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战俘送回去,拿起兵器,又是士兵。
就象上次送回去的一些战俘,这次又让西夏人集结起来,放在军中了。并且还有一些人又被重新捉住。
不能释放,除非西夏真心想与宋朝和平了,但看西夏这架势,可能吗
西夏皇宫里的那个疯狂女人可是一个不怕事的主。
这些战俘不能让杨绘发现,否则回到朝中,一定会因此而发难。
杨绘匆匆骑马去了白豹城。
看着他离去,章楶问:“韩公,此人会给子安带来一些麻烦。”
“勿用怕,恶人须有恶人磨哪。”韩绛说道。
这小子如果到了前方军中,若不识相,都能被王巨干掉。干掉了又如何,马上王巨就要兵发盐州,整个大军都在敌境,天知道是谁干掉杨绘的。
“唉,国事如此”
“质夫,你也不用叹气,主要还是仁宗时,屡屡失败,国家颓唐,所以反战的士大夫占据多数。不过从现在起,屡屡大捷,国家财政也在转好,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大夫支持边事了。”
这也有王安石的功劳。
如果不是王安石变法,就不会产生宽裕的财政,没有钱,怎么打
至于王巨的提前裁减禁军,坊场河渡与棉花,韩绛没有再提了,况且王巨要这么多功劳干嘛难不成做一个二十来岁的首相
另外韩绛也疏忽了最重要的一条,不是有钱就能代表着胜利,得有人有这个能力,才能将金钱化为胜利的果实。
不过他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如果不是仁宗时那三场惨败,苟和派不会有那么多。
杨绘风尘朴朴地去了柔远寨,柔远寨的尸体一起掩埋起来,不过自柔远寨起一直到白豹城,整个道路的地面,都沾着斑斑血迹。
“这个杀神,杀了多少人哪。”杨绘心中痛骂道。
当他来到白豹城,只看到一些战俘,以及少量的宋军,他问:“王巨呢”
他下来是以中使的身份下来的,宋朝的中使便是后人嘴中的钦差。一名士兵老实地回答:“明公带兵前往盐州了。”
“啊,”杨绘吓了一跳,不行,不能让这小子继续下去了,连忙上马,继续追赶下去。
追着追着,天就暗了。
突然从前方山林里窜出一些当地百姓打扮的山民。
杨绘也带着好几名侍卫。
但这伙山民人数达到了一百多人,并且个个手中拿着武器,一下子就将杨绘几人团团围住。
这架势儿,杨绘敢下令让几名手下反抗吗况且他本来就是一个和平派,因此壮着胆子问:“你们是什么人,敢围住本官”
可他弄错了,这个本官吓唬一下宋朝百姓还可以,眼下这一带山民还不属于宋朝的百姓呢。
甚至那伙山民连宋朝话都听不懂,只是用党项语叽里哇啦地说个不休,其中一人指着杨绘的大红官服。
坏了,杨绘心想。
宋朝的官服很有讲究的,分为朝服、公服与时服。杨绘穿的乃是公服,元丰未改制之前,九品到八品是青色公服,六七品是绿色,也就是王巨着的颜色,四五品是朱色,三品以上是紫色。韩绛着的便是紫色。
但一个四到五品的官员,已经算是一个高官了。
这伙人眼睛立即放出光亮,扑上来,七手八脚,将几人摁住,五花大绑,可能因为王巨带着大军北上了,这群人害怕王巨报复,又用发出锼味的汗巾将杨绘几人眼睛蒙住,然后往前推搡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556章生疑
尽管气温回升,可是夜晚的山风吹在人身上,依然带着寒气。
听着呼啸的山风,杨绘心中冰冰凉。
不知走了多远,有人解开了他的蒙眼布。他带的几个侍卫不在,也许在这群蕃子眼中,自己才是一条大鱼,那几个侍卫完全是可有可无的。
杨绘睁开眼睛看,是一间石头屋子,里面围着二十几名五十来岁的老汉,左衽,这也是蕃汉的区别,汉人乃是右衽,蕃人多是左衽。
另外就是这些人多戴着孝。
这同样可以理解,韩绛的露布上说干掉了二十万夏军,这中间有多少战俘,有多少是被击毙的,杨绘现在还不大清楚。但看到这一路来的路面上的血迹,想来被击毙的夏兵数量不会少。
那么可能这些人家中有子弟被击毙了,所以才戴着孝。
事儿大了,因此他壮着胆子解释:“诸位,我是宋朝的中使。”
“中使,打的就是你这个中使。”领头的一个老汉气愤地说。还不错,他能听懂宋朝话,然而不妙的是他带头动手了。
其余的人也一踊而上,上来拳打脚踢。
“不要打啊,我是代表朝廷来议和的,是好人哪。”
这一喊还真管用了,领头的老汉让大家停下,用不太流利的宋朝话问:“你叫什么名字”
“某是杨绘。”
“什么某,”老汉又是一拳。
“我,我,”杨绘被打蒙了。
“那你来做什么的”
“我是让三军停止进攻,然后与贵国议和。”
“议和,我们那么多男儿一起被你们宋军杀害了,就这样算了。”老汉显然脾气不大好,话音刚说完,又是两拳,将杨绘的脸立即打得青肿。
“别打,别打,有话好好说。”
“那你说。”
“诸位父老乡亲,我只是中使,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