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药方,弄不好,就会引起大规模的叛乱,实际后来王巨那几乎在蛮干了,只是畏惧他手中的兵力,余下广南各部首领才不敢异动。随后王巨就结束了,余下首领才松了一口气。
现在乌蛮还是如此,若非多数首领都成了王巨的战俘,那么这个土改,就会导致各部产生激烈的反抗。这是在蛮人地区,如果在中原王巨这么做,即便宋朝不杀士大夫,顶多三个月,王巨也被各个主户们撕吃了。
当然,它成功了,好处就会有很多的,能赢得普通百姓的人心,从此以后,没有蛮酋的节制,也变得容易治理。
除了这个土改,王巨又让人从后方运来大量物资,与各部乌蛮交换粮草,不然从后方将粮草一步步运到东川,损耗太大。这样,反而能节约许多成本。
然后又用物资雇佣当地百姓替官府将粮草运到东川郡。
这个雇的地程,便是使当地百姓受惠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家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过程。毕竟这里大多数地区太过封闭,所以才有了那种丑陋的婚俗。
但象广南西路那样大搞基础建设,那是不可能了,因为王巨手中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帛了。
而且为了让这些头领配合,王巨让他们带着家人迁徙,但也让他们将家中的贵重财货一起带走了,只留下宅子与田地,让王巨均分给百姓。这意味着这一战几乎毫无收获。
因此那道长城修好后,王巨便让那群土著分散到广南东种各处。
其实就是这样,王巨手中的财力也渐渐吃紧了。
在另一边的另一边,善阐府昆明、威楚府、大理,然后便是谋统府。
杨干贞建国号“义宁”,他的家就在东川府,但东川府的后面就是三十七部乌蛮。三十七部乌蛮协助段思平将杨干贞撵下皇位,杨氏在东川遭到排挤,于是举族搬迁到剑川,也就是谋统府,段氏上位后,将剑川府改了名字的。
段氏一门为了皇位,不停地窝里斗。
杨氏一门却在剑川悄无声息地茁壮成长,看到段氏无能昏庸,由高氏一门把持朝政,杨允贤公开叛乱,反而被高智升击毙。
不过段思廉对高家也感到很忌惮,高智升为了避嫌,远居在东京善阐府,实际别当真,他所做的就是司马懿当年所做的事。段思廉逼得无奈,有意地又将杨允贤的儿子杨义贞扶持上来。一是杨家是大理的望族,颇有些势力,二是杨家与高家势不两立。这导致了高智升更大的不满,于是再三逼迫,段思廉无奈之下,只好将帝位传给段廉义,出家为僧
大理皇帝当和尚的很多,如果不是王巨,未来段正明也要当和尚,说不定苦练多年后,修成了一阳指,与鸠摩智大战一番也就是高家老巢在善阐府一带,杨家的力量主要在剑川地区。
这时候王巨有一个门客,叫郑宣和的,也逗留在剑川府,他是替王巨买马与牛的。
马是军用,牛则主要是送到交趾,然后以每头分优劣以四到六贯钱贷给百姓,四年内分期偿还。实际从大理将一匹马弄到广南,还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但将一头牛弄到广南与交趾,四到六贯钱连成本也不够。
但怎么办呢
没有了牛,耕种就必然落后,交趾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然而有了牛,再有其他的一些正确的措施,官员轻徭薄敛,以交趾的富饶,百姓很快能会安居乐业,说不定还能吸引更多的百姓主动南来来附,毕竟内陆因为人烟稠密,赤贫百姓数量太多了。那么交趾就可以正式宣布,囊入宋朝版图了。
之所以有这个贷,是王巨不想让朝堂大臣再说什么收买民心的话。
另外有这个贷,就可以将牛交给需要牛的人手中,让他们爱惜耕牛,不然很可能花了巨大代价弄过来,说不定成了桌上餐。
郑宣和来到剑川购马牛,为了方便,第一个便找到了杨家子弟,给了他们好处,请他们帮忙。
王巨与大理开战,郑宣和只好留在剑川,不过一年多交道打下来了,他与杨家不少子弟关系皆不错,于是整天里与杨家几个子弟吃吃喝喝。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况且他是一个商人身份,倒也过上好一段悠闲的时光。
这天,他来到一个茶肆吃茶。
刚坐下,就被一个杨家子弟将他请到杨家坐客。
进了杨宅,那名子弟说道:“我叔父回来了。”
“那个叔父”郑宣和纳闷地问,这可是一个超级大的大家族,这名杨家子弟叔父可不要太多。
“大理的那个叔父。”
“杨公”
“就是他,他要见你。”
“杨公怎么见我这个人小人物。”
那名子弟也不解,杨公就是杨义贞,郑宣和表面上的身份就是一个马贩子,两者地位相差太大。
进了中厅,郑宣和恭敬地施了一礼。
“不错,果然是王少保家的门客。”杨义贞赞道。
让杨义贞揭破了身份,郑富和也不惧,从容地答道:“杨公,过奖了。”
“坐吧。”
郑宣和坐下。
“你家王少保出兵乌蛮,有何打算”杨义贞让下人退下,问。
“少保出兵乌蛮,也只是乌蛮,杨公莫要误会,之所以针对乌蛮,乃是乌蛮的支持,巴蜀大江南岸诸蛮始终动荡不安,不能让我朝很好的专心对付北方。”
“你家少保对大理不感兴趣”
“感兴趣的地方多着了,但能管理得过来吗不过杨公请放心,如果论富饶,大理可及占城国毕竟占城临着大海,有大海之利。然而大理呢,难道将粮食运到开封府吗”
这也是一个说法。
实际若无真腊,王巨说不定也乘势将占城拿下了。
然而杨义贞哪里能想到并且现在看上去,王巨对大理也不感兴趣,只是一心在经营乌蛮。等到乌蛮稳定下来,王巨恐怕早就调到其他地区了。
不过杨义贞不相信,呵呵一乐说:“若此,你何故接近我家族中的子弟”
“为购马牛方便也。”
“郑宣和,开门见山,如果你家少保条件不高,某会同意,但条件高了,某就不会答应了。”
毕竟生活在蛮人地区,这样绕啊绕的,杨义贞不满了。
“向宋朝称臣,割让石城东川二郡。”
“好大的口气,你可知道这二郡有多大吗,那可不是你们宋朝的二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