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李家山古墓群跟国内大部分古墓的发掘一样,并不是考古学家们的先知先觉,而是李家山附近的村民们首先在这里找到了大量的青铜器。
当然,限于知识缺乏,当时的人意识不到这些曾经深埋地下的青铜器意味着什么,但他们很清楚贫困的家庭需要更多的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再加上当时铜的价格比较高,每公斤在4毛,几乎是铁的两倍,所以大部分村民都把挖到的青铜器拿到镇上的废品收购站卖钱。
当然大部分的青铜器都是被砸烂了的,因为刚出土的青铜器上沾满了大量的土和锈迹,这些东西太沉,废品收购站不愿意要,所以必须在卖之前,先清除一下。
老百姓可没有考古学家那么好的耐心,砸成碎片要远比整个一件好清理多了
当然了牛虎铜案被挖出来后,并没有被砸烂,因为这个东西太精美,挖出来的村民也觉得是这是个好东西,不过再好的东西,也不顶饿,为了钱,村民把挖到的牛虎铜案卖到了收购站。
当时废品收购站属于国营,所有的铜料收上来后都要回炉,冶炼成铜后支援国家建设,但当时的废品收购站书记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这个精美的牛虎铜案是个好东西。
所以就用自己的工资,填补了废品收购站的账目,把这个牛虎铜案给留了下来。
不得不说,当时人的觉悟比现在高多了,即便是几块钱也没有人敢贪污。
随着李家山挖出的青铜器越来越多,风声自然也就传到了当时玉溪市文物工作站考古专家的耳朵里。
只是来了一趟,简单的对李家山进行实地考察后,这里埋藏着一个战国到汉初大型古墓群的事情便被考古学家们确定了。
接下来自然是考虑发掘的问题。
紧接着便有了四川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牛虎铜案、鎏金骑士储贝器等一大批古滇国时期的文化珍宝问世,同时也轰动了全国。
但等到考古发掘完成几年后,考古学家们又打听到国宝牛虎铜案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在古墓发掘之前,已经有一个小点的被卖到了当时县里的废品收购站。
这样的消息足以让任何参与李家山古墓群发掘的人兴奋万分,要知道牛虎铜案可是国宝,而且是六七十年代与铜奔马齐名的唯二国宝之一。
但当考古学家们找到当时已经退休在家的废品收购站书记时,对方告诉他因为李家山古墓的发掘,以及牛虎铜案在全国的轰动,为避免给自己惹来麻烦,所以早在退休前,就把那个小牛虎铜案给砸了
至于碎片去了哪,因为时间太长,对方也记不清楚。
面对一件国宝就这样因为保护意识的薄弱而流失,考古学家们除了扼腕叹息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么说这件就是当年被砸碎流失掉的牛虎铜案”吴老盯着桌上六块碎片惊讶道。
“应该不会错,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杨国丰道。
不过面对杨老期待的眼神,刘东很痛快的摇了摇头,他比谁都了解这件牛虎铜案的真假,而且鉴定就意味着要交到别人手里,如果碰到贪心的人,这件本来能算是流失文物的东西,恐怕就真的要不回来了
所以尽管杨国丰一个劲的劝说,但刘东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算吴老帮腔,刘东也拒绝了对方拿回去鉴定的要求。
至于修复的问题,刘东的舍利元光就能够办到,不过想要把已经散成六片的牛虎铜案重新恢复完整,还要求助于自己的便宜师傅,不过现在对方也不知道在哪,所以还要等一等。
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六百一十三章 书圣真迹寒切帖
s:感谢书友愤怒放假的两张月票支持,非常感谢
时间太紧,这章发的晚了,抱歉以后东人尽量提前定时上传
第六百一十三章 书圣真迹寒切帖
“对了,吴老,您怎么来重庆了”送走了遗憾万分的杨国丰后,刘东问道。
“我是受老杨邀请,来参加重庆三峡博物馆开馆仪式的”
闻言,刘东点了点头,自从92年三峡工程决议通过后,为了保护长江上游的文物古迹,国家文物局便决定对其施行搬迁,以及保护性的发掘。中间也却是出土了大量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文物,而这也有了遍及长江上游各个主要省份的三峡博物馆。
“对了,小东,既然你在重庆,明天就跟我一块去吧,正好也认识一些同行,对你以后在行内发展有好处”
“知道了,吴老,明天我会准时到的”刘东答应道。
“对了,还有一件事,6月份的时候,咱们收藏协会组织去荷兰交流学习,时间大约要16天,所以剩下一个多月抓紧把手头上的事处理一下,到时候别让大家等你”
“荷兰”刘东诧异道。
“嗯,一年一次的出国交流你忘了”
经吴老一提醒,刘东立即想起,这貌似是收藏协会的福利正好自己六月份也没事,出国就出国吧,正好刘东还没去过欧洲呢
要是能在国外捡几个大漏就更好了
从吴老所住的酒店回来。刘东来到书房后第一时间便把芥子空间的金刚经拿了出来。虽然它也是清代刻本。但比起封皮内部隐藏的古玩而言,就相差太多了,所以刘东很快便拿出霜虎刀,沿着封皮的边缘小心的切割起来。
等到封皮切开,一叠纸张从里面掉了出来。
可能因为时间太过久远的关系,纸张已经变成了黑黄色,生怕对这幅灵光浓郁的珍贵艺术品造成什么损伤,所以刘东拼着舍利元光萎缩的代价。对这幅应该是书法的艺术品进行了全面的修复。
直到做完这些后,刘东才小心的展开折叠起来的纸张,很快一幅长62公分,宽45公分左右的书法出现了
从纸张颜色上区分,中央部分明显颜色更深,而且材质应该是魏晋时期特有的麻纸的书法,才是这整幅书法的核心
而这幅长26厘米,宽21厘米的麻纸上赫然是王羲之大名鼎鼎的寒切帖行书
王羲之是谁,不用多介绍,估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书圣和兰亭序的名号
而刘东更关心的是这幅寒切帖真假。所以在简单的欣赏了一下后,刘东迫不及待的把手掌轻轻覆盖上去。与此同时芥子空间中舍利子上也如他所愿的出现了金光璀璨的鉴定结果。
而东晋王羲之寒切帖这八个字是如此的耀眼,更让刘东的血压一下子从100翻到了200,要不是身体素质远超常人,估计此刻他的心脏都快跳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