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7(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488 字 2019-05-04

“它是其一,其二就是会收多少学子,禁兵的子女在京畿一带,他们不会来,还有后方不少子女,就包括环州那边的将士与蕃子子女,也不会来,太远了,余下的,有的子女大了,有的子女还在襁褓之中,有的连子女都没有,实际能收的学子大约不过一千余人。学一学,不能唱名东华,但多少会开启智慧,几年后长大成人,他们子女就会受益。也许钱帛会有些紧张,不过今年竹纸销路比去年提高了一倍,我那边还有一些契股,有一些收入,先前垫付下去。并且也不用那么急,钱帛能转得开的。”

“唉。”

“杜主薄,仇县尉,我回到城中,城中百姓听闻前方大捷,全部欢天喜地,我的弟弟妹妹快乐地迎接我,那是我平安回来了。可多少人家从此以后肢离破碎但我不后悔,如果大顺城之战重新来一遍,我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否则整个庆州百姓将陷入苦海中。然而后继的安抚之职必须做好,不然我不会心安。”

“王知县内方外圆,外严内仁,这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之风。”杜主薄赞道。

“别说我君子”王巨没好气地说,这个君子就象后世的公知、大v一样,有一部分人确实也是好的,但在某些人推动下,几乎快成了反义词,反正在王巨心中,绝对不要与这个君子沾上边。

不过这次抚恤他确实也用了一番心思。

后面的还有一些举措。

逝者已逝,就让生者少一些悲伤吧。

“子安,听说那个李谅祚被砍断了手。”

“确有此事,不过让他逃了去。”

“逃了,真可惜。”

王巨同样也在纳闷,当时他在城东战场上,不过有的不用看也能想到的,逃走了不少西夏人,特别是城西战场上的许多西夏人一起逃跑了。兵力不足啊,又离白豹城与金汤城不远,这个结果是谓必然了。

不过他也坚信,李三狗他们率着骑兵是从大顺城进去的,最少能拦在李谅祚前面吧。那时他受了重伤,保护的人不少,李三狗他们带着骑兵四处找,也许因为兵力的原因,依然不能拦截西夏人逃跑,不过想看到那么一大群人,应当不会太困难。但现在李谅祚没有消息,连西夏许多随军而来的重臣重将也毫无影踪,就象凭空蒸发一般。

这群人逃到哪里去了

第二七一章可怜的李谅祚

李谅祚这一行很惨很惨。

但他们逃跑的方向绝对出忽所有人的意料,这得感谢一个人,宋吉。

李谅祚有险,西夏还有许多忠于皇室的战士,一个个疯狂地堵击着宋军,并且因为地形的原因,李三狗三部骑兵数量虽然多,可不能发挥。因此让李谅祚得以逃脱。

然后他们随着大军滚滚向西。

就在这里,宋吉从山道上看到几支骑兵冲进大顺城,连忙叫停:“陛下,你看,他们进了大顺城,我们还没有到城西,他们就会到了。我们不能这样走。”

走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不能这样逃。

梁乙埋便问:“我们当如何走”

“往东南方向走。”

“东南方向”

现在西夏人四面八方地逃窜,有的向西逃,有的向南逃,有的向北逃,还有的往东逃,但有太阳指明着方向,即便急切之下胡乱逃到东面后也折返回头了。

往东逃,哪个方向是哪里宋境哪。

“对,只有向东南方向走,才是一条生路,思顺将军,你的家乡离这里不远,想来偶尔也会打猎吧,能否带我们朝东南方向走,并且道路越隐蔽越好。”

大家还在犹豫呢。宋吉又说道:“他们昨天调动,昨夜又苦战了一夜,今天白天肯定搜查,但熬过今天,今夜就会松懈了,这一天,我们必须躲起来。”

他以前做过黑蜂盗,也不能让其他人看到他们的身份,因此在这方面,是他的特长,连王巨刻意训练的那些踏白军们都远不及之。

这样说,大家便想明白了。

于是在赵思顺的带领下,一行人丢下战马反向而行,生生插到了宋境,就差一点来到鸡儿寨,然后找到一片隐蔽所在,藏了起来。谁会想到并且因为孙沔主持的大撤离,这一带的百姓也全部撤到后方,几乎成了空无人烟的地带。实际说到底,宋军兵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兵力搜查到这里。于是他们生生躲过一劫。躲了一天过后,到了夜晚,一行人才再次上路,就是这样,还不敢走大道,也学习姚雄他们,翻山越岭。

渐渐他们就来到了十二盘。

不过他们仍然很小心,天亮了,宋军再次出动,山里面还有许多西夏逃兵呢。一个逃兵二十贯钱哪,况且还有大量的战马,也失散了,因此王巨起来后,一拨拨宋军又开始行动了。

一行人只好继续苦逼的背着李谅祚,小心翼翼地向前缓慢进发。居然让他们躲过了宋军的搜查,同时还有集拢了十几名逃兵。

就在这时,前面传来一阵阵笑声也喧哗。

两百多人立即伏下。

那些笑声近了,他们从树林里向外看去,是一群百姓,有老有小,就是看不到多少丁壮。

“野利族的余孽”一名聚拢上来的逃兵恨恨地说道。

野金小山正在大便。

金在党项语中不仅是黄金,还有宝贵的含义。所以有的姓氏也带金,贺兰金,天都金,三字姓,意思我是贺兰山下一个宝贵的部族。

野利族遭到打压后,许多野利部族分支纷纷改姓,这一支便改成了野金姓。这一改姓,他们没有族谱,没有文字,也许再过几十年,后人就会自动忘记祖上的那个尊贵的野利姓了。

不但他们,西夏皇室也欢迎大家改姓,这利于皇室集权,因此西夏党项人的姓氏乱七八糟,几十万户百姓,最少有几千个姓,例如讹这个字在党项人姓名里很常用,于是有讹一,讹二,讹三,一直排到讹八,然后接着排,讹没,讹,讹利,讹名,讹没都是姓氏。

王巨也欢迎他们改姓。

甚至与李三狗交谈时,开诚布公将他的想法说出来,改的好,你活着能保证,但你死了,这么多野利族一下子堆到前线,能保证不出一个有野心的人以后他们与宋朝交恶,你愿意看到吗

你想看到的是什么,是一代代人传承下去,还是这个姓传承下去

李三狗无言了。

为什么呢,道理一个样,部族大了,国家便难以控制,就象现在的慕容族,宋朝政策偏软,否则凭借他们的一些作为,管他们是不是穆桂英的娘家,恐怕也早动手了。

野金小山肯定不知道为什么长辈改成了这个姓。

他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随着大家一起向宋朝迁徙。

就在这时,一行人扑了过来,手中全部带着兵器,许多人身上还有着血迹。

“西夏的将士”野金小山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坐在他拉下来的大便上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他就听到其中有一个说:“野利族的余孽。”

梁乙埋奇怪地问:“有什么不对吗”

“就是他们与宋兵勾结将粮草烧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