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5(1 / 2)

神道符召 雪满林中 6621 字 2019-04-29

件行此德政了。我看田赋就定在七赋一好了”

“万万不可”

“世子开恩啊”

这些幕僚听了范易的话之后,都吓了一跳。这赋税定的也太高了吧

“除此之外,其他徭役尽数取消”

这一句说出,整个幕府都安静了下来。

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这税收制度,似乎并不太重。

要知道历代以来。百姓承担赋税之外,还要承担徭役。汉代所谓的三十赋一。不过只是田赋而已。大头却是人头税,也就是算赋上面。这些,一般教科书却不怎么提了

各级地方官都有征民服役的职责,分为力役和兵役。兵役自然是要给朝廷打仗,各地的乡兵,县兵,郡兵等等,都是这般征募。官府一文不给。

而力役,却地方官府征调。修建道路宫殿,水道等等基础设施。这甚至比赋税更加麻烦

大虞虽然规定着,一年徭役的天数不给四十天,而且是农闲时候。但是如果把你调到千里之外去服徭役呢这么短的时间,走到走不到

因此,路上时间,根本不算还有着其他种种弊端,甚至比赋税更要凶狠。

“只要交了七分之一的田赋,这徭役也尽数免除”范易说着。

“世子。这些还是不妥啊废除徭役,那谁来服兵役地方修建工程,又要哪里找人”

“我行府兵制度,自然由府兵服役。至于地方工程么。既然百姓已经缴纳了赋税,这七分赋已经把徭役的折算成钱,包含在其中了。官府自然可以花钱雇人来修建”

“这个这个”今日范易所说的一切。都是颠覆性的。是他们所从来没有到的事情。如果真的按照范易所说,那么这赋税还真的不高。

一切都包含在这七分赋之中了。反而实实在在的将着百姓负担给降了下来。

“只是,恐怕如此一来。军国之用不足啊”周安有些担心的说着。

“按照一亩地收三十斤粮食来算,便是成州一地,一年所能增收的粮食,就有着不下千万石。按照一石五百钱来算,起码有着五十万万钱”

这只是很粗略的计算,取的整数计算。然而这个数字一出,就把所有人都给吓到了。

大虞朝廷,当年一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折合在七八十万万之多。这是天下九州的。

折合起来的话,也就是在七八百万贯钱之多。

而成州一地,所能收取的赋税,总共就在五百万贯左右。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的数字。要所有田地尽数开垦才可能。

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幕府能够收上来一百万贯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而且还要留下相当大一部分给地方官府。还要一大部分要直接征收粮食。

但是饶是如此,这钱无论如何,也足够军国之用了。

如今江左三州,经过范贞励精图治。开垦田地,增加人口。三州一年赋税,也不过折合五百万贯钱左右。

本来就已经视作奇迹了,但是现在成州也是分毫不让啊

不过江左三州,本就是地广人稀,大片农田没有开垦。自从朝廷渡江以来,起码又涌入两百万人口。所以也才有着这般奇迹。

成州情况也差不多不过,论起管理的精细化来说,就要比江左更胜一筹了。

总之,成州一地,负担三五十万大军,绰绰有余

有此强军,横扫天下,再不是难事

“诸君好做,日后朝廷定然不吝公侯”范易说着。

这就是许诺了,每一个人的呼吸都粗重了不少。心中一团火热

所谓的朝廷,自然不是现在这个大虞了。而是范家父子的新朝。

想到辉煌前景,所有幕僚尽数下拜:“下吏等,敢不效死”

虽然这统计,还算是粗放了一些,然而比起大虞,甚至历代朝廷的清丈查田,都是要准确的多。这才能够清出如此多的田地来。

“说起来,我东虞掌握的四州所拥有的耕地面积,只有两百多万倾地。只是占天下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而已。”范易忍不住就摇头苦笑着:“难怪说江北的诸州,方才是天下的精华所在。只是一个中州,耕地面积恐怕都不会下于两百万啊”

另外一个世界,虽然江南更富。但是经济文化彻底超过北方,也是要到了南宋以后的事情了。

在北宋时候,江南许多地方,都还被当成烟瘴之地,为贬官流放之所。

而到了南宋以后,江南的经济文化开始彻底的超过了北方。

范易估计,整个江左,包括新开辟的南荒地带,所能开拓的耕地面积不会小于江北。

而且气候温润多雨,只要农业种植技术水平赶上去。那么亩产超过江右一倍,也都不是问题。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粪土当年万户侯

感谢醉眼千峰顶,sky爆头书友的打赏

到了那个时候,江左经济规模就能够远远超出北方去。不过,这起码还要一百年的时间。

不过范易微微一笑。另外一个世界,江南的亩产超过江北,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粪肥。一个看似不起眼,臭气熏天,却无比重要的东西。

明清时候,江南亩产甚至能够达到六七百斤。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肥料的使用

而这方世界,就算是本尊早先提出的代田法,其实也不过是让田地休息,积累肥力而已。

很不可思议,然而真正有记载,大规模普遍性的开始使用农家肥,确实从南宋时候开始。

这是范易拿在手中,原本秘而不宣的一种技术。当初本尊献给大虞朝廷的时候,就没有舍得献出这种技术。

实际上并不太困难,原本在东河郡和三河郡这些地方大规模的实验过,效果相当的好。

如今在整个江左,都还没有彻底的普及。

很难想象,这个时代的人们,还没有大规模的用着农家肥,给田地上肥的。

似乎在一般人的心目之中,用农家肥,似乎自古以来就是

但是然而,在另外一个世界。南宋时代,农田之中才开始大规模的施肥。已经有着记载,用到建造粪屋、粪池收集人粪尿。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江南的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超过江北。

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从北方彻底转移到了南方。

甚至到了清初,人粪的收集更受到高度重视。以致出现了专门的不惜斥重金在农村兴建公厕以收集人粪的商人

而这个时代,还停留在把田地抛荒。等着肥力自然恢复的阶段。便是本尊以前提出的代田法,其实也都没有超出这方范畴。

而很简单,超出一般人想象的是,直接农家肥直接施用还会伤害庄稼,还需要加工过以后,才能使用。

甚至加工不得力,还会影响肥力,所谓“若骤用生粪及布粪太多,粪力峻热。即杀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