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向话至此处,楚朝晖的眼睛攸的亮了,是啊,天荡山山势浩大,要想整体迁移,除非伟大领袖复生,一声令下,举辽东全省之力,或可为之,小小萧山要独自搬山,恐怕无异于蚍蜉撼树但若是只除去这鹰嘴峡呢大有可为啊
楚朝晖不似普通干部,薛向的为官处事风格,深刻地影响了他,他到丰乐乡,也学薛向那般,先不开展工作,而是实地走访,获取第一手资料,经过走访,他对丰乐乡的地理也十分了解。
这鹰嘴峡,可谓是这天荡山地势走奇妙的地方,整座天荡山,独独此处,断裂开来,形成了一个倒八字豁口,算是让萧山县名副其实接了海,可这豁口行船行舟,俱是无碍,可要做港运,那是万万不足。
但这鹰嘴峡,也只两峰极高,有十数米高,可两峰朝东西走向,地势便诡异地急速走低,宛若平地,若将这鹰嘴峡平掉,东西两侧的山势极低,再动之于人工平整,那绝对就有了开辟港口的资本。
一念至此,楚朝晖忍不住热血沸腾,若萧山真辟出港来,尽管规模一时难以和连港并起,甚至难以足其十分之一,可萧山的天然绝佳的地理位置和水脉资源,绝对把连港比的没影了。
不说别的,光说这萧山抵在辽东半岛最尖端,襟带渤海,远望黄海、日本海,勾连鲁东半岛,遥控京津唐地区,更不提一水之隔的南棒子和北棒子,发展港运,真是再好也没有了。
越想越美妙,楚朝晖连带着呼吸也粗重起来。
是啊,任谁想到真发展起港运来,萧山未来会是何等前景,也都会忍不住心摇神驰。
想想吧,遮天蔽日的钢铁巨轮,宛若洪荒巨兽汹涌而至,卸下一船又一船的物资,整个萧山很快便被这金山银海填满了,什么五金厂、什么大棚蔬菜,萧山县人民还用纠结那点微末财富么,数千数万的工作岗位势必应运而生,土里刨食的人,还能剩下多少
“书记,书记”
想到妙处,楚朝晖忍不住声音颤抖,扯着薛向的胳膊,喃喃自语。
薛向能理解他这种兴奋,当初他发现鹰嘴峡时,不也是激动得难以自已么,真正是老天降下的功业,不取为罪
可薛向并没被这巨大的惊喜冲昏头脑,而是极速冷静下来,按部就班地积攒权力,发展经济,直到今天,他一步步将一张大网编织的又细又密,不漏丝毫缝隙时,才终于走向了这一步。
薛老三没办法不慎之又慎,因为这一步迈出,势必阻力重重,苦难滔天。
因为薛向极有自知之明,也从不会小看前人的智慧。
连港市的港运情况,他未必知悉,却是只道连港是从清末就发展起来的,而那时科技不张,生产力有限,天荡山成为萧山县发展港运、走向海洋的绝大障碍,薛向可以理解。
可到共和国诞生后,三十多年过去了,共和国大地上,什么翻江倒海,移山添川的大事件,没发生过。
第三百章 韬晦之计
小小鹰嘴峡,就真得能困住萧山,萧山县历任当家人就真的没有聪明才智之士,窥破萧山的发展瓶颈和前途所在
只怕未必
薛向老早心中就揣着这么个疑问,经他走访丰乐乡沿海村民,以及水利局离退休老干部,答案果然如他想的那般。
萧山县先后在五二年和六一年,有两任县委书记曾提出了削山填海建港的思路,并做出了详细的文案,上报到了地委,地委也极是支持,报到了省委,结果在省委生生被卡住了,此奇思妙想被批得体无完肤不说,两任县委书记皆在提出此动议后不久,就被调离了。
当时,闻听这些秘闻后,薛向的热血立时就冷静下来了,他分明看到六个黑如墨汁,重如昆仑的大字地方保护主义,朝自己压来。
自此,薛向便收敛了心思,在权势未固,萧山未稳的情况下,决计不提此计划。
为何还不是怕内贼不靖,外敌夹攻之下,他薛某人也得万谋成空,诸功尽灭。
所以,才有了后来步步为营,按部就班发展五金厂,折腾大棚基地的举动,要不然薛老三横下心来,把萧山县港运做成,立成万世不拔之基业,又何必多此一举,费如此大的心力呢。
归根结底,还不是为了稳固后方,建立强大防线,他才好放手一搏。
现如今,萧山县尽在他薛某人掌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当真是可进可退之局面,完全有了一搏的资本,所以薛老三才终于走到棋盘对面,要下这惊世之局
“什么时候开始动手”
楚朝晖真得能感觉到此刻自己的血管都在突突直跳,他这时才明白领导为何不让自己去城关镇,而被放到这丰乐乡,正是希望自己这好钢用在刀刃上啊
“怎么,急啦”
薛向回头,笑道。
楚朝晖握拳重重一擂胸口,“您说我急不急,这会儿,我这里全是火,心火啊,烧得我心疼,要是您再不动手,我恐怕真就急死了”
薛向拍拍楚朝晖肩膀,“别急,这就动手”
轰隆,轰隆
两声毁天灭地的巨响声后,山石飞卷,洪水倒卷,鹰嘴峡两崖摇摇晃晃了一阵,哗,霎时间,从底崩塌,垮了下来。
“噢”
霎时间,惊天动地的欢呼声传来,无数青壮,持锹拿锄,从东西两崖的断层处,拼命的挖掘起了石头。
这天是一九八一年九月五号,前天萧山县常委会表决的填海造田方案刚被花原地委审议通过,今天,萧山县委便请来了花原军分区的爆破团队,耗上数千吨炸药,一举将鹰嘴峡炸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