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4(1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684 字 2019-05-04

马光说西,他立即西而且颇有杀伤力。

不过四个太监也无所谓,回来就回来,京城多舒服哪。

赵顼问道:“王昭明,你能拉多少石弓”

“陛下,这个奴婢可不行,顶多一石半。”

“那也不错了,”赵顼叹息道,有的兵士一石弓还拉不开呢。他又说道:“用力拉这个弓。”

“奴婢遵命。”王昭明伸手将弓拉了起来。

“用力拉。”

“喏。”王昭明用力一力,叭嗒,弓臂一声脆响,一下子断掉了。

“陛下,这把弓不行哪。”

“朕知道,你再蹬这个弩。”宋朝弩的种类很多,不过神臂弓还没有出来,李定还在西夏呢,因此多是踏弩,就是用脚踩着发射的强弩。

王昭明久在军旅,对器械都比较熟悉,他用脚踩着这把弩,臂腿共同发力,往后一拉,叭叽一声,弩臂又断掉了。

“这个”

“卫士,上刀。”

文彦博道:“陛下,新年在即”

“文公,兵者,国家生死之大计也,与新年有何关系,上刀。”

卫士拿上一把提刀,赵顼说道:“王昭明,用力斫那副铠甲。”

“喏。”王昭明一刀劈去,一声脆响,那副铠甲轻松地劈成两半。许多大臣脸上失色,一个简单的道理,这样的铠甲,如何防御。不能防御也罢了,它的重量还是一样,五十斤,这等于是让士兵背着五十斤泥巴去作战,上了战场,如何不败

“王昭明,再用你手上的提刀,斫那把刀。”

“喏。”王昭明一刀劈去,那把刀又劈成了两半。

“王昭明,你久在军旅,朕问你,军中这样的劣制甲器有多少”

“禀陛下,为数不少,有的将领忍无可忍,便让沿边作院重新回炉冶打,但沿边各种财力有限,不可能一一满足,只能凑合了事。做得最好一次,便是大顺城之战前,蔡公与王知县那次,他们用朝廷提供的钱帛,以及烧酒带来的钱帛,大捷的缴获,装备了一些战马,重新打造了一批甲器,不过数量不多,即便蔡公离开时,庆州官兵不过勉强四分之一军士换装,三分之二军士甲器合格,余下的还是劣制甲器,或者根本就没有铠甲。”

“诸卿家,我们去军营,”赵顼努力平静地说,虽然明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乾坤大挪移,但他身体还是气得发抖。

s:犁刀是南宋时发明的,铁鎝是北宋末年的产物,这两样也是划时代的农具。犁刀可能现在一些农村还有,铁鎝大约消失了。但在解放前,江浙一半农村在使用这种铁鎝。

第三八八章交好他

京城是一个民居、商业区与手工业作坊区的结合体。

不过有几处地方还是不同的,第一处便是正中的皇宫,南皇城,北内宫。

第二处便是城的东南角,自东水门以南,到蔡水河门以东,这广大的地区是仓库区。仅粮食按照规订就得储备可供京畿以及周边百姓可食九年之粮食。当然也不止是粮食。仅是这个大仓储一年的损耗就让人无法估量

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主要就取蔡水与汴水漕运之便。

因此在御街的尽头州桥处到南薰门以东,除了太学等机构外,还有大量的客栈区,各种物资运到仓储后,客人就近去客栈休息。其他坊市也有客栈,但不及这一片客栈之密集。

在仓储的上面,东面是东华门,一片商业区,西面便是一片比较集中的手工业区。

然后到御街两侧,御街的西侧除了开封府衙之外等机构,所居住的都是达官贵人,包括赵匡义的藩邸,赵普、吕端的府邸,以及未来蔡京的住宅,都在这附近。

御街的东侧,包括金帛行,马行街,樊楼,相国寺在内,这里乃是宋朝最大的商业区,其他地方也有规模不小的商业区,如清明上河图所画的东水门内外,西市区,北市区,但不及这里规模大。

最后一处便是皇宫西华门外,上到杨湖潘湖,这一片多是武臣府邸,余下的就是兵营所在地。

因此不远,出了西华门就是。

王昭明带着卫士察看了一营器甲。

有的大臣想劝,但不敢劝。器甲也不是一件小事情。

过了一会,王昭明回来,赵顼问:“合格的器甲有多少,不合格的有多少,严重不合格的有多少”

王昭明老实禀报:“陛下,若是按照朝廷规订,合格的不足三成。余下的都是不合格的,严重不合格的达到近四成。”

“拿一件严重不合格的铠甲给朕看。”

“喏。”

王昭明下去抱来一套铠甲。

赵顼抽出卫士的提刀,一刀砍了下去。

当然,他不及王昭明力气之大,这个太监虽是太监,也算是宋朝大内的武功高手了。但这把刀却是质量上乘的提刀。

不过从始至终,这都是安排好的,包括视察的这一营,也是器甲合格比较差的一营。

这奋力一斫,结果铠甲又成了两半。

赵顼软绵绵的蹲在地上,喃喃道:“这如何了得”

文彦博也茫然,道:“也许他营好一点吧。”

“那就再看一营。”赵顼看似随意地又来到隔壁营地,若真是随意也许是好一点,但可能随意么结果一查,一个爹妈养的,彼此彼此。

“王昭明,你久在军旅,外戍的军士器甲也是如此吗”

“陛下,也有许多不合格,因此大顺城之战前,蔡公与王巨换了又换,换了无数铠甲,依然没有将不格的甲器换掉。”

“如何了得,如何了得。”

“陛下,这急不得。”

“不急,外有西夏辽国这两大恶邻,大战说不定随时就发生,朕岂能不急”

“不会的,西夏孤儿寡母”

“你能保证”

“奴婢,奴婢”

别看朝中苟和的大臣不少,但他们同样也不敢保证

“文公,替朕草一道诏书吧,将这些严格不合格的器甲一起换掉。”

“陛下,不可啊,请陛下三思。”

实际在史上赵顼也曾抽查了一下,连查了三把弓弩,结果无一合格,可最后此事不了了之。第一没有那么多钱帛更换,那怕换掉一半,那也是近三十万套器甲。若是加上其他的物资,那得两千万缗钱

也无力更换,禁兵这么多器甲非是一年两年打造出来的,那是打造了n年,才渐渐铸造的。现在急换,上哪儿弄这么多官匠来

最后一换,这中间猫腻太多了,可舞弊的空间也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