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30(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635 字 2019-05-04

无奈之下,大理派来的主将李圆通只好聚集大家商议。

因为从前面的几次冲突可以得到借鉴,相对于大理军队,宋军战斗力要稍高一筹,因此发出三万大军,南下狙击这一万余宋军兵马,余下的人坚守阵地,利用地形与营栅,防止对面宋军主力的反击。

温水之战开始。

大理各部联军迅速追上这支宋军,大理人多势众,迅速将宋军逼到一处绝境被动的防御。

战斗了一天,双方停下,扎营休息。

夜色到来,曲珍带着一万骑兵迅速西上。

其实大理许多人想错了,宋军不是怕他们兵力多,现在是宋军恨他们来的兵力太少。并且这一带地形

王巨有意地挑选了夜苴部与其发生冲突,是因为这里以山区地形为主,利于防御,这才能吸引更多的乌蛮部来支援。当然,如果真在这一带发起战争,宋军还会产生大量伤亡的。

但主战场根本不在这里,而是在罗雄部的东面,这里的地形与自杞州东南部地形差不多,只不过小秀峰更密集一点,但余下的六成仍是平坦的坡地,足以让骑兵任意驰骋。

因此先让苗履率领一万步兵,将大理的兵力吸引过来,曲珍从后方再率骑兵扑过来袭击。

战斗开始,战斗结束。

第二天天刚刚蒙蒙亮,曲珍一万骑兵就杀了过来。

虽然在兵力上宋军兵力仍很少,但这是一支经过多次实战与配合训练的,军纪有素的军队,而大理三万兵马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

只是几个冲刺,大理军队就崩溃了。

两部宋军继续追杀,一边用蛮语大喝,投降不杀。

与此同时,王巨与燕达将三万宋军徐徐带到大理军前,并没有进攻,但将这支军队逼在营寨里。

姚雄又带着一支骑兵向南杀去。

前有堵兵,后有追兵,还多是速度快的骑兵,逃出来的大理各部军队没有办法了,一个个放下武器投降。

第二天中午时分,苗履、曲珍与姚雄率领各自的部下,押着两万一千名战俘,来到大理军营前。温水一战,大理败得太惨了,实际击毙的战士不多,只有两千余人,余下的在宋军利用骑兵优势相逼下,几乎达到八成多全部被活捉。

王巨骑着马,来到军前,对大理三军喊道:“李圆通,还有各部首领且听好了,我是大宋少保王巨,请你们立即投降,某保证投降不杀。如果在三柱香之内不投降,杀无赦”

第679章黄雀上

李圆通在寨中整个呆住。

宋军现在不需要伪装了,清一色的新式锁子甲,清一色的新式武器,加上军纪森严,数万人列阵,看上去就让人望而生畏。

况且还有呢,王巨喊完,骑马回去,后面的宋军推出战俘,让他们挖土灌进草袋,打算往栅墙下面搬,如果放箭,死的只有大理士兵,如果不放箭,在宋军逼迫下,很快就能将壕沟填平,泥袋与栅墙相齐,宋军从容地就攻入寨内,那还有的打么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投降吧。”

两万多大理士兵嚎哭着,放下武器,打开栅门,走了出来,投降了。

“这么快就结束了”苗履傻愣愣地问。

“你还想打多久”姚麟笑着说。

当然,如果不是用这个计策,或者换一个地点,还是要经过一番惨战,才能将这些大理士兵逼降。

王巨严肃地说:“这一战仅是在边界处的战争,面临亡国之时,那就不会是这样。不可骄傲,骄兵必败”

“是。”

但苗履又说道:“真是大场面啊。”

他带着流民席卷,场面也大,但那是流民,而不是象现在,那么多正规的士兵,也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战俘,四万七千余名战俘

“少保,果然是色厉内荏。”燕达说道。

这个真有点不大好说,不过个人的力量放在这样的大规模军队里,真的很缈小。

王巨不置与否,说道:“姚将军,将各个大大小小首领甄别出来。”

姚麟带着手下去甄别各个战俘。

到了天色将黑时分,一千多名头领甄别出来,有的是大理派过来的将领,还有二十一部乌蛮头领随军前来,活捉了十九人。余下的就是各个村寨的寨主。

招罗毗也被捉住了,王巨也刻意看了他一眼,看到王巨眼神扫过来,招罗毗低下脑袋,两腿不停地颤抖着。

王巨权当没有看到,继续扫视着其他人。黄骅则冲过去,一把将他衣服揪住,被燕达劝了半天,才松开手。

但是黄骅仍冲着招罗毗愤怒地瞪着眼睛。

可能在场有的小头领不知道,但有身份的人都知道这段恩怨,甚至正是这段恩怨导致了他们现在的下场,于是一起担心地看着王巨。

“醇之兄,且息怒。”王巨劝了黄骅一句,然后看着这些人,说道:“几个月前,我的想法,是对你们乌蛮各部打算采取拉拢友好的政策。”

人多,有的人在后面未必能听清楚他的话,因此王巨用了传令兵,传令兵在传话时,用的却是当地的蛮语。毕竟乌蛮许多地区皆落后,还真有一些头领听不懂汉语。

“但没想到,某却遭到你们乌蛮极大的羞侮,某身为大宋的知枢密院事太子少保,你们不仅在羞侮某,也在羞侮整个大宋。”

一人立即说道:“与我们无关哪。”

“那你为何出现在这里”

那人立即哑然。

“以我的想法,恨不能将你们全部宰杀,不过我朝向来以和为贵。”

李圆通心中颇是不齿,就凭你在交趾所做的,能叫以和为贵吗

然而他真想错了,虽然王巨打大理的主意,还真能说打算以和为贵,至少自始至终未产生过任何血腥的想法。

但不管王巨有没有这想法,李圆通也不敢质问的。

“因此还给你们两个选择,一个选择是死,一个选择是接受我的安排,并且竭力配合我。”

李圆通壮着胆子问:“少保,什么安排”

“我会上书朝廷,授予你们一些官职,大头领会有刺史之职,各小头领会有军头、指使等官职。”

其实不用朝廷批准,王巨就有权授予这些空头官职,它们是阶官,但是职官,那就要通过朝廷批准了,并且王巨也无权授予刺史这样的职官。

“此外,刺史者,每年发放两千贯薪酬,军头者是一千贯,指使者则是五百贯,不过你们不但要配合我,举家还要搬迁原族原寨”

“不可”燕达急切地问。

李圆通也感觉不对,疑问道:“少保,现在这里有不少头领。”

一千多人,就打算一人一千贯,那么一年也得支付一百多万贯。况且后面还会陆续增加无数头领。王巨暗中向燕达使了一个眼色,说道:“李将军,我们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