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反对战争的原因千奇百怪。
有的是担心武将重新因为战争而掌权。
还有的害怕又产生藩镇割据之害,就象五代更替得为什么那么频繁,还不是因为武将掌权之故
文臣专权可手中没兵,因此刘娥一二三就将丁谓弄下去,赵顼也逼走了韩琦,才上位的宋钦宗立即拿下蔡京。虽然军事上软弱了,可利于内治稳定。
还有的考虑的是财政。
又有人确实考虑到民生,比如范纯仁,这不可否认的。一打仗,老百姓苦逼了。
但有一些人,那纯是打压异己的反对了,代表就是三个大佬,韩琦、文彦博、司马光。
韩琦岂不是好战分子,怎么也反对战争了韩琦现在不是好战分子了,自从永兴军返回大名府后,他脱变得最厉害。
不管吕公弼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战争,但结果是一样。
他听到后立即向西府反馈,再由冯京略略夸大,就变成了探报契丹阴发腹里兵三十万往西界的故事。
结果呢,这么多天过去了,王巨都在盐州让百姓挖盐了,河东边境连一队辽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更不要说三十万大军了。
所以赵顼看到韩绛呈上王巨的分析,就问冯京,况且王巨临行前也解释了辽国不会发兵的原因,当时问得冯京十分尴尬。
至少这段时间,他没有发言权,于是东张西望。
他不便劝,但他的好朋友多啊。
不过冯京与文彦博司马光也不相同,他虽属于保守派,不过偏见并不算太深,这也是王安石推荐他上来的原因。因此曾经一度让吕诲产生误会,弹刻冯京所至嗜利,西人目为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实贪畏也。
至于吴充与王安石关系那就深了。
王安石另一个女婿蔡卞许多后人都知道,于是许多不懂的纷纷造谣,实际王安石不止蔡卞一个女婿,他有三个女儿,长女早夭,嫁给蔡卞的是幼女,但最有才气的不是蔡卞的妻子,而是二女儿,曾写了一首小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此诗一出,立即传扬于整个京城。
因此吴充替其次子吴安持求亲,两人成了儿女亲家。
不过论颜色,吴充则是更深一点,而且隐藏得很好。不过在对待战争上,冯京则是坚绝的反战派。
他在瞅,他的好朋友孙固只好出面,他说道:“陛下,因为王巨好战,使生灵涂炭,无数人家从此阴阳相隔,不能再怂容了。”
其实不用看王巨奏章,杨绘早就将王巨这三条带回京城了,但如何选择,至今也没有人想清楚。孙固的想法是最好不是这三条,而是立即撤兵回来,不过说不出口,因此说了这一句。
看,这一战打了,打出什么结果,陕西百姓掉到泥坑里不算,还死了两万多将士。
吕惠卿说道:“孙学士,那有战争不死人的”
“有,陈庆之。”
“孙学士,那是梁书在造假,魏书在记载尔朱荣与元颢之战,罕见陈庆之,只有一句,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黄河两岸,欲渡河手中却无船,打算北还,为下属劝止。恰好找到了一些船只与向导,尔朱荣就命尔朱兆率精骑夜渡,破颢陷洛,陈庆之则单身逃免。即便梁书所说的是真的,那也太过妖异,所以天不容之”
魏书说法不可信,梁书说法也不可信。
如果象梁书所记载的,那也太神了,七千白袍军,护送元颢回洛阳称帝,于雎阳对阵丘大千七万兵马,丘大千还是守的一方,结果丘军大败,全军投降。又在三十万北魏大军虎口下,拿下了有七万守军的荥阳。然后又在荥阳城下背城而战,以三千大破二十万骑兵。于是这一路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接着又在荥阳城下,大败近百万尔朱荣的大军,打到这份上,七千白袍军居然一人未死。只是因为洛阳被尔朱荣抄了,陈庆之只好南归。结果被一场山洪将他百战百胜的军队全冲走了。
好吧,有很多后人还真相信了。
但吕惠卿不相信,王巨更不相信。
真正的真相应当是陈庆之北上打了几场光彩的战役,不过最后一役,同样也全军覆没了,陈庆之只好逃回梁朝。
赵顼也额首,这是一段比较著名的历史,在座的基本都看过。显然赵顼认可了吕惠卿的话,不要说七千白袍军,就是七千个妖怪,那么惨烈的战役打下来,也要死上好几百个。若真如梁书记载,那不是七千凡人在作战,而是七千个齐天大圣在作战。
吕惠卿又说道:“真实的,应当可以借鉴霍去病,那几乎是汉家军队的巅峰。”
陈庆之的事迹真真假假弄不清楚,不要搬出来卖弄了,看霍去病的吧。霍去病与匈奴左贤王一战,歼敌七万余人,但他的部下同样牺牲了一万五千人。
王巨这一战伤亡比例还没有霍去病的高呢,尽管霍去病的那一战难度更高。
王素也在边上说道:“西夏军队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但也不是现在我们想像的那么弱小,此战诚为不易。”
他与王巨没有什么交接,顶多王巨知华池县时,用酒换马,请他帮了一下忙,那也是为了国事,与私情无关。况且那时候王巨能有什么资格与他攀私情
王素也老了,因此召入京城,知通进银台司,不过因为年老无法理事,又转任工部尚书养老了。不过他久在边陲,所以让赵顼派人将他从工部召到延和殿咨询。
王巨一直不敢自居爱民如子,是因为宋朝真的有,甚至比包拯更爱民如子,眼下就有数人,包括程师孟、李肃之,以及王素。
以王素的政绩、资历、家世、出身与性格,自然不会卖面子给孙固的,他继续说道:“况且三十万夏军入侵环庆,王巨乃是临危授命,即便大败夏军,也没有将大军一路西向,而是集结于盐州,听候朝廷诏命,何来好战之说孙学士,你是翰林学士,替陛下草诏,莫让功臣心寒”
孙固讨了一个没趣。
文彦博只好亲自出面,他徐徐说道:“如果想灭西夏,诚为不易,故王巨在奏疏上说请求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府麟五路大军齐发,并且还要从京城、永兴军与河东路调集兵马支持。但是这样一来,需花费多少钱帛”
这时候不能攻击王巨,无论用什么理由,皆是自找没趣的
但老文这个问题却问到点子上。
若是那样,可能会用掉天文般数字的钱帛,然而国库与内库那有这么多钱哦。
即便王安石也在边上说道:“陛下,上策不可取啊,只能取中策与下策。”
中策就是占领盐州,为什么是中策首先是经济,盐州控制着七成青盐产量,另外还有铁,西夏也有铁矿,只是产量少,盐州一带的铁矿产量便占据了西夏的四成,因此控制了盐州,甚至仅是从经济便可以给西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军事上更不用说了,只要控制了盐州,随时可以派一支骑兵威胁乐山与赏移口,南边是镇戎军,东面是环州,三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