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77(2 / 2)

超品公子 想见江南 5785 字 2019-04-28

尤其是那对亮如琉璃盏的灿烂星眸,顿生晦暗一片,双目失神处,较之普通人也不如。

薛老三这气色一变,脚下一个加速,拐过巷口,终于再没有任何惊艳的目光朝他身上打来。

入得京大,故地重游,薛老三难免生出一些感慨,浮起一些回忆。

车进了京大求知路,不自觉地,便拐进了昔年邂逅苏美人的那个樱花林。

彼时,他驾车穿林,随花起舞,苏美人隐在林间,持笔作画,给他现场来了幅精致的素描。

想到那日他被苏美人猛然一喝,不急定住车把,出了生平第一大糗,摔了个嘴啃泥。

此刻,骑行树下,林风震动,樱花瑟瑟,薄薄雾起,林烟深处,他似乎看见了苏美人捂嘴浅笑,亲切无间。

在樱花林徜徉了好一阵儿,薛老三才拐了出去。

有了方才在樱花林的睹物感怀,薛老三忽觉此行,多了一股说不明的怀旧的味道。

是以,穿过樱花林,薛老三也不急着去寻小婉,竟挨个将京大的著名景点逛了一遍。

像什么斯诺墓,博雅塔,未名湖等等昔年驻足最多的地方,挨个儿游了一遍。

哪里知晓,一番转悠下来,薛老三心间的脉脉幽情和游野故地的闲适,瞬间荡然无存。

原来,一路游行,薛老三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无意间便听到了好几处学生聚集的地方,在讨论着时事政局。

当然,按理说,京大身为共和国最高学府,历来也是共和国政治家的摇篮,京大学子关心实事,参与政治的热情度极高,本就无可厚非,薛向似乎用不着大惊小怪。

然,这些学生讨论的内容却实在让他不忍猝听。

连抽好几支烟,他狠狠甩下头,将这些忧虑强行从脑海中驱逐出去,又奋力地蹬车,朝着研究生院进发。

研究生院在校园的西北部,许是为了保护重大科研成果,那处的岗亭,警卫地倒是较京大正门严密了许多。

来访人员皆得出示证件,登记,薛老三不愿表露身份,索性便寻了个僻静处,将车锁了,一按墙头,便越了进来。

一路上打听了三五个人,问清了文学院所在的位置,便沿着一方曲曲折折的荷塘向着西北处进发。

方绕出曲折的荷塘,耳边钻入一道有意思的声音,薛老三眉间猛地一跳,便朝荷塘左边的花坛行来。

那处靠花坛位置,正搭着一个矮台,几十号青年学生围聚在一处,正在举办新诗沙龙。

一个圆脸的学生,正抬手抖腰,满目深情,热情地朗诵着一首短诗。

不错,正是薛老三,昔年,参与大讨论报站时,提出的那个极具眼球效应的标题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如今,这简短的标题已然被编入了人民文学,并附录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代人。

诗句极短,薛老三还不及近前,那圆脸学生便已诵毕,接着,又大声对此诗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场面立时热闹起来,讨论了很有一阵,又有位装扮朴素,面容极是清秀的纯净女生登上了矮台。

说来,薛老三遍行京大,像这样的诗会,他已然遇到了好几个。

若非方才那圆脸学生诵读的非是他盗版而来的一代人,他根本不会挪步过来。

原来,眼下已然进入了八十年代中期,压抑了许久的文化,终于在改开之后,来了个总体的爆发,文学一把火烧透了整个共和国。

这是小说,散文,诗歌的年代。

是伤痕文学,朦胧诗的天下,是北岛,故城,舒婷们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时代。

无可避免,这股文学热也烧到了最高学府。

前世,薛老三自问也是文艺青年,将八十年代初的文学热,看得极重,并认为这一时代迸发了许多传世名篇,是共和国的一次文艺复兴运动。

然,两世为人,眼界的开阔和知识面的延伸,薛老三已经能够站在足够的高度,以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面,去看待当下的文学热,更不会拔高这个时代的所谓,伤痕文学。

失去了敬畏和崇拜,薛老三自然就对这所为的朦胧诗失去了兴趣。

以至于在当下这个文学热烧遍全国的档口,薛老三这个前世的文艺青年,甚至连青年文摘都懒得去翻阅。

却说,薛老三正准备调头,方站上矮台的清秀女郎,竟叫了声“薛大哥”,声音充满了迟疑和惊喜。

薛老三循声看去,亦吃惊已极,“玉真,你怎么在这儿”

台上那人不是别人,正是夏家大妹

夏家大妹赶忙从台上跳了下来,快步寻到薛向身前,涨红了脸道:“我是来找小晚姐的,可听说小晚姐和他的导师外出做课题去了,恰好看到这里有诗会,我也就参加了,薛大哥,您也是来找小晚姐的吗”

薛老三点点头,笑着道:“没想到咱们的玉真同学还是位文艺青年啊,怎么样,最近学习还好,你妈妈的身体可好在央视的那份兼职还在干吗。”

对夏家大妹,薛老三始终怀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当然,这亲切的感觉无关什么男女之情。

纯是他履职萧山期间,在夏家居住了一年多,和夏家三口朝夕相处,所温养出的一种淡淡亲情。

第三百二十二章 嗑瓜子嗑出个臭虫

有了在夏家寄居的过往,和积累起的情份,薛老三几乎将夏家大妹作了半个妹妹。

她来京城念书,薛老三自然得负担起看顾的责任。

他虽长期不在京中,却是嘱咐小晚,多多照顾,生怕夏家大妹这农村女孩,无法融入大学的校园和城市的生活。

如今,见她那简单却不显寒酸的打扮,以及积极参加诗会的态度,便知晓这位玉真同学已然适应了她的大学生涯。

却说,闻听薛向关心,夏家大妹赶忙汇报起情况,“我学习方面挺顺利,上个学期还拿了全额奖学金呢;妈妈的身体也挺好,就是若真还是老样子,贪玩任性,不肯好好念书,让妈妈操碎了心;央视的那份兼职我没做了,今年我已经大三了,课业繁忙,没有时间了。”

薛向边听,边点头,“身体好就好啊,有时间让你妈妈来京城做客,她辛苦了这些年,也该享享你的福了,她若肯来京城,就让她住我家去,你小晚姐会安排的;至于若真那个调皮鬼嘛,虽不是个学习的料子,但书还是要念下去,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文凭这块敲门砖可不准丢啊,回头你告诉若真,就说事她薛大叔说的,要她努力念书,不然薛大叔就送她去当兵了,可有得他苦头吃。”

薛老三自说自话,安顿着夏家三口,言语之间很是霸道,几乎不容商榷,“央视的那份工作很好,做好了对你将来的发展极为有利,虽然大三功课有些重,但也没重到那个程度,说不干就不干了,还是太任性啊。”

夏家大妹涨红了脸,不知如何接茬

其实,她之所以离开央视,还是因为薛向的缘故。

前番因为夏家大妹被皮条客弄去了某私密会所陪酒,薛老三赶将过去,大闹一通,扫得几位大衙内险些没撞墙,弄得夏家大妹在衙内圈子几乎是挂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