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老爷子此刻只知本心,薛老三也不愿在老爷子面前藏匿心迹,笑道:“您真是目光如炬。”
他刚要接着说下去,哪知道又被老爷子挥手打断,“不是我目光如炬,还是我方才说的那句,动物的本能,动物都有主裁欲,支配欲,便是寻常的村汉乡夫,夜里也曾做过当皇帝的梦,你年纪轻轻,高官得坐,前程远大,若说无那青云九霄之智,我反倒要小瞧你了,有志向不是什么坏事,人无大志,必事业难成,有志向,有规划,有恒心,有毅力,再有了那么一点福运,不能成大事之辈我未曾见矣,但薛向,你要成的不是大事,而是那万人景仰之宏图远志,你觉得要成为那样的人物,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些,还需要什么”
薛向没想到老爷子会忽然扯上这话题。
他不是笨蛋,相反,聪明绝顶,又熟读资治,鬼谷,精通韬略,老爷子这番话哪里是长辈教育晚辈,或者说,老党员和小党员的心得交流,分明就是诸葛亮问诘刘玄德,姚广孝问志燕朱棣。
这是个包藏宇宙,吐纳天地的大题,难题。
观中华五千年历史,凡有此问,无不成为后世之著名典故。
然,薛老三此刻并没有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的感觉,他绞尽脑汁在思考着老爷子的这个问题。
要说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说出口是不难的,毕竟,五千年的帝王史存于纸上,装在薛老三的脑子里。
随便提溜出一个开创之君,便能提炼出诸多的必要因子,而大多数必要因子,却都是老爷子方才所指出的,或毅力,或运气,或恒心,或志向,或远志。
可要一而论之,提炼主要,却又万分艰难。
薛老三苦思半晌,无有结果,冲老爷子抱抱拳:“还请爷爷赐教。”
老爷子押了一口茶水,望向湖心云烟淼淼处,喟然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很简单,就像你现在做的那样就够了。”
“我现在做的这样”薛老三茫然了。
苏老爷子轻捻三缕长须,:“薛向,你告诉我,成就你今时今日之地位的根本原因,是得益于薛安远的庇护或是得益于那些朝中长老们的眷顾吗”
毫不犹豫,薛向摇了摇头
的确,他有这个摇头的底气,他有今时今日之地位,乃是他负泰山之重,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拼打出来的,非是靠了任何人的青眼。
相反,以他薛老三这些年做出的成绩,放在任何一个官员的身上,绝不至于还处在一个副厅的位置上。
从这个角度上说,他薛老三的身份反而成了他前进路上的羁绊。
老爷子道:“这就是了,你薛向有今天,不靠任何人,就靠你自己,我知道你在朝中,许多老同志眼中都极受亲睐,可你要清楚明白,这亲睐绝不是你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得来的。”
“而是你心思百转,奇技迭出,每每于大事上,有惊人的见解,正是你这番神奇,亦或者说你异乎常人的本领,才让你有了如今的声望,所以,你要保持的,就是你这种特立独行,慨然向前,登临绝顶的大无畏勇气”
“用个简单的词来说,也就是个性,凡大人物无不有个性,不说别人,就拿前领袖来说,他能以而立之年身登一方势力之高位,指挥和敌人势力相比几乎微不足道的武装力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百历生死,最终登临天下,号问八方。”
“而今,领袖逝去,那些性好钻研权术之辈,少不得以领袖生平为案例,分析种种,在你想来,在此辈眼中,领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最让他们印象深刻的是什么我告诉你,不是领袖的那一篇篇妙手文章,也不是那著名思想,而是领袖那英雄气概,特立独行的超凡见解,四渡红水、万里远征、山城谈判之宴赴鸿门、建国之初,力排众议,独立抗美”
“这一步步行来,这一关关险过,难道只归结于运气吗绝对不是,正是领袖这种大于常人的独立特行,旷古绝今的英雄气概,以及异乎常人的非凡天赋,才成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人物。”
“薛向,我跟你说这些就是让你记住,不管做人为官,要想成为万中唯一,你就必须保持你自己的个性,就像如今的你这般,大步跨越,一往无前,不计诽谤,凝聚人心,最终必能成就大业”
“话尽于此,你慢慢考量吧。”
说着,苏老爷子便提溜起葫芦,浅嗫慢饮,时不时地举目远观,似乎方才那番足以搅动八方,影响历史的湖边问对,不是从他口中道来,他就是一位普普通通,只顾着游山玩水的老年游客罢了。
毫无意外,苏老爷子这番话在薛老三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薛老三很清楚,苏老爷子没明言和自己分析这番道理的原由,却心中有如明镜,老爷子这是在给他力量,帮他定神。
第一百九十七章 我自我行
因为一直以来,他薛老三听过的最多的教训,便是他需要磨磨性子,这需要磨磨性子的意思,换成好听的样板话,便是所谓的和光同尘,具体作为便是,诸如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共同进步的废话。
可偏偏他每到一地,必定大刀阔斧,锐意进取,如此一来,必然和当地的势力产生摩擦,继而发生激烈的冲突,然,冲突一起,他这贪功冒进,年少无知,尚不成熟的帽子便又戴在了头上。
听的多了,难免三人市虎,薛老三也不得不怀疑,是自己尚未成熟,还是自己根本驾驭不了这个处处规矩,步步荆棘的官场。
毕竟,和他说要磨磨性子的不是他的敌人,俱是他身边的长辈,亲人。
这话,老首长说过,振华首长也讲过,许子干更是时常挂在嘴边,便是薛安远也常常嘱咐他道要稳扎稳打,莫要贪功冒进。
如此众多的老资格们,亲近长辈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谆谆教诲,薛老三的一颗心便是石头做的,也差不多该融化了。
然,薛老三就是薛老三,他不是没想着低调着,平稳地慢慢融入官场,譬如在明珠,彼时,他身在市委机关,算是最容易韬光养晦的地方了,他也本想着踏踏实实地混些日子,熬些资历。
可他不惹事,事上身来,或者说,以他的性格,见小丑跳梁,见恶霸横行,见百姓受难,薛老三能忍得住火气,那也就不是薛老三了。
明明知道该韬光养晦,随波逐流,可偏偏又忍不住头角峥嵘,显露身手,所以,一直以来,薛老三内心是苦恼的。
要说,否定他的只是普通人或者是敌人,薛老三绝不会如此放在心上,可偏偏持否定意见的要么是那绝顶人物,要么是至亲至爱。
权威性和亲情二者合一,薛老三的信念不得不动摇。
他有时真怀疑尽管自己两世为人,依旧不够成熟,难堪大任。
直到此刻,苏老爷子以当头棒喝的气势,飞来一帮,才令他脱离迷海,恍然大悟。
的确,若非常之人,怎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