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排污,反正渔场主们肯定没那个能力找到位置。
治水拨款
买鱼苗其实就属于治水拨款,不过渔场主们明显想要更多,理由也是有的。
2011年3月份,福岛核泄漏,2014年夏秋,也就是去年夏秋时期,泄露终于漂到到美国了
不要以为渔场主们会因此沮丧、悲痛
大家高兴着呢又可以勒索政斧了
至于危害,日本当初被直接轰炸,现在日本人均寿命83岁,已超越德国和西班牙。
而且福岛核泄漏事件是2011年,周边国家恐慌了一阵之后,也没见谁停止海产。
这东西危害不小,但大海的净化能力更强大,不仅仅是138亿立方公里的最终扩散能力,单说微生物净化能力
细微漂浮藻类和浮游生物都是有趋光性的,也就是会往上漂浮,一旦吸收不干净的,就会死亡下沉,新的就会高高兴兴上浮,然后再死。
这样不知道牺牲了多少微生物生物净化,又经过了多少程度的扩散物理净化,以及和海水营养发生反应化学净化,一般的核泄漏,几个月就很安全了,至少比化工厂持续排污要安全。
不过为了坑政斧要钱,大伙还是联合起来造假。
唐海拿出一张照片,是两朵小菊花长在了一起,给带头大哥看。
“我说这是核泄漏引起的变异,行不行”
“哪来的”
“无聊去公园转了一圈,现拍的。还看到了好几朵,但比起这个,就常见太多了,我就懒得拍。”
“行,怎么不行”
然后一些偶然能常见的变异图、合成图、很少有人关注的正常图,甚至是不能证明这是在美国拍的图,就流传到了网上。
反正逮不住是谁发的,这种制造恐慌的东西又容易被人转载,渔场主们很容易就获得了主动权。
七月中。
西雅图,记者招待会召开,总共有30名渔场主和代表人坐一排桌子后,前面是两三百名各种记者。
除了带头大哥以外,也就是唐海获得的镜头最多,因为他是华裔
一些领域,华裔在美国是很难混到天花板高度的,唐海在一群白人、几个黑人里,非常另类。
属于亚洲人的媒体,更是把镜头全对准了唐海,搞得好像唐海才是带头大哥一样
唐海一直没有发言,毕竟紫色大丽菊不算什么,要不是为了给墨西哥帮和亚裔面子,唐海甚至不能坐在这里。他在这里坐着,其实也就代表了大丽菊渔场和他的立场。
到自由提问时间,谁也没想到唐海是第一个被抓住的。
“唐先生,听说你只是中国一名普通的渔业学生,你凭什么让华莱士博士最出色的三名弟子投在你麾下”
问题带着刺,唐海本来在发呆,闻言慢慢转投过去。
求票票
第一百三十一章 霸道总裁
提问的是一家英国报纸驻本地的记者。
虽说唐海是华裔,不过因为他驻扎地是大丽菊,一群墨西哥帮的他随便就能打骂,所以稍稍了解他的一些人,都不敢用有色眼光看他。
但这些记者就不同了,搞不好还有渴望被唐海揍一顿的
看着对方的眼神带着浓浓的傲慢与偏见,唐海只是微微坐直了身子。
“首先,我并不是什么渔业学生,之前一些报道对我的描述是错误的。
其次,珍妮弗他们三人的确很优秀,但华莱士老博士教导出了很多能够在全世界各地独挡一面的人才,我想他们三人也不会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
最后,我觉得你们的思维应该换一个角度。按照一些人所想,我既没有钱,也没有权,更没有什么身后的背景,所以我不可能得到他们鼎力帮助,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阴谋。其实大家不妨站在他们的角度来思考,我是没办法硬留住他们的,那他们为什么三人都愿意鼎力为我办事呢”
勇字三个境界,皮勇,骨勇,神勇。
唐海明显已经不是最初和人闹红脸硬拼的皮勇,而是胸有波澜而面如平湖的神勇了。
唐海本来就是个很机敏的人,从一个山村小少年,爬到了现在的位置。再加上这段时间异能源源不断的开发他的身体潜能,包括体力、脑力,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练,他现在已经是真正可以主持大局的人了,连消带打的应对了几个陷阱,又顺手将对方一军。
现场很多华裔记者一瞬间对唐海感觉大好,觉得唐海这会儿真有一种某传奇人物回答“一十八块八毛八”的机智和气度。
功课没做足的英报记者不好再刁难,其余人重点关注都是放在带头大哥身上,唐海又优哉游哉的发呆了起来。
到事情结束,唐海就要回大丽菊,却被一个很意外的人找到了。
国内某家知名视频网站记者。
这人口中,唐海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算是个小名人了,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的环保公益活动。
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就是拿着话筒说一句“我是唐海,我支持环保”。
唐海毕竟是打着环保旗帜做事的人,在资本世界混,一个人可以没有才能,但不能没有立场,更不能首鼠两端,既然已经误入了环保界,那唐海干脆就越走越深了,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没想到著名白丝萝莉控这么好说话,事后记者乐呵呵的就说要请唐海吃饭。
一个小记者能请吃什么,唐海谢绝了,他顺手就送了一些罐头给记者,让记者一伙人尝尝。这一次参加渔场主们集体活动,唐海带了不少这玩意儿,见人就分一点,大家都是吃鱼的,也不怕谁不会吃。
小记者没想到唐海还有一个自己的鲤鱼罐头厂,不由得有些吃惊,问唐海这玩意儿美国人不是不吃吗。
唐海只是笑笑,告诉他如果对这个感兴趣,可以做一下关于美国超市的调查,弄个专题什么的。
唐海常在超市买东西,几年下来感受亚裔影响美国最深的地方,就是超市变化。很多亚裔口味的东西从无到有,然后美国人也开始接受,甚至到像酱油一样不可缺少。然后是亚裔喜欢的微型沃尔玛增多,以及能买到亚洲鲤科的地方增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