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3(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056 字 2019-05-04

官员机构重叠臃肿,导致政令不能畅通,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庆历战争时,一斗粟大后方的成本不足十文,但到了前线,变成了三百多文,一千多文,并且里面多有霉变的积年陈粟,或者是搀了太多的泥沙,导致士兵不能食。

为什么,正是参与的机构多,无法追究失职的官员,才有了这些丑陋现象。

这就是浮费。

如果政令通畅,国家机构高效简洁,官吏清廉,办事认真,这些浮费自然会消失。

但这比实现儒家的大同还要遥远,或者说根本不可能。

况且谁是贤者,谁是才者,此时这个贤与才二字已经严重扭曲。因此陈襄所说的策略,除了夸夸其谈外,一点参考价值也没有。更不要说省徭役、薄敛财,那个君王不想如果宋朝一年财政收入压缩到五千万以下,保证天下欢天喜地,然而后果呢,好了,只要五年,宋朝就要灭亡了。要么继续借下去,那么借下去会导致什么后果,请看明朝为何灭亡的如果明朝国库有足够的钱帛粮草,能坐视陕西饿死那么多百姓那么李自成与张献忠能有起义造反的土壤吗

“朕非亡国之君,”这是崇祯在煤山临自杀前说的一句话,想来那时崇祯心中何其之冤

因此王巨听到后,评议一句:“书呆子”

陈襄不会管王巨是什么想法的,继续说道:“臣想来陛下之心必不如此,然则天下人皆知误陛下者王安石也,误安石者吕惠卿也。”

吕惠卿气得发抖,我是支持了变法,但我不是主导者,你这个老家伙在胡说八道。

但陈襄乃是言臣,怎么办呢。

陈襄继续说:“以陛下聪明,观天下之论议,其法制利害固已灼然也。奈何安石持强辨以蛊惑于前,惠卿画诡谋以阴助于后,加以反覆比周小人随时观望,平时公议,则举知其法之非,一挠于利,则又言其法之是。此虽陛下之至对,不能无惑,虽臣等之至忠,亦不免指为朋党。近者,谏官李常以言事待罪,尚令分析;孙觉以奏对反覆,落职外迁;御史中丞吕公著而下,皆以不职为言,乞从责降。而臣独区区未敢以请者,尚冀犬马之诚,一悟圣意,许以青苗之法下议百官。一吕二王,天下必亡。如臣言非,则甘从远窜,以戒妄言;如臣言是,则安石、惠卿亦乞特行贬斥,以谢天下。”

王珪恼道:“陈襄,关某何事”

这个二王,一王王安石,那么另一王呢姓王的官员很多,不过除了王安石,重量级的“王”只有王珪了。

“我不是说你,而是王巨。”

赵顼终于睁开眼睛,奇怪地问:“为何是王巨”

关于青苗法利弊,参与的大臣很多,但王巨自始至终一言不发,这个王岂不是很奇怪了不但他,许多人也感到纳闷,包括王巨自己。

第四四七章禽兽不如

陈襄道:“陛下让张若水下去看青苗法,张若水弄虚作假,指使蛊惑之辈正是小人王巨。张戬离开朝堂,对王巨万分失望,前去训斥,却不料王巨不尊师重道,不敬长辈,巧舌如簧,诡言顶撞,让张戬大怒之下离去。此子胆大妄为,手段激进,并且阴险狡诈,将来为害将会胜于王安石与吕惠卿。”

其实真相是张若水问,王巨说了一句,不变是慢性自杀,变得好,能继续发展一百年,变得不好,是加快自杀。难道说错了吗,难道是明确支持了王安石变法吗

至于张戬更是莫明其妙。

张戬是责问了,但责问的内容是赵顼相信王巨,王巨为什么不进劝然后王巨做了解释,何来顶撞

但问题就出在张戬听后觉得有道理,然后陈襄等人来送别时,忍不住问了出来,陈襄等人答不出,恼羞成怒,才有了今天的责难。

可是真相重要吗,不要说王巨说不清楚,就是说清楚了,陈襄乃是言臣,可以风闻言事王巨又能如何

王巨也可以不表态,问题是在现在王安石逆转,想扳倒王安石与吕惠卿几乎不可能了,现在陈襄攻击王巨,王巨只是中等京官,更没有结朋成党,势力孤单,并且王巨一些做法,包括打胜了大顺城之战,都让某些人产生反感,那么正好,王巨会成为他们撒气的对象。

因此王巨听后,脸色立即变得阴沉。

他走了出来道:“陛下,不错,臣就是一个小人,陈襄乃是君子。只是臣一直感到奇怪,臣拜于恩师门生,恩师持戒尺责戒臣说,君子温润,温润如玉,难道恩师说错了吗。”

“何来此言”

“陛下,臣看到许多人自称君子,但这些君子们不是温润如玉,而多象陈襄这样,欺世盗名,勾朋结党,所以一呼百应。为何要结朋成党,因为人多力量大。为何要这个力量,因为他们要顺昌逆亡。附己者是君子,是能臣,不附己者则是小人,奸臣,不服,那么群起夹攻,颠倒黑白。所以看来恩师教导有错啊。若此,臣就是一个小人”

“你胡说”陈襄道。

他为什么在奏疏上说非是朋党,其实现在他们已渐渐成了朋党,心虚,才刻意辨的。

“你能胡说,我为什么不能胡说,或者说,你有什么资格对我胡说八道,难道凭借你那一把胡子吗若此,陛下,请下诏,五十以下者皆不得为臣”

陈襄似乎官声不错。

论政绩,论功劳,陈襄三辈子加在一起,也不及这几年王巨对宋朝的贡献。

“持功狂傲。”司马光在边上道。

“司马光,下官不懂,国家为什么选派官员,特别是我朝,几乎花唐朝十倍的薪酬养官,难道不是为了替君子分忧,上治国,下安民,不受外侮,而是卖嘴皮子的吗”

“陛下,王巨咆哮朝堂,请勿务严惩。”陈襄道。

王巨没有咆哮,不过放在朝堂上他这些话,无疑太过有违朝仪、仪礼了,按照宋朝“故事”,赵顼必须要惩戒的。

张载不得己走出来说:“陛下,微臣之弟临行前是责问过王巨为何不劝陛下,王巨与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