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62(2 / 2)

超品公子 想见江南 5632 字 2019-04-28

陈道林道:“谁说不是呢,在明珠那回,这猴子就是阴着阴着,眼瞧着就要被人吃得骨头渣都不剩了,谁成想,这家伙忽然丢出个手雷来,炸得明珠市委人仰马翻,小陆是不了解这猴子,若是相处得深了,只怕就不会再替他担惊受怕,反倒得替这猴子的对手着急了,不过,话说回来,这猴子虽说跳得很,却是颇有大将之风,行事稳得狠呢。”

冯京道:“我看咱们还是别操心那猴子的事儿,书记,那个关于国企技术工人退休制度改良办法,您看了没,觉得怎么样”

陈道林眼睛陡然一亮,抬抬老花镜道,“看了看了,省长,我今天叫你来,就是想跟你谈谈这篇文章,实事求是地说,这篇文章写得真好,省长高才啊,尤其是那条返聘老技工的政策,简直是切中时弊,解了时下国营工厂经营的燃眉之急啊,如果省长同意,我看这篇文章,就以省委的名义,投递内参吧。”

冯京摆摆手,笑道:“我不过就是执笔,大体思路还得亏薛向动脑子,我可不敢居功”

原来,冯京上次就张春林折腾自由物价区时,跟薛向讨论过,经薛向点引,按兵不动,待其自败,果然如愿以偿,收获了省长宝座。

自那以后,冯京便意识到薛向的政治敏锐性过人,再加上,屡屡言出有中,便总爱找薛向交流,偶尔一通电话,俩人能聊上半个小时。

而他这份关于国企技术工人退休制度改良办法的文件,也是脱胎于上次同薛老三电话交流的内容。

其实,在薛老三看来,现行体制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因为数十年的积累,实乃是弊端重重。

但国企改制,涉及到资、社的根本问题,在高层一直存有争议,想动大动作,目前是极为困难的,但做些细枝末节的小手术,还是大有可为的。

而在这国企经营的种种弊端中,最让薛老三认为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还是国企优秀老技工的退休、接班制度的问题。

因为,在国企中,大量存在这种现象。

那就是老子还在当干之年,技术也磨练到巅峰时期,儿子成年了,在家待业了。

原本老子是高级技工,挣得比儿子多,即便是儿子待业,也养活得起,可关键问题是,这成年的儿子不光要吃饭穿衣,还有娶媳妇儿的人生大事。

试想,你一没工作的吃闲饭的小子,哪家姑娘愿意嫁你

且年轻人久没工作,又容易惹事生非,可现行制度下,乃是以厂为家,想找工作,哪里有那么容易

没奈何,只好是优秀技工的老子,提前下岗,让儿子顶了自己的班,早早把这就业指标占了,好解决终生大事儿。

这技工一家的问题,是解决了,可厂子里的问题来。

少了一个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能创造极大生产力的老工人,多了个嘛也不懂,还得从头学起,简直等于吃白饭的小青工,一反一复,简直损耗惊人。

此种弊端,简直比裙带关系,任人唯亲,走后门等等,对一个企业的杀伤力还大。

毕竟这是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核心生产力和竞争力的问题,很多有名气的大厂,如今的产品却是一代不如一代,跟此种弊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当然,此种弊端,不用薛向提,冯京也知道,关键还是解决之道。

而薛向恰恰就给出了完美的方案。

说来复杂,其实也简单,无非是一种特殊的返聘。

那就是老子下岗,儿子上岗,再返聘老子上岗,不过这老子上岗后的工资待遇,得大幅削减,儿子和老子加起来所得,也不过是老子退休前的所得总和。

如此一来,可谓是两便。

从工厂方面说,优秀的技工被保留下来了,就等于保住了核心竞争力,但总支出并没有增加。

从优秀技工一家来说,儿子的用工指标保住了,婚姻大事儿没了阻碍,毕竟,归根结底,这儿子要的就是个就业指标。

与此同时,老子儿子同场,父传子业,自不会藏私,且为子成才,只怕会严加训导,也算是为工厂培养了后备技工力量。

如此方案,虽然稍显繁琐,却是两全齐美,各得其便。

当然,除了这核心问题外,薛老三还提出许多其他见解,比如小型企业的厂长承包责任制,以及独立而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等等。

当然,许多见解也只能是见解,因为种种原因,许多意见,只怕一时间很难付诸实践。

不过,冯京却是听进了心里,结束了通话,他便挑灯夜战,做出了这篇雄文。

当然,他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在陈道林面前炫耀,更不是寄望陈道林同意以省委的名义上报中央,而是想和陈道林探究,文中的某些措施,有没有在辽东的一些国营企业里,付诸实践的可能和必要。

却说,冯京自承是薛向出的点子,陈道林却是丝毫不惊奇,突发奇想道:“省长,你说咱们要不要把薛向从德江要过来,这猴子爱折腾,有人瞧不上眼,我却就喜欢他这折腾劲儿,与其薛向在德江陷于争斗的烂泥塘,不如来咱们辽东,踏踏实实作咱们这专摇扇子的小诸葛。”

陈道林确实极欣赏薛老三,不单是因为薛向在他仕途的关键调动上,使了把子气力。

而是在他看来,薛向行事,看似跳脱,实际却是谋定而后动。

薛向捣鼓出那么多看似一定会炸翻天的乱子,而偏偏此人最后都安然无恙,便是明证。

有些人定会说薛向屡次遇险无恙,不过是有薛安远在背后庇护的缘故,可陈道林就得反问,那位徐公子背后不也是有顶尖人物么,怎么就身陷囹圄,永世不得翻身了呢。

更难得是,在陈道林看来,那位薛家衙内的眼光既远又准,往往能在他人束手无策之际,弄出点奇思妙想。

第一百三十六章 报喜

不说此次冯京交付的这份势必会对国营工厂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力的雄文,便是那位在明珠顶了自己位子的光真同志,此次能实现三级跳,听说也是受益于和薛向一席谈话。

此种大才,陈道林焉能不想收入自己麾下,届时,借力也好,借智也罢,总归是百利而无一害。

听了陈道林这个点子,冯京却是丝毫不惊,而是摇摇头,笑道:“书记,您要是胆子够壮,您就往上面打报告吧,我从精神上支持您,另外,悄悄告诉您,薛向去蜀中,可是被那位派去支援家乡人的。”说着,冯京伸指头指了指天花板。

陈道林顿时睁大了眼睛,暗道,难道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