延陀咬住了突厥的尾巴。可从长远来看,薛延陀是大唐的敌人,所以咱们也就没有必要用什么圣人恩德去对待他。这就定下了处置薛延陀的基调。就是联合,承认,但不用在他身上过多的浪费精力。而且,在下请问诸位,如今是薛延陀需要大唐的多,还是大唐需要薛延陀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