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
在唐朝时内地与银川沟通的两条大道皆与大顺城、白豹城这条道无关,南道是庆州到环州,环州到灵州,北道就是绥州到夏州。在宋朝这两条道依然是大道,但还有许多小道,比如大顺到白豹城到盐州到灵州的道路,过了横山,到盐灵的道路比较平坦,但难就难在横山这一段。然而都夺下横山了,军队开拨到盐州还困难吗
“就是夏州,如果延州配合得当,牵制住宥州的兵力,那么从横山西面到盐州只有不足百里的路程,而灵州到盐州却有足足三百里的路程,那么我军可进可退。”
“拿下盐州”曾布道。
“子宣兄,那不行的,孤军在外,就象当年太宗北伐那样,虽占了涿州,如何守得住不能贪心地去占,而是催毁,让西夏更加贫困。敌人越弱,我越强。一点一滴地脱变,最终就会化成巨大的优势,也能最终灭掉西夏。”
这便是浅攻战术。
章楶成功了,在王巨的前世二祖成功了,出兵越南,极大的催毁,然后迅速的撤退。国际上没有给人留下话柄,然而震慑有了,也削弱了对手。结果那群猴子整整变老实了近二十年
不成功的例子便是美帝,陷在伊拉克的那个坑里还能说为了石油,但为何陷在阿富汗那个坑里。想围困中国吗,能围困住吗,真能围困住吗反过来给了中国脱变的时间。
这也是在条件不理想下,最明智的打法。
或如司马光所说的那样,等于成为宇宙第一强国才能用兵,那得等多久,或者说能等到吗结果是越怕打越挨,连阿狗阿猫也纷纷上来打脸了,导致周围环境越来越恶劣。
“不过这都是假设,”王巨随即笑笑道,那样立的功劳海大了,但可能吗又问:“诸位,就不要再空谈了,你们前来有何贵干,难道是提前为我辞行”
“子安,你离开京城时,我们必然会送别的,不过今天与辞行无关,而是询问一件事。”吕惠卿道。
“哦。”
“保甲法。”
王巨一听这三个字立即头痛了。
第460章最大的底牌上
自从王巨火拼陈襄,这段时间终于清静。
不过王巨自己也安静,反正俺就是一个小人,你们变法罢,还是反对变法罢,与我没关系。俺不会惹你们,但你们也休想惹俺。
可这个坚持不了多久的。
不用多长时间,东明县事件就要发作,到时候两派厮杀更加惨烈。还有呢,王巨听说王雱即将赴京。王巨不怕吕惠卿与章惇,在变法前他们就成了“好朋友”,因此自己不支持变法,或者说不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吕惠卿虽不喜,但不会生气。
至于王安石,他清高哪,那可能会放下身架,与自己这个毛头小子交流沟通
然而王雱需要身架吗只要这个衙内进京,肯定会找自己。到时候怎么办王衙内不会真象史书上所记载的不堪,但确实是一个心性比较狭小,极度要强的人物。自己拒绝后,会有什么结果因此,到时候必然两面树敌。
这种情况,只有一策,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离开京城是好事。
所以无论王安石他们推出什么变法,王巨一直缄默不语。
然而现在为难了。
不管怎么说,今天在延和殿上,吕惠卿是主动站在自己这一边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自己还好意思再缄默吗
王巨喝着茶,整理着思绪。
大半天后才说:“吉甫兄,如果真要执行保甲法,最好要执行下面几条。”
“那几条”
“第一条保丁家免去赋税或免去一半赋税。”
仅是第一条就让吕惠卿愁眉苦脸。国家为了填坑,敛财都来不及呢,还免税
“第二条勿得让保丁自备武器,练兵所用的刀枪棍棒与弓矢,必须由朝廷提供。”
“第三条也制订军法,如果保丁家中确实婚嫁丧故,可以准许保丁请假,当然,如果伪冒家中有婚嫁丧病逃避练兵,可以严惩。练军教头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勒索保丁,否则严惩不怠,并且准许保丁举报,凡接到保丁举报教头不法者,官员必须派专人下去查问。”
“第四条,凡是商贾务工,或从事其他职业,秋冬无暇练兵者,家中是独子者,不得以任何借口拉丁。”
“第五条,保丁除了秋冬练兵外,平时可以酌情巡乡防盗,联保乡邻平安,但不得以任何借口,让保丁从事各种力役。”
“第六条,保丁练兵者,朝廷的一些补贴,各州县官员教头不得以任何理由克扣,否则严惩不怠。”
“这如何能做到”曾布傻眼了。
“韩公当时为什么要在陕西执行三丁刺一他可是首宰,难道不爱惜名声吗无他故。朝廷豢养了大量禁兵,每年用费惊人,战斗力又差。因此韩公想仿佼唐朝府兵制度,增加民兵,减少禁兵。那么国家支出将会大幅度减少,亏空也能渐渐弥补上。”
当时韩琦三丁刺一,也是被逼的。
所以无论司马光再怎么闹,韩琦也坚持下来了。这是一个试验,如果能成功,那么国家财政会迅速转好。
然而大顺城之战,蔡挺与王巨皆没有派义勇上战场,韩琦无辄了,虽然韩琦不喜,但蔡挺与王巨这么做,确实是义勇战斗力太差,上了战场未必会起作用,说不定还能拖累了战友。
反正胜利了,就是真理
“实际官家未即位之前,他好奇我少年时王家寨一战,刻意召见了我,我就说过韩公的三丁刺一与府兵。唐初府兵成功,原因很多,首先那时唐朝百战百胜,只要胜利了,就会有收获,比如裴行俭西域一战,便掳获了大量财富,史册上也略略记载。唐初人烟稀少,国家可以分配给府兵大量耕地,这能保障府兵家人衣食无忧。唐初物价低廉,国家给府兵钱帛足以满足他们买马、武器与其他物资,后来物价不扬,钱帛却没有增加,那些钱帛制办战场需要的武器战马已经远远不足了。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以前多是役兵制度,大家从心理上不排斥。所以后来府兵制度崩溃。到了明皇之时,为了满足开边需要,不得不放手给各个节度使,这才形成安史之乱的祸患。”
“然后再说西夏与辽国,这两国同样多是役兵制度,不过他们与我朝形式不同。一是百姓虽凶悍,但比较懒散,空暇时间多,有足够的时间练兵。二是他们用兵成本低,百姓贫困,也不会象我朝这样,有什么仁爱拖累,自缚手脚,只要打胜了,就会大肆抄掠,特别是入侵我们中原王朝,也许抄掠二十贯财富,对于我朝兵士来说,未必上眼,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