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5(1 / 2)

我就是太平洋 敢为 5633 字 2019-05-02

动作。大丽菊宣布准备斥资16亿收购迈阿密sis南美白对虾育种基地

这消息一旦发出,整个美国渔业界,不,全世界渔业界都在震惊毕竟sis是拿下了中国市场后才爆发起来的,然而sis在中国的力量又怎么比得了唐海

sis表示唐海太自以为是,16亿就想拿下他们。

唐海立刻回应,他们要是不卖,自己就准备投资买墨西哥的,或是拿下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到时候不做朋友。就是敌人。

sis沉默。

说实话,sis绝对好。

如果直接买正大集团或环球的虾苗,养多久长多大,不管谁来问唐海,唐海都是不敢说话的。

而sis的,国内有专门和sis买种虾来繁殖的,大概养到30头这样再卖给虾农

不仅鲍鱼是论头来卖,其实虾蟹鱼都是如此,一斤有多少只就叫多少头

只有sis在2012年以前的南美白对虾,可以做到10天从30头体型变成20头体型这养虾基地称霸全球是有理由的很多破公司的10天根本没一点变化

但2012后sis资料库被毁了一半。虾种质量就下降了。

中国市场首先对此作出了反应,毕竟是最大的买家么

南方新闻报、湛江对虾虾苗协会、gd海洋大学只要是专注于研究南美白对虾的都发现了问题,各方都要求sis降价,同时国内也正在尝试建立南美白对虾基地。各大养虾场开始疯狂招人

sis压力现在非常大,这就是唐海的收购契机其实唐海不是想靠这个赚钱,他是怕被养虾基地控制今年都卖200一对了,谁知道明年怎么卖

大丽菊已经不小了,唐海在农业界声音很大,他私下和sis的人打了电话。声称对方现在情况其实不算坏,但要是惹他不满了他就会参与爆料,到时候再买夏威夷的研究场,看到最后是谁哭

sis最强之处其实还不是他们的种苗库,而是培育制度,其余虾苗场大概一年可以出产30批种虾,但sis可以出产70批

这东西是只要有钱有市场就可以这么任性的玩,唐海不管买下谁,砸个钱最多三年就能办到,sis和现在的唐海作对,绝对是以卵击石

包括现在的中国都叫嚣着要模仿夏威夷南美白对虾模式,夏威夷比起迈阿密还有轻微的气候优势、巨大的地理优势,唐海不是说着玩,他是真想买下之前大名鼎鼎的o研究所

最后sis妥协了,唐海16亿拿下了80的股份,虽然没能全部买下,但有决策权唐海就满意了。

接着大丽菊很快又传出第五个重大消息,唐海大手一挥,直接拨款5000万给珍妮弗,其中1000万用来建设海藻基地,占地大概是5万亩,海藻,4000万用来建贻贝养殖基地,大概10万亩,都是基建花钱,种苗很便宜

海藻的养殖方式和贻贝差不多,人工固定后大概一两周,它们就会自己抓住绳子,抓得牢牢的。

玩海带烂了唐海从来不在乎,落海里最后还不是自己的宝贝们吃

之所以同意玩贻贝,还是一条消息进入了唐海眼中,去年台风梅花袭击中国沿海,多处地方贻贝养殖事业受到重创,这是二三十年来对中国贻贝养殖业伤害最大的一次,经常某地出现几万亩贻贝养殖场被摧毁。

唐海的确没事就投资一下阳光午餐、助学基金之类的东西,搞建设、搞友好城市,忙前忙后比谁都积极,外带他的渔场、农场,还是国内外好几所学校的试验地,这绝对是一个超级爱国者

但他一看到商机就会立刻出手,就像是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会迅速行动,,在商场上他完全不会考虑什么这是发国难财,他只会想到既然有市场,那我就进入,既然你们做不好,那就换我来做。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人

然而大丽菊的年末大动作却还没停止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 唐海之年

大丽菊的动作远远还没结束

电力合作就有两大合作对象,美国电力、中国通威。

珍妮弗的净水计划中,海藻部分向日本购买对应海藻种苗,以及向日本聘请技术员,同时还要裙带菜的种苗、灰干法技术员,合作对象都是日水

唐海虽然之前才日了日本渔业界,但这不代表他就不和日本合作了,一旦涉及到商业领域,唐海最大的原则就是谁强和谁合作,节操值瞬间就会降低,这是他无往不利的原因之一。

虽然现在日本有很多他的黑,但他的粉丝更多,到现在仍然有崇拜他这种商业习惯的,以及有很多人觉得他反对捕鲸是为了日本国民健康

在和日本合作的同时,唐海还两面三刀邀请了海大海藻技术员一起共同开发新技术

珍妮弗有自己的超级海藻团队,一个个都是环保变态,问别的他们就算知道也不说,问海藻,问一句他们能答一百句,整个世界的海藻情况都被这群神经病背下来了,唐海觉得他们一个个都开小汽车住热门公寓、别墅这是很正常的

海藻肥是最全面的一种肥料,但并不是最强的,单论肥力,效果很有特点,那就是

肥力极烂

所以海藻只能做混合肥,这是真正的金坷垃,能让很多肥料一袋当两袋撒,就是贵了点很多人不能接受。

但这其实很好解决没钱找政府要啊就不信政府不知道农药使用过度的污染问题,还不如补贴海藻肥呢

这是唐海在新闻采访上的原话,好多人听了直接就醉了。心说海爷你真是个老实人

因为海藻肥不赚钱,国内海藻肥发展很差。甚至没有一个肥料评分标准

国内技术最强的是海大,但这是校办工厂。人家就是研究一下,没打算靠这个赚钱,因为做这个本身也不赚钱。

技术第二强的应该是雷力,他们的确是搞这个的,但唐海自己就和一批水军有联系,他看得出来雷力的水军肯定比技术员多几十倍。

技术第三的是明月,这本来是最早玩这个的,但发现不赚钱后就专攻食品添加剂去了。

唐海想了想,就联络了海大一起玩。

海大最初不愿意做。跑美国做项目太远了,而且又不赚钱,唐海就说海藻肥是世界趋势,中国现在连评分系统都没有,谁先做出名谁最后一定赚,很多人会为了1分花很多钱,你们搞教育的肯定知道花钱买分要花多少。

海大问唐海想要什么,唐海说他要行业最高分。

然后海大藻类研究的技术队伍就来了。

贻贝种苗唐海直接在美国买,但技术员他要比利时的

哈德利也要在大丽菊建虾场。目标是5万亩,他也要5000万。

然后是丽莎问唐海要15亿。

1亿是在海鸥镇建员工小区,半卖半租,这是个可以盈利的计划。唐海终于不得不插足房地产了,只是他依然坚持只建给自己员工的。1亿这只是前期计划,如果大丽菊再疯狂扩张还要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