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8(1 / 2)

他不是我们的敌人,诸侯们反对皇帝,他作为皇帝的忠臣自然要维护皇帝,所以太师和右将军刘成现在非但不是敌人,还是朋友啊。倘若我们在军需方面扣住不放,惹怒了刘成,他反过来联合关东诸侯对付我们就不太妙了。再说了,如今还不知道有多少诸侯会响应曹操的檄文,说不定太师还有用到刘成的时候,他北军的战力天下少有,有三万余人,是一股强大的助力啊”

董卓想了想李儒的话,觉得有道理,刘成这个人虽然很让他讨厌,但他觉得刘成不似其他大臣表面上一套、背地里又一套,而且那些朝臣们都不是真心忠于朝廷和皇帝,在利益和生死面前,皇帝和朝廷对于他们来说都只是一个屁;但刘成不同,刘成在他的印象里是一个直来直去的人,此人跟他作对有很明确的目的,那就是保皇帝。现在他董卓不废立了,刘成就没有再跟他作对过。

董卓背着手问道:“这么说咱家跟刘成还真的可以做朋友”

李儒拱手道:“太师,右将军是皇帝的忠臣,关东诸侯们造反,自然就是他的敌人,他们也是太师的敌人,那么太师和刘成当然可以成为朋友”

“那行,吴循,留下一部分军需给刘成,剩下的全部交给我军将士们”

吴吴循立马答应:“是”

到了正月底,天下诸侯几乎都接到了曹操派人送出的讨董檄文,消息很快传来,一共有十八镇诸侯响应,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韩浩、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这些诸侯共同约定在酸枣会盟,商讨讨董大计。

二月十八,有消息再次传来雒阳,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率军前往酸枣会盟时经过江陵建议荆州刺史王睿一同出兵讨伐董卓,但王睿没有答应,孙坚原本已经率军离开了江陵,却遭到别人挑唆,又率军返回江陵杀死了王睿。在经过南阳时,孙坚大军携带粮草耗尽,要求南阳太守张咨资助粮草遭到拒绝,又受到袁术的挑唆,于是愤而杀张咨,抢夺粮草后扬长而去,袁术以后将军自领南阳太守,率军前往酸枣会盟。

雒阳太师府。

董卓等一干人等听完细作的报告之后,董卓很是愤怒道:“真是无法无天,擅自就杀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完全不把朝廷和本太师放在眼里”

尚书周毖站出来拱手说道:“太师,孙坚等人本来就造反了,既然反了,他们当然也不会再在乎朝廷和太师的权威,对待这等反贼,唯有全部斩杀之才能震慑天下诸侯”

董卓一拍桌子大声道:“没错”

在场这些当中许多人都低着头,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的心里再想些什么,他们有些人在心里幸灾乐祸,有些人感觉大快人心,诸侯终于讨伐你董卓了,看你还猖狂到何事真正为董卓考虑的,也不知道到底有几个。

李儒站出来说道:“太师,孙坚的做法虽然令人气愤,但从这两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此人只不过是一介匹夫,被人稍加挑唆就怒而杀人,此人不足为虑。根据探子来报,造反的十八路诸侯之中兵少则一万,多则两三万,联军总兵力大约在三十万左右”

“啊三、三十万人马”有人忍不住吓得失声惊叫起来,其他不少人也都面露胆怯之色。

董卓见状非常不高清,怒斥道:“怕什么,叛贼还没有打过来呢,尔等有何好怕的咱家在雒阳就有十万铁骑,叛贼的三十万大军在咱家眼里就如同土鸡瓦狗一般”

众人被董卓这么一顿怒斥,顿时吓得不敢再乱说话了。

李儒对董卓说道:“太师,如今我等有几件事情需要做:第一,荆州刺史空缺,必须要立即重新委任;否则容易发生爆乱,而且荆州乃是富庶之地,每年给朝廷提供大量的粮草和赋税,是朝廷赋税一快重要的来源,不能让荆州失去控制”

不得不说,自从董卓全面主政朝廷大小事务以来,李儒的政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是因为他所处的位置、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了变化所导致的。

董卓点头道:“嗯,文优你继续说”

李儒继续道:“第二,立即派人去见刘成,让他率军返回雒阳,商讨联合平定关东诸侯叛乱之事”

“第三,雒阳周边虽然有诸多关隘,但如今关东叛军气势汹汹,而且白波匪军盘踞在夏阳、郃阳一带,随时可能攻打潼关切断我军退路,倘若关东叛军和白波匪军暗中联合起来,这是很有可能发生的。所以,属下建议迁都长安。而且要在刘成大军还未返回雒阳之前把皇帝迁到长安,否则只怕刘成不会同意”

第166章 奸计

李儒的第一和第二个建议没有人反对,但是第三个建议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在朝议上,原京兆尹盖勋被召回雒阳之后当任议郎,他强烈反对迁都。

盖勋这个人生性耿直,灵帝在世时都很欣赏他,并对他很是重用,此人在朝野上下很有名声,特别是在西凉一带,董卓手下有不少将领和官员都很佩服盖勋,在盖勋的影响下,董卓的心腹之中都有人反对迁都,这让董卓很头疼,有心想杀了他,但却担心杀了他之后造成太大的影响和不良后果,未能实施。

不止盖勋反对迁都,朝廷上下还有许多人都反对迁都,这些人从前对董卓唯唯诺诺,担心遭到董卓的迫害,不敢当面反对他,但是这次迁都是一件大事,而且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一旦迁都,他们和他们的家族在雒阳经营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部白费了,这才是他们反对迁都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出于担心迁都带来的负面政治影响力。

但是董卓很清楚李儒的建议是正确的,迁都是从军事战略角度出发来考虑的,如果不能在军事上胜过关东诸侯联军,政治上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迁都势在必行,耽搁不得,董卓上书皇帝,自封丞相,以此增加自己的地位和权威,想通过这压住各方反对,强行完成迁都。

董卓召集手下心腹和一些朝廷大臣在太师府商议,决定强行迁都,但是话还没有说完,又遭到了城门校尉伍琼和尚书周毖的联合反对。

伍琼站出来抱拳道:“丞相,迁都乃国之大事,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迁都啊,如今关东诸侯还没有打过来,丞相就要迁都,势必会让将士们没有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还请丞相三思”

尚书周毖也站出来拱手道:“丞相,下官赞同伍大人的建议,关东联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咱们也不能先弱来到气势”

董卓突然大怒,指着伍琼和周毖喝道:“够了当初咱家听从你们两个的建议,不但没有派人缉拿袁绍,反而封他为祁乡侯、渤海太守,后来又听从你们的建议让韩馥做了冀州牧、让张邈做了陈留太守、让乔瑁做了东郡太守、让鲍信做了冀北相,还有其他一些人分别取各地做官,如今这些人个个都起兵讨伐咱家。如今看来,尔等必定是他们一伙的,早有预谋咱家真是瞎了眼,竟然让你们两个狗贼混到身边却不自知,来人,把这二人推出去斩首示众”

几个甲士冲进来架起二人就往外拖,董卓根本不理会二人大喊冤枉,也不听其他人的求情,没过多久,外面的呼叫声就戛然而止,接着一个甲士提着两颗血淋漓的人头走进来复命,董卓看了一眼,冷哼一声,挥挥手让甲士把头颅提出去挂在城门口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