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1 / 2)

我虽有感悟,暂时却未悟通任何一幅。可惜了值了”

宋缺虽然可惜自己没有悟通任何一幅战神图录,但是他也觉得值了。战神图录他都已经记在心中,只要以后慢慢参详,自然会有更多领悟

其他几人包括刘宏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宋缺的话可谓是深得他们的心

再次看了看那些熟记于心的战神图录,刘宏道:“不知道几位是否将战神图录记下了呢若是记下了我们就出去吧,大殿右侧巽方有一条出去的水道,可由那里离开。毕竟我等都不是什么闲人”

宋缺几人对视一眼,虽然他们想在这里多待一会儿,但是就战神图录既然已经记下了,那么再待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必要,以他们的心性智慧,自然知道有些东西不是枯坐一地就可以悟出来的

而且就如刘宏所说,他们也并非闲人。

刘宏先不论,石之轩现在的身份是裴矩,大隋驻东西突厥的大臣,若是消失的时间长了,影响之大不必多说。而祝玉妍和宁道奇一个是魔门领袖,一个正道第一高人,他们若是齐齐消失,怕是江湖风雨又急

相比之下,宋缺的突然失踪才是最不重要的,但是想想宋缺封号镇南公,乃是现在杨广最疼爱的妃子宋玉致的父亲,江湖上又有天下用刀第一人天刀的称号若是消失了也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啊

宋缺道:“也好,我们先回去吧。既然战神图录已经记下了,自然也没有必要待在这了不过今后诸位约个时间聚聚如何”

刘宏笑道:“此举甚好一人计短,若是诸位能合在一起共论武道的话,相比收获更多”

宁道奇抚着颌下胡须,看了祝玉妍以及石之轩一眼之后,微微点了点头。

祝玉妍看向一边的石之轩,冷哼了一声道:“先生既然都这么说了,妾身自然同意,只是不知道定在哪个地方呢要晓得我们中有个家伙可是在东西突厥做大官,没有闲空”

先是面色一冷,但是紧接着石之轩脸上浮现一丝忧郁的笑容,道:“何必这般挖苦我呢东西突厥早已互相攻伐,我只是推波助澜罢了,在与不在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惊咦一声,宋缺道:“邪王似乎收获颇丰啊”

若是在未来战神殿的时候,石之轩若是被激怒就是被激怒了,即便会忍下来,面色也是阴郁吓人。可是现在,刘宏几人发现石之轩确实愤怒了,甚至有杀意蔓延而出,但是下一刻那杀意就消失不见了不是被压下去了,而是彻底消失不见

笑着点了点头,石之轩道:“神人自九天而下,复又重返九天。这第一幅和第四十八幅战神图录与我感悟最深。”

听了石之轩的话,刘宏了然的点了点头,然后别有深意的看了石之轩一眼。

石之轩融合了花间派与补天阁的极端相反的武学心法,以佛学义理中不在此岸,不在彼岸,不在中间的高深思想作为理论依据,又经过无数次生死之际的战斗终於形成的一套高深的武功,名唤不死印法,转生为死,化死为生

这第战神图录的第一幅图和第四十八幅图,恰恰就相对而成,犹如生死

除了祝玉妍,刘宏几人都恭喜了一下石之轩,然后就离开了战神殿。

刘宏离开的时候还带上了广成子的遗蜕

s:1多谢逝去-独舞的打赏评价,多谢北京卡耐基的一如既往的支持打赏,多谢诸位书友的评鉴。

仍然是那句话,有什么看法建议都在书评区提出来吧,只要不人身攻击,我都会认真看的

2今日到处跑,实在无法更第二章,抱歉了顺便说一下,年底的时候最多保持一更,我可没有存稿

第三十章见证破碎一

“明年重阳日,我等华山再会希望先生好生对待广成子前辈遗蜕”对着刘宏稽首作礼,宁道奇跨上宝马飞奔而去

重阳日华山相会,是刘宏同宁道奇他们几人商量出来的一个演示自身观看战神图录所得的日子,是他们几人聚在一起谈武论道的日子

自惊雁宫战神殿回来已经一月有余。石之轩因身份问题仍旧留在突厥,祝玉妍则是回来之后就回魔门闭关了,宋缺也是一般,直接回岭南磨刀堂。只有宁道奇一人见刘宏居然将广成子这个前辈遗蜕给带了回来,于是直直跟刘宏来到了长安阿房学宫,希望刘宏不要对广成子的遗蜕做什么不恭敬的事情。

但是一月下来,宁道奇见刘宏并未对广成子遗蜕做任何动作,只是封在一个石棺里面,每日看上几眼,自身则是每日钻研武学,于是便向刘宏讨要,希望能将广成子的遗蜕交给他好生安葬。

刘宏当然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非常

研究广成子的遗蜕不急于一时,因为刘宏打算将自身的武学根基夯实又无进步之时再做研究,现在每日观察其是否有变化便足矣。

武学方面,刘宏除了师承自逍遥派的几种武功,还要加上宁道奇他们几个去过战神殿的人的绝学

因为他们这几个去了战神殿的人都已经将自身的武学交给了刘宏

交,而非教

不死印法,天魔秘,天问九刀,散手八扑,这些绝世武学都被写成秘籍交给了刘宏

虽然说刘宏更希望那些武功有修炼过的人教他,但是很明显的,宁道奇他们几人都是不会教的,能在写秘籍的时候加上自己的心得给刘宏已经够意思,算是还了刘宏带他们去看战神图录的人情了

不要觉得这人情不等价,人情本就没有等价的刘宏带他们去只是为了他们能有更大的几率破碎虚空作为借鉴而已,而宁道奇他们几人也知道刘宏的打算,所以交给刘宏自身的绝学,并约定重阳日华山论道。

时间如长河,一往无前。在刘宏钻研武学的时候,春夏就这么过去了,秋也已经过了一半,不日就是八月十五了,可惜此时中秋佳节还未盛行,故而只是一些闲下来无事可做的骚客感叹三秋已半,重阳登高日将近。

写了一封帖子,差人送入皇宫,刘宏打算和杨广好好谈谈接下来的事情。

大业十五年,自春以来,大隋境内各地的已经真正的安定下来,而且经由刘宏建议,隋帝杨广颁布了政令,愈加重视农桑,若是有人能开垦荒地,可免除徭役,并且五年无赋税,而后十载赋税减半,民心更是归附。

除此以外,贵妃宋玉致为隋帝杨广诞一子,更得隋帝恩宠,与宋阀联系更是亲密

御花园。

伸手一引,杨广示意刘宏坐在他对面,笑着问道:“不知先生所来何事”

这几年来,杨广的威严日盛,完全没有了刘宏初见时的萎靡荒唐,愈加有千古帝王的风范

作了一个揖,刘宏毫不客气的正坐下来,笑道:“来看看陛下的身体如何,是否需要调理一番”

微微颔首,杨广笑道:“有劳先生了不过现在天下已经太平,先生何时教我长生之术呢”

刘宏勾起一丝别具深意的笑容,道:“陛下现在不是已经有长生之术了吗”

千古名传,何尝不是一种长生呢

看了刘宏一会儿,杨广哈哈大笑道:“可惜这不是朕想要的长生之术啊”

虽然杨广是在哈哈大笑,但是刘宏却感觉一种异样的压力从杨广的身上压了过来

这种压力刘宏曾经在杨广身上体验到过,那是一种明显区别于武道气势的帝王气势集万民所愿,担万民所愿的帝王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