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4(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344 字 2019-05-04

“臣在广南西路断过一件案子,有一个段姓主户,家有良田十顷,财产数千贯,一天他上街看到了一条精美的玉带,便将它买了下来。然后其妻与父母,到臣面前诉告那家邸店,说正是那家邸店的蛊惑,段生才买下那条腰带。”

“臣就问,那家邸店有没有用强迫手段威胁段氏购买,他们说没有。臣又问,那么凭何状告人家。其家人说,一旦段生购买了这条腰带,必然想购买精美的衣服、靴子、巾冠与之相佩,这些购买下来,又必须要购买精美的玉佩佩在腰间,才能不会人笑话。玉佩买下来,那么必然会购买精美的马车。”

“马车买回来,又要装备车夫,还要购买良马,这些买下来,又要买下豪宅,豪宅买下来,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必须要大手大脚的花费。那么好了,几年过后,段家必然会家破人亡。因此段生父母妻儿状告那家出售玉带的邸店。”

“臣听闻后,断了他们一个无理取闹,各笞了二十,让他们回去。然而今天看来,臣真断错了。看看,臣只是提议废罢市易司,重置南方十二路发运司,那么多士大夫以为我要废掉所有变法,要么就乘机让朝廷废掉所有变法。臣有那个想法吗因此臣断错了,如果段氏无理取闹,那么今天朝堂上的诸士大夫又算什么”

第726章微调

孙固不满地说:“王子安,能一样吗”

“孙公,为何不一样孙公,之所以经营大理,乌蛮铜矿那是意外之喜,当时我想的主要还是腾冲马。”

也不完全是,真正主要的还是王巨的大一统思想,还有大理高杨家的野心勃勃、高家的专权以及大理本身的软弱,也给了王巨很好的机会,因此才用兵大理。

不过得站在朝廷角度去剖析,得让朝廷看到好处。

战马就是最大的好处。

不仅宋朝缺少战马,就是用钱都买不到马。无论西夏或者是辽国,对宋朝都实行着战马控制的政策。

因此相对比川马更高大的腾冲马,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虽然路途遥远,运到北方,有许多死伤,也存在着许多花费,然而价格却远不及辽国与西夏那边的售价。在成本差不多的情况下,有腾冲马与无腾冲马,性质是两样的。

“然而无论经营乌蛮铜矿,或者腾冲马就必须还要陆续地小规模用兵。可为何我听闻西府连下了几次命令,让云南路停止用兵就连叛乱也不让云南路官兵镇压孙公,能解释一下吗”

“王子安,这几年南方死伤了多少战士百姓”

王巨大笑。

关于这个问题,他都不想辨解了。

叛乱也不镇压,还有理吗

冯京见势不妙,说道:“子安,这是西府之务吧。”

“不错,是西府的权利,但东府连过问权利都没有吗若此,富公当年为何提议西府首相也权带东府之职,东府宰执同样也权带西府之职”

宋朝东府管政务,西府掌军务,三司掌财务。

然而这三样真的能切割吗

不提浪费吧,就因为东西两府不过问对方,导致庆历战争时,各项政令时有冲突,让下面各州县官员与各营将领不知如何办,于是富弼提议下,东西两府相互兼带对方的职务,以让东府宰执能了解到一些军事方面的情况,西府的宰执也能了解到一些政务方面的情况。

后来此举取消了,不过两府都开始有权利过问对方的情况了。

比如西府宰相,也可以在政务上发表意见,或者上书皇帝。

其实王巨还真的没有过问军务,这是章楶感到头痛,写信给王巨,王巨才知道的。

王巨笑完后,说:“陛下,臣提议取置市易司,重置南方十二路发运司,但就是这个提议,与其他变法无关。各位如果想要取消变法,或者不愿意取消任何变法,切莫与我所议攀附。孙公,如果是一样,那就是无理取闹。如果不一样,我只能给予四个字评价,居心叵测”

王巨这个所谓的案子肯定是子虚乌有的。

但大伙儿除了许多人是被蛊惑的外,余下的人还真是居心叵测。

一时间整个朝殿鸦雀无声。

走回中书,蔡京说道:“还是王公有大智慧啊。”

这个蔡京

想一想他与未来大宋第二才子的所作所为,真让人恶心啊。

然而王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蔡大奸臣真有一些本事。

“王公,那个户册整理好了。”

“快拿给我看。”

各州县将各地的户数上报朝廷户部,户部初步整理后交给了中书户房,王巨又让蔡京分成两部分整理。一部分乃是以前宋朝疆域的户数,还有一部分是云南路与交趾路的户数,也就是后来这两个新开拓的路户数单独整理成册。

后两路户数计达九十余万,这个王巨没有管,他看的是前者。

前者各路户数总数是主户一千二百二十六余万户,客户是四百九十余万户。

客户仅占据着四分之一,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乃是王巨推动,许多赤贫百姓迁徙走了,他们留下的少量耕地或房舍财产,大多数被当地豪强侵吞或购买下去,也有少数流通到余下贫困户手中,或者移民的贫困亲戚手中。还有王巨在南方打土豪,也造就了一些主户,减少了部分客户。不过这两点影响不大,不会超过一百万户。

第二个原因这个主户不是地主才是主户,那怕手中只有几亩耕地的五等贫困户也算是主户,至于客户,手中没有一点耕地的,甚至城坊户连自己的房屋都没有,全完靠租房子谋生,这才是客户。也就是仅是少量五等户与六等以下赤贫户才算是客户。

如果朝廷能放宽,王巨海外也有足够的收入,将这四百余万客户全部转移出去,可以说宋朝十年之内,都不会爆发严重的危机。

但这是不可能的。

王巨心算了一下除了云南交趾两路外的总户数,合计达到了近一千七百二十万户

“元长,你再按照治平三年的户数与现在户数的增长率,计算五十年、一百年后,我朝能达到多少户数不过云南交趾两路继续除外。”

“王公,这是短暂增加的户数,不可能五十年、一百年我朝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人口增涨率吧。”

“元长,从治平三年到熙宁十年,我朝增加了多少户数不过几十万户,为何在这三四年内增涨了这么多实际很简单,那几年数次大型旱灾,新法刚执行不久,再加上西北数次用兵,因此人口增涨缓慢。可实际人口是在增加的,特别是农田水利法,以及南方人口拥挤的州县百姓向更南的广南交趾转移,这些政策养活了更多的百姓。这几年虽然朝廷还在用兵,但不过是南方在用兵,动援的仅是两广的军民,牺牲也不大,而这些年增加的丁壮分别长大成人,分家立业,所以在这短短三四年内,人口就增加了两百余万户。”

“是啊,刚接到户部来的户册,我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