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0(2 / 2)

为什么姬衍需要等待呢

微服私访,万一被发现遇到刺杀怎么办因此,姬衍每次微服私访都有数百名锦衣卫跟随,同时蓟城附近的守备部队也会紧张起来,生怕姬衍被刺杀,导致燕国失去了一名明君。

同时,姬衍打的幌子是体恤民情,照看士子,自然是应该出去溜达一圈,好好看看各地人才了。

所以,这一路来,时间耽误颇多。

“王上,可以出行了。”

姬衍换上一身锦绣衣饰,做出一副贵公子打扮便出了城。

别问姬衍为什么不穿粗布麻衣,与气质完全不符。

姬衍一路通过宣武门、昭天门、北门,一路横行无阻的来到了喧哗热闹的蓟城。

迎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人流。

燕国扩充疆域后,蓟城的人流变得无比的繁重,毕竟燕国的中心在蓟城,不少大富大贵之人均迁移到蓟城,以王命护佑。

再加上姬衍颁发的科举法令,让各郡的学子早早来到蓟城,虽然早了数个月,但也是心甘情愿的。

“王上实乃圣贤也,吾辈”

“千古明君,莫过于”

传入耳朵里的,都是赞美姬衍的话,这让姬衍很舒坦。

至于为什么没有反对声呵呵,蓟城士子馆要是有反对姬衍的声音,那就是真的傻了。

蓟城是姬衍的都城,是大燕的都城。

当然,也有几个不怕死的士子,在那里高谈阔论,议论姬衍政事的不足。

姬衍听了一会儿,觉得有道理,正欲开口询问,突然听到一道暴躁的声音:“敢非议王上,来人,给我抓起来”

“以言获罪燕国那里有这种法律”士子们有些惊愕,纷纷群起而攻之。

“哼,在这里,本官就是法”

那小吏正是李兑之子李明,他心情十分郁闷,正好听到这几个士子在那里瞎比比,因此彻底恼火了这位高官之子。

“燕国,从未有过以言获罪的法律。”姬衍突然开口,一字一句的说道。

笑话,要是这个事被坐实,自己的名声不就算全完了么。

李明没有见过姬衍,毫不畏惧的开口道:“燕王陛下在位,天下生平,无有冤案,他们这群士子诽谤国家大政,妄议江山社稷之策,真以为内阁群臣是摆设不成”

“还是以为,你们比阁老、相国更加贤明,比王上更加贤明”

李明的声音一层接着一层,似乎是占着无穷尽的理,叨叨个没完。

“燕国那一条法规定,士子不可擅议国政”姬衍直勾勾地看着李明,接着开口道,“燕王可从没说过类似之言。”

“哈哈哈,你这黄口小儿莫要开玩笑了,本官身为藏书吏,这里自然是我说了算,燕王燕王算个屁”

第三百三十五章 蓟城风云

“燕王算个屁”

姬衍平静地望着眼前的这个末梢小吏,心中波澜不惊,甚至还有点想笑。

王权社会,燕国是燕王的燕国,也是姬衍的燕国。

这个小吏,胆子有些肥啊。

“彻查。”

姬衍望了一眼抬头挺胸的小吏,摇了摇头,对着身旁的史阿说了一句后,自己转身对着众多士子道:“我大燕,言论自由,各位尽可畅谈国事,寡人必知错则改,对于贤能必不吝官职。”

“王上圣明”

连寡人的自称都出来了,这帮士子再看不出来姬衍乃燕王就真的是傻子了,于是纷纷朝着姬衍拜道。

而李明听闻后,先是震惊,随后一阵沮丧,内心充满着绝望,面如死灰。

“臣臣”

李明说话磕磕绊绊,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这样解释着说道:“臣其实其实是为了王上着想”

“为寡人着想”

姬衍也是十分无语了,这特么也能找到借口,为寡人着想,怕不是没有想出什么正经理由

姬衍再也没看李明一眼,反而对着身后的史阿说道:“查清楚了么”

“禀王上,此人姓李名明,赴任三个月来残害忠良、违法乱纪,还受贿不少”

史阿大声念着李明的罪名,让周围的士子听见,依昭燕王之名。

“没想到这么微末小吏,竟然还有这种能量”

“多亏王上圣明,才”

周围的议论声传到了史阿的耳朵里,史阿心中不禁对这个李明产生了同情。

因为上面的罪名,一大堆都是他自己编的。

这个李明的履历其实还是蛮正常的,父亲是李兑,母亲是贵族小姐,为官也颇有其父之风,只不过贪财了些。

李明在高官后裔的纨绔圈子里,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就这样一个在史阿看来算得上是中下的官吏,竟然今天会说出这种话来。

当然,史阿也是知道了由于科举制度的问题,导致他的升迁名额没了,因此最近才不在状态。

但可惜,这句话被燕王听到了,还公然嘲讽士子,限制言论。

这样的官吏,为什么能上台,是燕王的错么

不,不是燕王的错,燕王怎么会错呢

于是,李明完美的成为了一个纨绔子弟,是通过父亲李兑的帮助才上台的。

而燕王虽然贤明,但也没法面面俱到,顾及到这些小吏吧

所以,一切都是李明的错,跟姬衍没关系。

而想要搞死李明平士子之心,自然要找更多的理由。

于是一场由燕王默许的污蔑行动就展开了,目的就是为了搞死李明。

对于姬衍而言,一个能力平平,只是相对来说勉强及格的小吏自然比不上一个好名声来的重要。

所以,只能请李明去死了。

而李明听到了自己的一系列莫须有的罪名后,嘴唇微微蠕动,但还是什么也没说。

他已经明白了一切,从自己说出了那句燕王算个屁之后,自己就必死无疑了。

他又想到了父亲李兑,可惜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自己破灭了。

遥记当年,同为姬姓王族的姬辄都被姬衍毫不留情铲除、元老李丰纵子被杀、尚书郭图贪污被贬。

李明并不觉得,他的父亲李兑比起姬辄、李丰、郭图三人对姬衍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