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8(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427 字 2019-05-04

然而不管那条理由,郭逵是绝对不会点破的。

文彦博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了。

老文很精明,他担任了那么多年的西府首相,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韩琦那几个月的逼驾,赵顼一直对权臣不放心,对王安石也不大放心,因此需要朝堂有一个异论相搅。这非是象后人所想的那样,赵顼对王安石无比的信任。

只有朱熹一句话说得对,赵顼将王安石的术学完了,老王,你好下了。老王一下,老文也好下了。

还有一个原因,老文虽然一直在暗中搞小动作,但适而可止,看到不妙,立即闭上嘴巴,什么也不说。所以赵顼便容忍着他一直呆在西府相位上。

赵顼也叹惜,钱哪。

所以王巨犯了一个错误,这一偏,让赵顼对钱更加看重。

当然赵顼强国梦也不能说不对,王巨做过一个推想,如果在完颜阿骨打崛起之前,宋朝搞掂了西夏与河湟,会出现什么局面

那不用疑问,宋朝会将所有重心向北方转移,宋辽两国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宋朝就会在前线筑建更多的堡砦。第一道防线便出来了。后来即便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金国的铁骑也休想顺利南下。而且得到辽国财富后,女真人堕落的速度会很快的,北宋岂能灭亡

如果得到了燕云十六州,那个意义更非同小可,以宋朝的财力,足以修建一条新的长城,再加上在燕云地区建设层层堡砦,不要说金国,就是成吉思汗来了,也不敢说顺利将宋朝逼向江南再灭掉。

然而这个强国梦,不是有钱就能强国的。

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没有高遵裕,就算顺利拿下灵州,能灭掉西夏吗还有河西兴庆府诸城呢,定州、顺州、怀州、静州慢慢攻吧。但那时到了什么天气冬天就来临了。况且辽国会默视西夏被灭

当然,若是没有高遵裕,一个是被迫撤退,一个是大败而归,性质终是两样。

因此除了财政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制度。

宋朝出了许多名将,但看看是什么名将,张亢,进士,王韶,进士,章楶,进士,张浚,进士,虞允文,进士,赵方,进士,真是一个儒将辈出的朝代啊。后面还有更猛的,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兄弟、毕再遇、王坚、张钰、孟宗政孟拱父子、扈再兴、杜杲,都是国家危险之即,才得到重用。并且这些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多数人功成名就之时,一个个学习韩世忠,自己请求退休,以求保全自己,免得落得岳飞那样的下场。

因此不是宋朝没将,而是这种古怪的制度下,这些将领无法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至于相对和平的时期,武将没有机会,于是只能用文臣了,这才造成了那么多儒将

现在恰好正是这个相对的“和平年代”。

这个时期,武将如何能上位。就象刘昌祚,能发挥好他的才能吗

大多数是王巨怎么说,他就怎么去做,自己不敢去怀疑,不敢去想像,那么未来又能有多少上升空间即便以后成为名将,但也休想成为孟珙那种级别的大将。

还有南方的交趾,章楶便很好地举了三个例子,然后证明若是交趾有不诡之意,最好还是能安抚就安抚,去派军征灭不上算。兵用得少征服不起来,休想指望再出现李靖与马援平南的战绩,在宋朝现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马援与李靖,没那成长与发挥的空间。如果派兵多,又不值。

所以正道行不通,王巨在想“歪门斜道”。

但这个制度,谁敢碰王巨也不敢碰,会比“齐税”更麻烦,那将会是与所有士大夫为敌

况且这个制度也不是一无是处,它至少保证了武将不会篡国,作为人君,会如何选择

作为人君的赵顼可没有想这么多,只是现在他十分痛快。

很多时候,就如王巨所说的,不是你是皇帝,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的。

比如在边事上,他的想法就遭到几乎八成士大夫的反对。难道将这么多士大夫一起贬官吗

王巨这个记录来得正是时候。

大家陆续退下,回到西府,文彦博对冯京说道:“当世,前线大捷,固然是好事,然而某就怕官家从此以后,学习太宗初年,那么国家危矣。”

“是啊,文公当佼仿赵普。”冯京说道。

胜了还是不错的,见好就收吧,这是冯京的想法。

“有这份记录在,某不好说啊。”

王巨这份记录里写得很清楚,延州不放你们到我们大宋的京城,但我会放,到了京城,自然有许多热爱和平的士大夫替你们说好话,那么议和就成功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议和成功,你们梁太后地位就能稳定了,以后她还会穷兵黜武,将你们西夏带向灭亡之路。

甚至说不定到了京城,还会有一些士大夫替你们西夏说好话,同意用土门换回绥州外加这段横山。

看来当初的国书上西夏并没有这个要求,而是听到王巨说过后,嵬名科荣与吕宁三人篡改了国书,提出这个请求。

虽然没有人真的同意这个请求,可自己带领着杨绘、孙固等重臣,却提出了用横山换土门。

打脸了,被这小子打得满脸生痛。

这种情况下,自己还能再罗嗦么难道想皇上将自己枢密使官职拿掉不成

“当世,若是议和成功,梁氏以后会不会抄掠我朝”

“文公,难以猜测。”

“仲通,你来说。”

“只要熬过这两年,还会来抄掠。”

“如是将绥州与横山归还呢”

“文公,纵然归还,这几年能使西夏许多人感动,但过了几年,还会来抄掠。”郭逵老实答道。

在这条上,他倒是同意赵顼的看法,不要说和平,就是一年送一百万给你们西夏,也买不来和平。只有一条道路,谁的拳头大,就占的多,占了绥州,西夏屡屡出兵,皆大败而归,所以绥州还是属于宋朝的。没藏讹讹占了屈野河之西,郭恩出兵大败,那么屈野河之西便是西夏的。

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

可是文彦博一直想和平,让他怎么说

“难道没有其他办法,战争不止,生灵涂炭”文彦博忽然说不下去了。

记录上也有,小黄公公说大家为了百姓,才反对战争的。王巨讥讽,如果真是念着百姓,看看这些士大夫每年多少收入,家中有多少财富,但拿出多少,救济贫寡,赈济灾民几乎没有文彦博也没有,若有,他家人都不会放高利贷了。韩琦同样也没有,否则他家不会有那么多耕地了。

所以千万不要用这个民生来说事儿。

郭逵感到很好笑,什么民生哪,不过是害怕武将地位重新得到巩固罢了。原因也不止这个但这也是原因的一部分。

“司马光说得对啊,大王敛财,小王兴边,有此二王,国家永远不会安宁。”

郭逵心中又不平,什么小王兴边,王巨想打吗那叫临危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