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5(2 / 2)

“那么寡人令先生为临屯守,先生可敢赴任”姬衍开口道。

“自然”李密点头,他当然知道临屯郡如今出了什么事儿。

“冉闵那边,你能交的了交差”姬衍眉头一皱,开口道,“寡人记得,你可是冉闵的军师。”

“临行前,我与冉将军曾过,冉将军也同意了在下的言论。”李密接着开口道,“请王上放心,这不会影响到贸易往来。”

姬衍点了点头,同时将目光放到了地图上,对着李密言道:“吧,冉闵现在处于那个位置”

李密指了指一个地方,姬衍顿时就心领神会,点了点头。

这个地方是匈奴的后方一个屯粮点那里是一片平原,名字叫做河套。

河套平原,是草原上肥沃的堂,是匈奴赖以发展的地方,而今居然冉闵给占了。

这真是道好循环啊。

“这个地方是李密先生给冉闵选的”苏秦望了李密一眼开口道。

“正是。”李密点了点头。

伊尹、萧何、庞统等人也看了过去,这个地方很好啊。

这个地方让晋、燕两国有些舒服。

李密为冉闵挑选的地方在代郡与雁门关的前沿之处,正好可以为燕国与晋国守住北面的匈奴。

同样,晋国也不会追击冉闵了。

废话,有个自愿给你看门的,你愿意打死他

姬衍点了点头,这个李密倒是挺会做事儿啊。

“好了,李密爱卿,寡人已经知道了你的忠心。”姬衍点了点头,对于李密的部署十分满意,“爱卿尽快去朝鲜赴任吧,顺便帮一下乐毅、李如松将军击溃李熙贼子吧。”

对于李熙、苻坚之流,姬衍根本就没当一回事儿。他们对燕国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李如松虽然三战两败,但李如松毕竟胜了一场,而且那一场胜利击溃了敌军两万人,让本来有五万的李熙乱党剩下三万人。

这就是燕国的底气。

你击败我一百次都没有什么关系,但只要我击败你一次,你就完了。

李如松部三万士卒、乐毅玄征军六万士卒九万的兵马往朝鲜半岛赶去,不客气的,李熙已经完了。

苻坚那边也是肯定要完的,范文程一个文官都能与苻坚打的难解难分,更不用还有韩信的部队呢。都不用韩信出售,韩信派出关羽、赵云绝对能搞定这苻坚。

姬衍也不清楚是哪一方势力搞鬼,而且姬衍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图个啥。

让姬衍知道燕国有多少隐患,然后一票解决

在姬衍看来,苻坚是出来膈应人的。李熙就不一样了,他是来送粮的。

李熙所在的家族是朝鲜第一家族,家产万贯、粮食丰富。

姬衍眼馋很久了,但找不着借口吞并然后这个李氏就造反了。

嗯,虽然死了一个郡守很丢面子,但里子很多舒服啊。

“诸位爱卿,今真是双喜临门啊。”姬衍对着内阁成员开口道。

“王上英明”

内阁成员与左右两相齐齐开口道。

姬衍点了点头,继续拿起奏折,批阅起来。

燕国的政治体制与清朝的差不多,权力牢牢掌握在王的手中,什么鸡毛蒜皮的事儿差不多都是姬衍的事儿。

要不是姬衍开始设置了内阁制度,分担了一部分压力,那么姬衍估计得更忙。

姬衍有些惆怅,他也没想到成了王竟然有这么多条条框框,枯燥无比。

他这个时候也就知道那些暴君、昏君是怎么想的了他也忍不住想要成为一名享乐的昏君了。

可姬衍只能在心里想想,无法实践无他,压力太大。

若是他成为了一名暴君、昏君,那么周围各国肯定会借此机会覆灭燕国,扩张自己,为日后一统作铺垫。

而这种暴君、昏君多半是一个死字姬衍可不想死,所以他只能选择老老实实的处理政务。

因为有内阁诸位能力值极高的成员辅佐,让他这个内政值只有89的弱鸡才能与历史上的那些明君相提并论。

回顾历史长河,哪位帝王不比姬衍出色、优秀

就好像朱元璋这个明朝太祖武皇帝,属性甩了姬衍十八条街,可他死在姬衍手里。

白了,姬衍之所以能够这样,全是因为系统按照某些法,他没了系统的表现估计也就比赵丹要强上一点因为他学过历史。

“禀王上,蒙古派来了使者,要见您。”正当姬衍自嘲的了几声后,魏忠贤再次来到姬衍眼前,开口道。

“蒙古的使者”姬衍点了点头,他知道蒙古派了人来毕竟递交过国书,然后一步一步传递到蓟城来的。

姬衍早有准备,只不过诧异的是他竟然与李密同一抵达,于是开口道:“宣”

“蒙古使者中行,拜见燕王”老态龙钟的中行颤巍巍的朝着姬衍行礼道。

姬衍并没有什么指示,他知道这个汉朝最大的汉奸,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

“查询此人属性。”

“叮正在查询中,请稍后。”

“叮查询完毕,中行武力值39,统御值84,谋略值86,内政值89,魅力值,忠诚度等级为3。”

“中行,西汉文帝时人,战略大师,原为宫廷太监。后来,因为汉文帝强迫中行陪送公主到匈奴和亲,中行对汉王朝怀恨在心,转而投靠匈奴,成为单于的谋主。”

关于中行的历史,姬衍特别看了很多遍。

历史上第一个汉奸、第一个发动细菌战的人。

据,霍去病方面就是因为中行的细菌战喝了水所病死。

而这中行,是汉朝自文帝至武帝三代帝王的心中最大的敌人。

文帝、景帝因其容忍,武帝因其遗计而奔波这个中行以能力值没有一项过90的身躯,全凭一口怨气,让匈奴快速成长。

实在是可怕。

姬衍虽然不知道中行为什么成为了蒙古的谋士,但还是放开了心,开口道:“蒙古使者此刻前来,所为何事”

“为求与燕攻守同盟而来。”中行了解燕国的发展史,开始侃侃而谈。

这也是姬衍所希望的,无论如何,姬衍都希望在草原上找一个盟友,先联手把匈奴、肃慎给解决了,然后在跟盟友决战。

这个想法就跟辽、金与北宋一般,可惜燕国不是那个懦弱的北宋,燕国的能征善战之士可是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