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苏缄也有过”
“陛下,苏缄慷慨就义,赴国难而死,即便有过错,也不能计较了,不过苏缄虽有张巡许远之志,才能远见却远不及之。”
这是指惨案发生后,朝廷要追究责任人了,就是沈起与刘彝两人挑起来的边祸。于是将沈起安置郢州,刘彝安置随州。然而拜苏缄之子苏子元为西头供奉官,赵顼亲自对他说:“昔日唐朝张巡许远守雎阳,蔽捍江淮,他们与你父亲相比,未为远过也。”
刘彝肯定犯下严重错误了。
不过连王巨也差一点波连进去,许多大臣上书,弹劾王巨,还有王巨的移民。
但王巨谈论交趾可能会入侵时,那是当着许多重臣面说的话,虽然吕惠卿、韩绛、蔡挺与章惇都不在京城了,其他人还在京城里。
因此赵顼说出真相。
然而还有人弹劾王巨迁移百姓。
不过这些奏章上去后,皆留中不发。看到事态扩大,王安石连贬三四个中级京官,这才将反对声压制下去。
泉州,是王安石禁诲的话题。
虽然迁民让许多人隐隐很排斥,可确实有很多好处,毕竟迁的都是赤贫户,正是因为迁民,才让这些海商们捐赠了六百余万石粮食,特别是熙宁七年那三百多万石粮食,如果没有这三百多万石粮食,朝廷会更困难。
况且因为海上贸易扩大,给国库与内库也增加了大量收入,这也是王安石看重的。
因此他将王巨搁在泉州冷处理了,但也不想泉州出现变故。
赵顼想了一会,问:“如果苏缄听从刘彝命令呢”
“广南西路还会有劫难,交趾连年扩张征战,举国来犯,岭南兵力空虚,无法全面防守。但至少不会失守邕州城,不过其他地区的百姓,还会遭受严重伤害。”
“若是灭掉交趾呢”
“若是灭掉交趾,以占城之势,只要我朝不对其抱有敌意,多半不敢入侵我朝。不过还须置边军,不仅是敌国,还有蛮人的治理。若有边军驻扎于各州,蛮人忌惮,就不会发生屡屡叛乱下山抄掠的事。而且我朝制度,官员多数年一迁,军政层层分割,边军数量不多,就不会有安史之乱发生。如果什么都要顾虑重重,只会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为何你写了这道奏疏”赵顼抽出一份奏章,问。
这就是不久前,王巨写给朝廷的奏折,只说了一句,明年朝廷若是需要,请让臣主持两广事宜,并且许臣便宜行事之权。
它的背景是在郭逵大军南下之时,王巨没头没脑地上了这道奏章,大家一起产生恐慌了,更要命的是章楶也上了一道奏章
第626章不是不想
王巨瞥了一眼那道奏章,说:“国家蒙此大辱,陛下下诏由郭逵南征交趾,臣也以为正确的做法。不过臣思付之,却有两条不妥之处。”
“那两条不妥之处”
“请看潘美灭南汉,太祖留潘美在潭州呆了两年之久,潘美于是在荆湖南路操练土兵,又派出斥候打探南汉消息。由是一举定乾坤,不用多久,拿下整个南汉。然而臣问陛下,郭公有没有去过岭南,对交趾熟不熟悉”
郭逵在荆湖南路担任过一段时间军职,还立了一些战功。
但岭南,不好意思,郭逵一次也未去过,更不要说对交趾熟悉了解了。
“陛下,潘美平南汉,于年末发兵,春瘴到来之前,南汉已定。然而郭公乃是什么时候发兵的”
“瘴疠”
“不是瘴疠,准确说是疟疾。昔日太祖平河东时,在太原城下,因为夏天到来,又于水草之地扎军,导致三军沾染了疟疾,不得不撤军回来。曹彬平南唐时,三军也开始有了疟疾,一度差一点让太祖下诏撤军,不能一统江南。况且是岭南之地,蚊虫最多,恶性疟疾最为流行之所,因此才有了种种妖异的瘴疠传说,再说三军又是六月南下。”
“木棉司迁徙了许多百姓去了岭南,为何多平安无事”这正是赵顼眼下最担心的。
“陛下,不仅是木棉司,因为海商迁徙百姓,北方许多赤贫户走投无路,于是纷纷南下,虽然总数量不及木棉司移民之多,但从去年秋天到今年夏天,南下的规模却超出了木棉司任何一次迁徙规模。”
“就是。”
“是如此,虽然福建路疟疾危害不及岭南,然也有之。但为何没有出事,因为他们是分批而来,多者不过千人,少者只有几十人。而且多在走动的,到了目的地后立即疏散,即便有疟疾患者,也多隔离了,所以不会产生大规模的恶性传染。可惜章子厚离开三司去了湖州,不然陛下可以向他询问之。然而三军行军则不同,几十万人拥挤在一起,有时候行军,有时候扎营不动,于是蚊子互相吸血,互相传播这种病菌因此以臣之预料,郭公此次南下,可能因此出现伤亡,甚至可能伤亡数量超出了战斗性的伤亡数量。况且交趾乃是热带雨林气候,河流密布,丛林浓密,几乎无法见天日。即便郭逵拿下交趾的都城,只要交趾国主带着手下大臣撤退出去,就会成为第二个李继迁。并且比李继迁那边的沙漠戈壁地形更让人头痛。如果继续剿灭下去,滞迟的时间越久,军民非战斗性减员数量就会越大,最后只能撤军。也就是郭公此次南下,能击败交趾,但不能灭掉交趾。”
“你看这道奏疏。”赵顼又摸出一道奏章,是章楶写的。
章楶还在河北,他听到朝廷六月发出大军南下,先是不大相信,又派人打听确认后,立即想到了他以前在庆州,王巨就专门与他讨论过如何灭掉交趾。
于是上书,将种种弊病说了一遍,大体上与王巨所说的差不多。
又说道,若是想灭掉交趾,不能这么打,除了王巨,没有第二人选可用,然后又说了那次议论,章楶隐晦地指出,那时王巨大约就已经料到了有这次兵祸发生了。
他的奏章到了京城,大伙儿有点不相信,那时就料到了,这也太神了。
然而还有王巨这道莫明其妙的奏章呢。
因此赵顼将王巨召到京城询问。
王巨看了看,当然,章楶绝对不会产生歹意,这也是为了国家推荐人才。
他想了想说道:“陛下,是有这么一次谈话。”
“那是什么辰光”
“熙宁四年,当时臣侥幸大捷,不过看着朝堂动向,知道朝廷不欲继续用兵了,于是着手治理庆州,以便让百姓迅速由乱入安,并且还推出就着百姓手中的余钱,推出那个发展基金。然而臣随后通过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