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6(1 / 2)

抬手:“摄政王免礼,平身吧”

“谢陛下”

刘成起身,又对众臣道:“如今陛下已长大成人,本王一直想把朝廷军政大权交还给陛下,但陛下屡次以才能不足为由拒绝亲政,本王实在惶恐,经过与陛下数次商议,陛下终于做出了让步现在,本王把跟陛下商议的几个决定向众臣做出公布,散朝之后再行文向天下颁布诏令宣告天下”

“第一,决定把直接为皇帝和皇室而设立卫尉、少府、光禄勋、宗正寺这四个衙门交由陛下亲自掌管,皇宫之内的一切事务和官吏人事任免均由陛下负责,本王不得干涉”。

“第二,陛下也不得干涉皇宫之外的朝廷军政事务”

“第三,朝廷每年给皇室的岁贡在任何情况下不得缩减,若物价上涨,还必须按照物价上涨幅度提高岁贡”。

“第四,任何人不得侵犯皇室产业,但皇室也不得以任何理由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田产和商铺的数量,维持现状”

“第五,按照以往惯例,每月初一和十五召开朝会向皇帝禀报军政实施要务,从今以后改为每月月底最后一天由本王率文武百官向皇帝禀报本月施政军政要务,皇帝听政时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第六,为方便处理军政事务,把大司马府和护国公府进行合并,设立摄政王府处理一切军政要务”

“第七,一切对外征战、讨伐不臣,皆由摄政王府做出决定,由皇帝颁布诏令通告天下”

许多大臣早就知道了这些,刘成在朝堂上说出来只不过走一个过场。

众臣纷纷道:“陛下英明”

刘辩露出笑容,抬手道:“就这么定了,择日为皇太弟举行册封大典,若无其他事务,那就退朝吧”

“退朝”

大臣们缓缓退出大殿,转身向宫外走去,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聚在一起低声议论。

刘成对走在身后侧的荀彧问道:“文若,你说若是这个消息传到关东,诸侯们会是何种反应”

荀彧道:“主公,可以预见关东诸侯们肯定会强烈反对,但他们反对得再强烈,朝廷也不会听他们的。他们不会在乎朝廷的权利落在谁的手里,他们只会在呼他们自己是否得到了好处”

刘成冷笑,说道:“文若说得对,他们只怕又会说本王比董卓还凶残,董卓当年都只是封侯、做丞相,如今我刘成却封王,他们肯定心里不平衡,准备好跟那帮诸侯们打嘴仗吧”

“是,属下已经派人准备好了,诏令和相关文告一旦发出去,立即就有各地官员、学子在民间传扬主公的功绩,以事实和实打实的功绩说话总是比较有说服力”

刘成笑道:“文若做事,本王放心哈哈哈”

诏令和相关的文告发布出去之后,果然是天下震动,朝廷直接控制区的百姓们都比较高兴,毕竟这些年来刘成主政给他们带来了切实的好处,只要刘成继续执政下去,百姓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

关东各诸侯们的反应有些不一样,曹操正在更吕布和张邈对峙,两方人马打了不少次仗了,曹操没有占太大的便宜,但吕布却又是一个不会治理地方的人,张邈想要治理又受到吕布的掣肘,百姓们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原本还算富庶的兖州这一年来都有些萧条了。

自己做了徐州牧的刘备自认是宗室后裔,对刘辩立了刘成之子刘熠为皇太弟大为不满,召集麾下官吏武将们说皇帝是受刘成逼迫所致,皇帝还被逼得封刘成为摄政王,这是刘成在为改朝换代做准备。

徐州上下一旁声讨刘成,民间许多士人纷纷上书反对朝廷的决策,反正徐州远离朝廷,他们就算把皇帝和刘成骂惨了,朝廷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淮南这边,袁术得到消息之后也召集属僚商议针对朝廷颁布的诏令该做出何等反应,这些属僚们争吵了好些天也没有争吵出一个结果来。

北边的公孙瓒和袁绍此时也正在紧张的对峙,双方都没有空闲管朝廷之事。

倒是一些宗室藩王和各地刘姓官员们的反应比较大,皇帝立了刘成的儿子为皇太弟,又封了刘成为摄政王,这对于他们的打击太大了,这些人认为他们好歹也是宗室中人,皇帝做出这样的决定还不是要问问他们这些人。

这些人纷纷上书劝阻刘辩收回成命,立储之事可以稍后再说,不必急于一时。

第427章 刘备当了出头鸟

转眼之间就到了公元一九七年,初春之后,乌丸人最终还是不敢硬着脖子跟大汉朝廷对着干,乖乖的把南逃入乌丸境内的一万六千多乌丸人押送到阴山以北的朝廷控制区域。

安北将军杨定受命从乌丸人手里接收了这些鲜卑人,这一万六千多人当中只有两千多人是青壮,剩下全是妇孺和小孩。

按照朝廷的意思,把鲜卑小孩全部分散给关中和并州的无子百姓家庭抚养,若是有兵卒愿意娶那些鲜卑妇人,可以随便挑一个,没人要的鲜卑妇人全部嫁给各地的单身汉,也算让不少人结束了单身生活,这要是放在后世,这帮人绝对要举双手高呼政府万岁

至于剩下的两千多鲜卑精壮则全部充入朝廷管辖的矿场采矿,至于最后有多少人能活下来,大概就只有天知道了。

襄阳,荆州刺史府。

刘表召集一干属僚官吏商讨朝廷的诏令事宜。

“诸公,皇帝封了大司马为摄政王,又立了摄政王的儿子刘熠为皇太弟,刘成虽然把卫尉、宗正寺、光禄勋和少府这几个衙门的管辖权交还给了皇帝,可这些衙门本身就为是皇帝和皇室设置的,交还给皇帝也无可厚非,皇帝只管皇宫之内,不管皇宫之外,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呢”刘表看着众人问道。

一些官吏和谋士幕僚们也在下面低声议论。

庞季站出来拱手道:“主公,这事怎么看也是陛下受到胁迫而做出的决定啊您想想,刘成被封为摄政王,刘成的儿子被封为皇太弟,当今陛下才刚过二十岁,如此年轻用得着这么早立下储君吗而且立的还不是别人,而是刘成的儿子,如果说在这件事情上刘成没有胁迫皇帝,属下第一个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