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兵士就是不参与修水利,国家还得发粮发布发钱,说不定从前方稍稍后调,还能节约国家供粮成本。
其实这也恢复了宋太祖太宗的祖宗家法,那怕黄河缺堤了,不用灾民,也要用兵士前去堵堤。
为什么呢,一用灾民,若是官吏不良,弄不好就能形成官逼民反的局面。
然而最后国家安定了,禁兵也懒散了,许多工程不是用兵,而是用无偿的民役了。
其实这一条,王巨在那个札子同样说过,它也是宋朝弊病之一,不是灾民不能用,而是如何用,大灾之年,国家反正在出粮出钱救济赈灾,为何不能将灾民组织起来,将各州县的一些工程,比如道路,城防,水利就势修建这些工程借着灾年修好了,那么何必要养这么多厢兵
想裁兵,想精兵,厢兵也得要裁。
什么义勇哪,那更是折腾人的,敢用他们上战场吗不能上战场,何必折腾百姓
至于保甲更坑爹。
当然,这还有一个前提,保捷军的成立,一是低成本,薪酬与厢兵仿佛,几乎比禁兵少了一半。二是本土,保卫家园心切,平时能与家人团圆,因此收入少了一些,怨言不会太多。
但现在放在这个大工地上做工人,并且一做就是一年两年三年,也会有怨言的,然而接下来的分地制度,又使他们动心了。
这里将是整个关中是上等的良田,并且免税赋,而且自己缗钱照发,一家人生活将会立即得到改善,这才干戏十足。
“二哥,这一回懂了吧情况与情况不一样。”
“原来是这样,”李万元十分失望。
“人不为己,天诛天灭。比如外父与朱员外吧,他们心都不错,然而为什么要私商难道不知道私商会让西夏人受益西夏人强大一分,入侵的危害便增加一分,但为什么外父与朱员外还这么去做了”
“这个”
“或者说你们两家家境不好吗比这些保捷军家境更差吗你们两家都如此了,况且这些保捷军士们。其实说开了也不丑,只要不做得过份,实际能理解。关健的问题,是如何去诱导,引之正则正,引之邪则邪。”
“我明白了,心术。”
“什么心术啊,说得怪难听的,”王巨笑叱道,但它其实就是心说,心理学。然而在宋朝大家都道貌岸然了,都是君子,所以能做不能说
第三〇九章带头
“妹夫,那个颍王殿下,是不是当今官家”
“前年难道天下有两个颍王”
“那就是皇上哪,我这辈子也能见到皇上。”
“我倒,二哥,皇上也是人,也会有人见到,不是你,就是我,或是他。”
“妹夫你可不要乱说。”
“说说吧,这次来泾阳为了何事”
“父亲担心新官家登基,你会受到不公正待遇,我说你们不用担心,妹妹飞黄腾达的日子到了。”
“飞什么黄即便皇上也要受种种限制,纵然我立下一些功劳,只能在按步就班上稍稍越级使用。”
“这也很好了。”
王巨默然,实际宋朝下面有许多官员做得不错,但因为没有人赏识,只能原地踏步踏。不要说入皇帝法眼了,就是入了一些得势权贵法眼,那也会截然不同。
比如说老苏得张方平推荐,立即搭上欧阳修关系,让两个儿子成为欧阳修的门生,自己再经欧阳修引荐,又搭上韩琦这层关系,他没有功名,也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之职,职虽低却很贵,正是王巨原来眼巴巴的馆职官。随后调为文安县主薄,算是到地方磨勘过了,立即再调回京城,与姚辟修太常因革礼,这是老苏死得早,否则这本礼书过后,马上就要升官了。再如大小苏,欧阳修在后面拼命推,大苏立即变成了凤翔府签判。小苏呢,实际他科闱考得不好,仅是第五甲,最末一等的进士,然后经过那个制科试,立授推官。可怜章楶,做了那么多年地方官,省试考解元,殿试考第六名,也不过混了一个推官。
但再看自己呢,蔡挺肯定与自己沾上边了,那么恩师那边呢,游师雄往来了好几次书信,若是自己魅力足够大,至少能让关中四吕与自己产生交往,不指望他们以后支持自己吧,可能保持不会反对或严重反对。还有章楶那边的“建州帮”也不可小视,通过姚兕与种诊又能伸到武将那边。
这张一层层网形成了,若是政治斗争严重,大家比赛着不要脸,如何不形成党争
烂账,糊涂账
李万元做梦也没有想到妹夫能想得这么远,又问:“那个长公主有没有嫁人”
“没有。”
“还没有我小妹真是傻有傻福,居然从长公主的手中抢来了夫君。”
“都是什么话,人家长公主至于与你妹妹抢男人吗否则两个太后一道诏书下达,我是遵旨还是不遵旨”而且李万元说得也不对,如果换在曹家这样的外戚,没有子弟进入朝堂做士大夫的希望了,与赵念奴联亲,亲上加亲,会有所帮助。放在一些略有些才学,但政治上没有能力的普通文人身上,也会有帮助,至少能混一个驸马都尉,子孙后代都成了贵戚。但放在如今的王巨身上,不但没帮助,反而多少是累赘,于其娶赵念奴,还不如娶李妃儿。
但李万元哪里知道呢,他只知道妹夫机会来了,父亲让他来问一问,那就来吧,顺便玩一玩。
然而王巨哪里多少时间招呼他,与李万元说了几句,立即去找杨蟠。
为了这个正副使,两人闹得有些僵。
虽然功劳王巨很大,那也是战功,这个对于文人来说,说重要就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但无论资历与年龄,杨蟠肯定占据优势,连他的儿子都比王巨大了。这次王巨进京,没有想到不但没有受罚,反而又混了一个陕西营田使,若是按照差职,居然在杨蟠之上了,虽然他差职未动,实际已变成了副使,因此杨蟠更加不快。
不过杨蟠终非小人,对水利确实也比较精通,王巨也没有请求朝廷将杨蟠调回来,于是两人只能冷着脸共事。
这样终不是办法。
因此王巨说:“杨勾使,马上各州县民夫与军士一一集结,不如这样,我们共分成两路,我与侯知县于渠首动工,你带着一半民夫与军士去小郑泉。然后我们两边共同动工,争取秋后汇合,将第一段的河渠打通。”
整个郑白渠分为三段,一是渠道到小郑泉,二是到三限口,这是侯可的建议,三由于渠首水位稍稍抬高,就着高水位沿伸到漆水,这里也有白渠,一直到华州赤水镇,但老白渠自三原县城南而走,新白渠则从清水开始,自三原县城北走,与漆水会合。第三段工程是王巨反复测量后的提议。其实第三阶段不属于白渠范畴了,而是属于真正的郑渠,但王巨也没有奢想恢复郑渠,之所以这么做,还是为了抬高太白渠的水位,让三个白渠全部得功。
这是干渠,还有新修或重新浚修的大大小小支渠达到了七十几条,各类分水、节水、泄水与进水陡门两百多座,六处险峻河段用了王巨的那种鱼鳞塘,与这个种新式堤防相比,唐朝的将军堰都弱爆了。此外还有二十几处渠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