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丁合一,韩琦终于意识到司马光的难缠,最后被逼得软软说了一句:“公文下也下了,刺也刺了,以后不再充边民为兵就是。”
当然,韩琦给了司马光面子,司马光多少也得给韩琦几分薄面,于是此事作休。
司马光给了韩琦台阶下,韩琦也要有回报,便下令让开封府轻判速判万氏。
然而就是此时的韩琦还没有意识到司马光的可怕。
但王巨知道,不要说他现在,就是将来侥幸进入权利核心,不到万不得己,他也不想得罪这个司马光。
不过现在他心中很是侥幸,不是未说程勘坏话,而是当时说了实情,没有让司马光产生误判,以为自己与程勘有一腿,否则自己就悲催了。程勘恨自己没关系,司马光,千万不要恨自己
当然到该踩的时候就得踩,而且往死里踩,但现在不是踩的时候。
这件事还没有完,程勘判决了牛员外等人,让司马光听到了,继续上奏,弹劾程勘公报私仇,直到几个月后濮仪之争,司马光才放过了程勘。
这个人,才是真正与敌人不死不休的人,不仅仅对象是王安石,可这样的人以后才能在宋朝政坛里生存,所以王巨也在学习之
褚押司额首,那就放心了。
程勘也怕哪,省怕王巨年青不知事,让司马光套去了话,王巨也许是好心说的,不过到了司马光嘴中,那就变了味道。
看看万氏,只要混官场的,那个不痛恨,居然让司马光黑白颠倒,万氏便释放出来,猛得让程勘也瞠目结舌。
“这次考得如何”
“自我感觉不错吧,不过好与坏,还得看几位主考官的想法。”
褚押司也是一个举子出身,考场上的种种他清楚一部分,不要以为墨义与帖经全部做对了,那就会中了,墨义与帖经仅在考题里占了一小部分的比重。
也许它只有一门好处,考官先看墨义帖经答案,如错得厉害,直接将考卷扔拉圾篓,节约了阅卷的时间,但排名时主要还是看诗赋,其次策论。
当然,它也重要,如果错得厉害,都扔拉圾篓了,还想获得什么名次
那么考得好与考得不好,不仅是诗赋与策论做得好,它也要对考官的口胃,当然做得好坏,一是学问,二也是考题的熟悉与否,三就是临场发挥,其实这就是大家所说的运气。
因此现在几乎无人敢说我一定会中状元,即便一甲都无人敢说我一定有把握。
包括前一百名在内,很难说他们学问有高下之分,比如嘉佑那一届进士,张载当真只能排在三四甲苏东坡那么牛的人,仅是二甲吗
“不过我来得正好,似乎就这几天放榜吧。”
“我不大清楚,但大约就在这两天吧。”实际王巨已经得知了一些情报,昨天赵顼又来溜达一次。
幸好王巨提醒,不然现在赵顼也快成了大盛客栈的常客,两人聊天时赵顼便说了一句,据他从赵曙哪里听来的消息,冯京几名考官批好卷子了,并且也排出名次,当然,这是初步排名,几名考官还要进一步核实一下,特别是对前一百名的卷子要重新检查一遍,以便排名的公平性。
但想来很快最终名将就要决定出来了,一旦决定了,那么对字号核实姓名籍贯写榜单很快的。
“那也好,我就在京城逗留几天,说不定会给程公一个惊喜。”
“这个有点难啊。”
第一二六章捉婿
王巨说有点难,那是指很高的名次,毕竟中了省试还不算,必须通过殿试这一关,除非王巨想考到五十岁。可有一条,如果王巨能排进前十,殿试就会一定得中,否则传将出去,天下会大哗,为了照顾,即便殿试考得不好,也要将此人排到三甲之内。
能中省试,王巨心中也没有十分把握,主要缺少交流,不知道其他举子水有多深,但看到却是无边无际的两万多名举子。
况且是前十
比王巨想的要快。
第二天赵顼与赵念奴联袂而来。
估计这个主在王府里呆得也闲得慌,同时也是好奇,因此提前来报信:“王巨,马上就要放榜了。”
“好,我们去尚书省。”王巨道。
这得有一个过程,几个主考官批好了名次,交给礼部,礼部核实字号写榜单,交给皇帝,这时主考官才能结束锁院。所以赵顼提前得知。
但不是马上榜单就要下来,得让皇帝看后写草诏,再到两制官写诏书,又送到中书,中书再派衙役通知各个客栈的学子前去观榜,同时再将榜单送到大内西南的尚书省,尚书省官员派胥吏与衙役张贴于尚书省外的墙壁上。
走到一半时,衙役才出来敲锣通知。
不过也有其他消息灵通的人,也得知了消息。因此一行人来到尚书省,已经有一些举子到达,包括那个范掣与韩明。
韩明一看王巨,老远便说道:“王小郎,你来得正好,今天你也来做一个见证。”
“什么见证”
“我与范得安打了一个赌,如果你名次比他低,我便大喊,北主士子不如南方士子。如果你名次比他高,他便大喊,南方士子不如北方士子。”
王巨嘴张得老大,大半天才说:“大宋混同天下,何分彼此况且我与你能代表北方士子范得安能代表南方士子看样子你家也是官宦人家吧”
“我乃雍丘韩家子弟。”
“韩少傅是你什么人”王巨问道,雍丘韩家,那是韩亿的韩家,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官宦世家,不亚于三槐王家,汾州文家,寿州吕家
“他是我的从祖父。”
“也是韩家子弟了,记住,这句话可切莫说啊,难道你想让南北分裂乎”
即便朔党最凶悍时,也不敢打这样的赌,这不是找死的节奏
韩明蓦然醒悟,于是冲到范掣面前说道:“范得安,这样吧,若是王巨比你名次高,我只要你道一个歉如何”
“行,如果他名次比我低,我只要你们道一个歉。”
两人改了赌约,王巨才松了一口气。
赵顼却将王巨拉到一边问:“我听到司马公与父皇谈到一句,说太祖曾于禁中石刻,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只是自真宗时起,开始用章得象才坏了规矩。可有这回事”
“你在皇宫里有没有看到过这个石刻”
“没有,所以本王很怀疑。”
“那就是了,太祖可能是说过类似的话,然而殿下,你想一想当时的情况,宋朝有没有拿下南唐,就算在收回南唐后说的,但有没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