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6(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510 字 2019-05-04

决战命运时刻

来观唱名的人人山人海,所以这个唱名制度后来也改革了,在祥符寺或者另置别院设临时状元局,将贡士召集,由礼部官员充临时状元局官进行唱名。

不过现在依然在东华门唱名。

因此来了许多围观的百姓,还有那些捉婿的人,不过这时候才动手,都是真正的大鱼了,而不是将熊禹方捉去的那个陈家。

但只有贡士才能涌到东华门前,他们才是今天的主角。

人数也不少,不仅是进士科,还有诸科士子,不过诸科显然没有那么贵了,若是名次考得不好的,只能做一个堂吏,或者一州文学博士这样的闲官。

特名奏除外,那个在省试放榜后已经考过了,这届省试落榜的,但是要进士五举,诸科与省试六举,五十以上者,特开恩科,进士五举那个很难,必须参加了五次殿试考试,但不得通过的人才享有这个恩科,省试六举就是通过了一次省试考,参加过一次殿试未中进士,但考了六次,才享有这个恩科待遇。不然就泛滥成灾了。

而且待遇还不错,孙京等人立获将作监主薄之职,余下三十八人赐三甲进士,为诸州长吏司马文学等职,熬出头了,也熬惨了,个个都是老头子。

但他们与今天无关了。

这次延州不错,有三人能有资格在东华门下等候,一时间都让大家有些侧目而视。

包括诸科生,人数才勉强接近一千人,延州一下子占了三个名额,能位居中游了。

“由道兄,平云兄,这次能有几分把握”王巨向熊禹方与罗曾问道。

“不知道唉,”熊禹方喃喃道。

罗曾也一样。

终于考中了贡士,说什么都是假的,这才是真的,因此殿试结束后,有一些举子主动与他们往来交流了,包括一些参加过殿下的贡士,然后相互对照答案。

这一条就没有王巨与章楶心态好,省试后对照一下答案还可以,交流学习心得嘛,殿试后生米成了熟粥,再对照没有用了,能中则中,不能中回家吧。

当然,两人心态好,还是省试名次考得好,不管怎样都会中的,因此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熊罗二人与一些贡士对照后,发觉考得也不是很理想。

那就碰运气吧,若是朝廷录取的进士多,有三百来名,刷下一百余贡士,那么他们还会有戏的,若是录取得少,那基本就无戏了。

两人又问王巨的答案。王巨只说了他写的诗,赋与论太长了,过了这么多天,他也记不起来细节。

“王小郎,你居然忘记了”罗曾愕然。

“干嘛要记住,若是考中了也不会再考,考不中难道下一回还会出这样的题目”

“你,”罗曾不知说什么好了。

就在这时,章楶挤了过来,见面就说道:“王大郎,前天真威风啦。”

“咦,你也听到了”王巨惊讶地问。

“许多士子都听说了。”

“听说了什么”熊禹方莫明其妙地问。

“王大郎与开封周推官家的衙内同样喜欢上了魁首琼娘,周衙内不服,前天带着几个家仆将王大郎堵在马行街上,然而王大郎大发神威,将周衙内与他的仆役们打得落花流水”

“等等,质夫兄,你们听到的就是这个”

“难道还有什么隐秘,王大郎,真没想到啊。”

“想到什么,那天你们带着琼娘,大约你们夸得厉害,琼娘心动,我救下一个小女孩,带着她找家人,路过细柳巷,便被琼娘请进去坐坐,让周衙内产生误会,带着七名仆役将我们堵在了马行街,手中还拿着棍棒,然后对我们动手。那时不仅有我,还有我二哥,妹妹弟弟,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子,我不得不放手反击。你们听来的是什么难不成我是为了争风吃醋才出手的”

“怎么传言误差这么多”

“事反常必有妖啊。”

章楶点头,他不是寻常举子,已担任了多年官员,有了一定从政与处理事务的经验,马上就察觉不对了,又说道:“我明白了。”

然后看着东华门。

第一四八章东华唱名中

还没有放榜,赵曙看后,开启糊名,对照字号,录取榜单。

但这还不是最终榜单,榜单送到赵曙手中,由赵曙与中书宰相以及少数真正的重臣观看,可能会不动,但可能对一些有争议性的人,以及一些有争议的文章进行调动,如王安石本来就是状元,但因为论中有一些言论激烈的话,被刷成了第四名。究竟是什么言论激烈的话,外面有很多传言,当事人不说,这些传言都搞不清楚了,也不能当真。

王安石仅是一个例子,这些年在这个终极决定名次上,他也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无论是皇帝或者是宰相,都有权决定调整这个名次,然后才放榜唱名。

这也是“天子门生”和“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完美结合。

因此唱名还有一会儿,此时东华门门前与城墙上站着许多官兵,旌旗猎猎,十分庄重肃穆。

章楶又担心地看着王巨。

王巨说道:“无妨,几乎每一个名次调整后下降的受害者,都是未来的重臣。”

“你倒乐观。”章楶哈哈一乐道。

再怎么调整,顶多降一点名次罢了,难道还能刷出进士行列,那个争议就大了。

罗曾还有点不大明白:“你们说的什么”

“稍后便知。”

如王章两人所料的那样,殿中此时正在为王巨的排名而争执。然而出忽王巨意料,先引起争端的却是他不喜欢的赵曙。

榜单送进来了,赵曙看着榜单,迅速从两百余进士名字中看到了保安王巨。好找,因为名次比较高,第八名。

若是将这个名次拿给王巨看,王巨会开心万分的。

应当说他这次进京考得比较好,省试第三,殿试第八,属于超常发挥。如果再让他复考,省试未必能取得这么高名次,若是殿试继续以诗为首,赋为中,论为尾,那么他更无信心会考第八名。

但赵曙不是这样想的。

那天高滔滔召王巨入宫,赵曙碰巧来到,便与高滔滔一起坐在帘后。这小子胆色很好,举止从容,应对得体。

而且他与赵祯性格不同,特别晚年的赵祯不欲生事,越来越保守。但赵曙看看三丁刺一就知道了,实际韩琦开始还是很稳妥的,在几个州府进行试点,然而到了赵曙这里,直接说了,何必试点,全部施行。

在赵曙想法里,一直认为赵祯偏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