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那么多工程,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过这一标注,认真看,倒也能看懂几分。
赵顼指着大图说道:“郑白渠三部分,今年修的是第一部分,杨蟠率领百姓军士从小郑泉开始,王巨率领百姓军士由渠首开始,于秋天汇合。这个速度越快越好,若能提前汇合,能抢在秋汛未下之时,将水放进新渠,那么百姓及时耕耘灌溉,还能抢一季冬麦。”
抢一季冬麦有多重要,赵顼没必要解释了。
“但非是主渠灌溉,主渠是引水,真正灌溉的是庞大支渠,第一部分分为高低两个水位灌区,西北为高,通达治水,东南为低,以南白渠为主。修得越多,今年灌溉受益的良田也就越多。朕上次派中使传诏,刻意让中使顺便察看了下。现在修竣情况很不错,那时最难的渠首部分已经基本竣工了。但也看到不少不好的情况,特别是圈田,这片灌区几乎一起被圈完了,甚至快接近北部山区,尽管哪里根本灌溉不到。到了秋季来临,为了处理这些圈田,就会浪费大量物力人力。可本来渠工已经欠缺劳力了”
“陛下,以臣之见,也有一策可行,只要陛下立即释放战俘,重开互市,西夏国主新丧,妇人执政,必与我朝和平。就可以从前线抽调更多的军士前来修渠。”司马光徐徐说道。
“司马卿,有一个人曾经对朕算过一笔账,为了买安,我朝每年花费不是二十五万五千,而是两千五百五十万。”
“何来此数”
“司马卿,你将李继迁叛变前的我朝陕西军费,与现在陕西军费对比一下,看看有没有这么多”
“太宗当时急于求成,召李继捧入朝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若无那一举,陕西何来多事之秋”
“祖宗已做下了,现在说有用吗如卿之言,朕可以做一个决定,再加二十万买和,但朕敢不敢撤回一半陕西驻军,裁减掉一半陕西的各种兵役”
王巨时常向赵顼洗脑,还管了一些用场的。
咱不是以和为贵吗,好,我们再表达更多的诚意,也不要恢复李继迁前的陕西局面了,俺只将兵力减少一半,行么
“司马卿,你以为朕不想和平,不知道和平的好处但这个和平代价太大了,想一想河北河东陕西庞大的驻军,一年的花费,朕寝食不安哪。”
这才是关健。
实际辽国的五十万,与西夏的二十五万,问题真的不重要,省一省就出来了。关健可算过背后的账
“司马卿,你可知国家财政有多难”
然而这句话让司马光抓住尾巴了:“陛下,正是难,更要边境清静”
s:虽然有点腹黑,但将北宋架空写到这深度,仅论深度在北宋架空小说里能进前十吧为啥有点冷清呢各位兄弟姐妹们,若觉得我写得还行,有钱的捧一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哈哈哈。
第三二七章锦囊
“司马卿,不如这样,秋天到来,西夏会派拜山陵使过来,再让他将那些战俘一起带回西夏。”赵顼没有理他了,事实屡次吃亏后,赵顼也渐渐向王巨靠近,朕说不过你们,就不说,只做不说
他扭过头,看着韩琦与文彦博:“韩琦,文卿,你们商议一下,看看能否就近再调一些军士过去,反正哪里会得很多耕地,足以安排更多的军士。”
“臣遵旨,”韩琦率先说道。
郑白渠可能是这一君一臣眼下唯一有共同点的话题。
韩琦答应了,文彦博只好答应。
实际这个用来修水利的军士,也能反驳司马光。
水利缺劳力,然而是保捷军不够吗不是,若是陕西路所有保捷军过来,那不是劳力不够,而是劳力多,无法有效的安排,会形成大量的人力浪费。
是否放在渠工上费用更高呢那又是错,恰恰相反,放在渠工上,除了陕州等东部数州地区,其他地方放在郑白渠是节约费用,一个供给到前线,一个供给到郑白渠,到前线那得走许多陆路,然而在郑白渠这段泾水,是可以通航的,这得省去多少钱帛
但不能调。
调得多,前线四小路兵力便会空虚,万一西夏来袭怎么办
此外,离得远,郑白渠无法使他们受益。
然而若是挤一挤,还是能挤出十几营兵马的。也就是司马光这一闹,反而解决了王巨的一大难题
这让司马光心情无比郁闷,不过他看在韩琦面子上,退下就没有再作声。
于是韩琦报之以李,而且搞不好自己万一真下去后,这个大嘴巴反过来会成为自己的保护伞。
所以王广渊下
这纯粹是一个小人物,中了进士,然后以大理寺法直官之职,在中书编排文字,后来成了赵曙的藩邸幕僚,赵曙登基后,以龙图阁直学士到集贤院当值。
实际就是一个有贵但很清闲的官,虽贵,却没有什么实权。
司马光看不下去了,上书王广渊是交结奔竞之辈。
为什么他反对
这涉及到一个藩邸旧臣的前程,赵匡胤最狠心,他的“藩邸旧臣”除了赵普外,其余的都没有重用,甚至莫明其妙死了,如张琼。因此赵匡胤死得不明不白,下面鸦雀无声。
这就是前车之鉴,因此赵匡义大肆扶持藩邸旧臣,也就是他在做藩王时的老师,幕僚,侍卫,宋真宗也是如此,有的不错,不过总体而言莠远大于良。因此到了赵祯时,大伙儿开始对这种重用藩邸旧臣的做法十分排斥,且看赵祯的几个老师,夏竦、陈执中、张士逊、范雍。
赵曙没有理他,面对这个滚肉刀,司马光怂了。
然而这同样是一个很记仇的人物,赵顼上台,又记起这件事了,与蒋之奇二人联手弹劾王广渊。
王广渊进入赵曙王府时,赵顼也开始渐渐懂事了,大家相处,多少有点感情吧,也就是一个小小的清闲官,碍着你老人家事哪
因此赵顼也没有听。
现在韩琦报之以李,利用宰相的权利,强行将王广渊贬到齐州。
那么这个王广渊是不是一个小人呢,天知道,他的一生做了两件事,齐州就是后来的济南,在宋朝也是一个特大的州了,百姓多,商业也比较发达。
这一年,也就是明年吧,旱后,百姓得耕种,司马光那种自救,鬼的自救啊,可百姓得要活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