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型交易,比如说五万贯以上的交易,几十万几百万张绢交,体积大,重量大,还是不易携带,那也容易,通过各银行司的行务转汇就是了,手续费不过百分之一点五。
这样银行司赚了少许手续费,当然也不算是少,对于个人来说很少,但对于银行司来说,那是聚沙成塔。但个人也方便了,从杭州运来一批商货,售得十万贯钱,然后揣着一张汇票,骑着马返回杭州,就能将钱支取出来,这样一来,商业会变得何等的便利而且汇票只能本人或其家属领取,如果弃失了可以于杭州挂失,凭借挂失凭条,还能到京城凭借银行司的存根重新补办汇票,那么安全也得到了绝对性的保障。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虽然这样会让百姓认可度增加,然而需要的丝料数量同样吓人。
就象今年发行的五千万贯绢交,因为错过了收购丝料的最佳时季,许多百姓都将丝料变成了布帛,因此最少将百姓手中余下的三分之一丝料收购上来,才能满足五千万贯绢交的需求。
特别象浙丝与广丝,因为它们针对的是十文钱与二十文钱的绢交,丝料需求更加庞大,说不定最后连印制一千万贯绢交的丝料都不足。
这么庞大的丝料收购,立即让绢价产生了波动。
去年起,宋朝陆续地出现了一些棉花作坊,影响最大的就是葛与麻,葛布与麻布每匹几乎下降了二十到五十文钱,各种绢布也下降了五十到一百文钱。
然而随着商人下去疯狂地收购丝料,绢布价格立即涨了回来。到了明年,朝廷打算还会发行一亿贯绢交,那么价格还会进一步的上涨。
绢帛是现在宋朝的最大货币,这一上涨,对西夏与辽国的物价都产生了影响。
不过这个不要紧,也只有明年一年,后面可能还会发行一亿贯绢交,但看情况才会决定最后的发行数量,并且分成三到四年的时间。
而且从长远角度去分析,如果彼岸将那种细绒棉带到中原来,马上就适宜北方种植了,并且产量更好,棉纤维质量也远胜于粗绒棉,那么麻与葛的价格会受到更大的冲击,不是说它们会消失在历史,葛还有葛的作用,比如葛纸,一些器皿,麻同样做麻绳,也可以做麻纸。不过葛布与麻布可能会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至于蚕桑业同样会受到冲击,不过做为一种高档布料,还会有,但不会象现在这么普及,多半变成明清时那个样子。
因此对绢价的变动,朝廷用不着去干涉的。
总之,如果没有王巨掌舵,即便发行了绢交,可能会因为它带来的种种变化,朝廷会感到惶恐不安。
这些王巨也详细地解说了,诸人也没有再问。
一行人来到后面的作坊。
好几百名工人与织女正在各个作坊里印制绢交。
所以分成好几个作坊,一是流水线生产,节约成本,二是利于技术的保密。
老王拿起一张绢交观看着。
以朱色为主色,但也不完全是朱色,还有其他的一些颜色,这同样是为了防伪的。
非是离了新机械,宋朝就不能彩印了,实际在唐朝就出现了彩印技术,到了宋朝彩印技术更加发达,有时候彩印画卷,几乎能做到与原画一模一样。
但就是成本极其的高昂。
其图案也非是象后世人民币那样精细,例如开封铁塔,用线条构绘出一个写意式的铁塔与几株树,远处再用皴纹构绘出两座山,开封铁塔的绘画就出来了。
也只能这样,再精细,技术跟不上去,成本也跟不上去。
但就是这样,如果没有这些新机械,以及作坊流水线的生产,还有大规模印制摊薄了成本,凭借私人想要伪造,就这个彩印成本,很可能就超过了绢交的价值。
也不要伪造大交,越是大交,图案颜料越复杂。况且颜料也不那么简单的,有的颜料来自海外,并且为了防止脱色,用了特殊的颜料与工艺。
虽不能放在水里直接洗,至少沾一些雨水,不会变色吧。
就是这个技术,也会将许多不法商人难倒。
章惇说道:“凭借这张绢交本身价值,也不止绢交的价值哪。”
但不是他说的算,王巨道:“天觉,明天开业吧。”
“好。”张商英说。
不过这时候就开业,大家都懂的,正好利用上次那次大庆殿辨议的影响,反对声音变弱的时机,所以才立即开业的。
这个开业不是指面对全国发行,那个还早着呢。
先是两步,第一步将绢交运向全国各行务,根据各种情况进行数量的分配,西北与北部城市数量要少一点,东南会多一点,特别是江宁、苏州、扬州与杭州这四个城市。
第二步是立即出东水门,让各商贾带着各色布帛,包括棉布,铜币,金银,或者盐钞茶引,前来银行司兑换绢交。
如果这一步能得到这些商贾的认可,那么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朝廷用绢交采购朝廷需要的商货,支付各商贾运来的丝料。那么绢交就渐渐流传于全国各地。
如果这一步继续顺利,那么接下来就会用绢交发行官员将士的薪酬,到了明年,则可以推出借贷服务了。
为何要到明年,原因也简单,今年的绢交数量仍然不足。而且明年推出第二批绢交时,正赶上百姓青黄不接之时。
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关健的就是第一步,百姓的认可。
百姓的认可第一步便是商贾的认可。
如今汴水漕运之发达,后人难以想像,仅是去年,南方十二路发运司,蒋之奇就调来近九百万石粮食。这只是官粮,还有私商的粮食,以及各种商货,比如石炭,随着石炭的推广,京城一年冬天下来就得消耗一百多万石石炭。
仅是京城的汴水漕运,一年南来北往的各色商货数量可能就接近了两千万石,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几达十万次数,现在正是货运最繁忙的时候,此时东水门外各个码头上停泊的船舶数量,能达上好几千艘。
因此缺少充足的货币,贸易极是不便,然而这么多年大家就这么过来了,所以认可不认可,还是一个未知数。
第二天傍晚,张商英骑马来到中书,然后说道:“诸公,今天兑换了五十多万绢交,而且有三名商贾直接兑换了汇票。”
这才是第一天,这个数字还是比较乐观的。
并且这个兑换本身就可以盈利,略略高于市价,但高得不太明显,否则又会影响绢价,不过虽然不高,四十多万绢交的兑现,最少也可以为朝廷带来五千贯的毛利润。
可能其他人都没有太注意,实际这一步真的很重要。
不过也与王巨的布置有着极大的关系,如果不是利用安焘做了郑侠,随后将安焘贬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