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7(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551 字 2019-05-04

王巨只解释了软禁的原因,但与这个大庆殿有什么关系

真相很快就出来了。

第二天非是朝会日,不过等官员全部到各部司当值时,一个个小黄门来到各个部司,传达赵顼口诏,让各部司所有官员一起去大庆殿。

没有正常的大朝会人多,比如一些不带差的散职官没有来,还有一些请假的官员也没有来。

然而人数也不少,足足五六百名文武官员。

但这次站班有些古怪,正常站班东西各一班,这次仍分东西站班,但不是一列,而是五列,也就是生生将五六百名文武官员分成两个长方形,各自宽五人,各自长五十几人。

而且太监带着他们,让他们尽量站得更紧凑一点。

还好,时光进入到了八月,如果在上个月这样站,又是这么多人,那会将人热晕倒的。

于是大家一起蒙头了。

老王纳闷地问王巨:“陛下想做什么”

王巨冲中间努了努嘴:“这样临时站班呢,大伙基本都能听到中间人说话。”

现在都挤在一起了,至少东班王巨周围的大臣都听到王巨这句话了,大家眼中一些出现讶然。

原来这都是早准备好的不要以为这样站班很简单,谁在前面谁在后面,谁在外面谁在里面,都有讲究的。

又有人忽然想起吕惠卿与司马光那次大辨论,不过相比那次,这次辨论规模不知大了多少倍

有人小声地议论着。

赵顼也走了出来,诸臣恭声说,参见陛下。赵顼挥了挥手,道:“将富公他们带进来吧。”

一会,小黄门将富弼等人一起带到大庆殿内,包括那些乡绅们,当然,跟他们过来的仆役继续留在驿馆里。

王巨说道:“陛下,富公带病在身,可派人寻一软胡床过来。”

也就是软躺椅。

如果不是这十几天的软禁,富弼也许会领情,但现在嘛,富弼恶相胆边生:“王巨,莫要假惺惺。”

喝完后,一下子伏于赵顼面前说道:“陛下,老臣冤啊。”

“富卿,你起来说话,”赵顼道,又向身边的太监低语了一句,富弼怒了,但今天这次辨议会持续很长时间的,老人家,你能吃得消么因此还是让太监进宫去寻软胡床。

富弼站了起来,悲愤地说道:“陛下,老臣进京,然而刚到驿馆,就被王巨下令官兵,将老臣等关押在驿馆里。”

程颢也大声说道:“陛下,此子狂傲胆大,乃是千古未有,作为大臣,与大长公主私通,居然蒙蔽了陛下十几年之久,承蒙陛下宽恩,才再度启用,然只两个余月,又发生这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赵顼道:“停,停,你们一个一个地说。富卿,朕问你,这几天可有人侮辱打骂你们”

“这个倒没有,但王巨亲自来驿馆对我们进行了威吓。”

“朕不是问这个,朕问的是这些天,你们在驿馆,有没有缺衣少食,或者其他类似的虐待。”

“没有,但他居然不让我们出驿馆。”

“如果仅是这一条,那不能怪王巨,是朕下的诏令。”

“陛下啊啊,你不能包庇这小子啊。”刘几急了。

“刘卿,朕让你们一个一个地说,确实是朕下的诏令,至于什么原因,稍后你们就知道了。这样吧,你们选出一个人,说出你们进京的目的。”

这时,太监从边上的朵殿,将软胡床拿来了。

王巨走出班列,伸手将它放在自己面前。

老富不要哎,那就摆在这儿吧。

不过富弼此时老眼昏花,糊里糊涂,皇上下的诏令将自己等人软禁起来的,这是什么意思啊。因此也不顾得王巨这个恶心的动作了。

司马光瞅了一眼富弼,富弼确实不行了,还是俺来吧,他走出来道:“陛下,由臣来说。”

赵顼厌恶地皱了一下眉头。

其实在史上,赵顼虽不喜司马光,但也一直将司马光当成了一个重要的棋子。

然而因为王巨反复地洗脑,在这个时空的宋朝,司马光比另一个时空的宋朝更加悲催了。这个司马光就不知道了,但是勿用置疑,司马光不仅对变法恨到了极点,对王巨也恨到了极点。

司马光从袖子中掏出一个劄子,开始弹劾王巨。

第一大罪状,就是将富弼等人软禁。

不过赵顼袒庇王巨,说是他下的诏令,司马光只好当场改变了,不是软禁之罪,而是第一天傍晚时分,王巨亲自骑马到驿馆对富弼等人进行恐吓威胁,不管怎么说,富弼也是德高望重的前辈吧。

当然,因为赵顼的袒庇,这一条怦击得不够猛烈。

不过也有部分大臣还是认可的。

为何,尽管现在八成大臣认为,朝廷真的需要王巨,但在一些老家伙心中,多少还有些不平衡,毕竟王巨虚岁才三十六岁。

而在宋朝论资排辈,依然有很大的市场。

并且不管是否是皇上下的诏令,王巨将这些重臣软禁了那么多天,也是不对的。

第二条罪状那就恶心人了。

祖宗之法说齐人,王巨也说齐人,但两个齐人一样么祖宗的齐人只是为了缓和矛盾喊出来的口号,但到了王巨这里,却成了真正的相齐,士大夫与武卒相齐,父母与儿子相齐,天子与庶民相齐。没有尊卑之分,由王巨这样执行下去,国还是国么

不要以为司马光是攻击王巨,实际这一条罪状大半是发自他内心的想法。

在他心中是极其重视名份尊卑的,所以资治通鉴从魏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开始修著。

同时也喊出贩夫走卒不能穿罗抹,这句让后人感到无比荒谬的话。

因此站在后人的角度,公正的评价司马光与王安石,不错,党争是从他们手中产生的,王安石性格很倔,变法确实有不少不好的一面,但心性上,王安石绝对是高洁的,用心也是良苦的,就是变法不好吧,也只能说王安石好心办了错事。

但司马光吗,除了资治通鉴外,几乎是一无是处了,当然,有可能李刚父子会很喜欢。

他是这样想的,然而加了士大夫与武卒相齐,父母与儿子相齐,天子与庶民相齐,岂不是更恶心人不过还真让他说中了,王巨想推广的正是这种彻底的齐人,但在宋朝,却从未流露过。

因此许多大臣就在心中想,王巨真的是这种齐人吗

包括老王也觉得过了,王巨顶多想的是齐税罢了,但就是齐税,他都不敢执行,执行的仅是齐商税,而且一再说了,不是绝对的齐,只是理论上的齐,也就是上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