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王巨去彼岸会不会称王
王巨曾数次隐晦地说不会称王,赵顼想了许久也认为王巨不会称王。可能王巨对这些海客们有恩,也有一定的约束力,甚至彼岸的一些制度就是王巨制订的,但这些海客未必赞成王巨成为拥有生杀大权的王
因此赵顼对王巨去彼岸的定位,则是一个拥有很高威望的隐形王,而不是公开王。
对彼岸未来的定位,则可能也象河中那样,虽奉唐朝为主,但可能各自为政,一个松散的联盟
而且彼岸地域面积太大了,又隔着一道道大海,特别是彼岸最远的那两块庞大的大陆。
他的想法大半还真想对了,不过也有许多也想错了。
王巨之所以不真心地将彼岸交给宋朝,一是彼岸制度更先进,王巨不可能让落后的制度代替先进的制度。
二也就是赵顼想到的万里大海,以眼下的科技力量,任何人也不可能将这么大的地域相统,更致命的还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
但王巨并没有将彼岸割除出去,而是要等,等未来中原能不能在彼岸影响下,出现一种更先进制度的国家,二是等科技力量的迅速发展。可那不知要过多少年了。
王巨想法与赵顼想法无关,但正是因为赵顼这些想法,他还是希望王巨去了彼岸后,对宋朝继续保持着亲近的关系,那样,彼岸的财富以及广褒的地域,则继续能对宋朝产生有利的帮助。
那么何谓亲近
这个与宗室联姻岂不是保持亲近最好的手段
一个是姑姑的儿子,一个是宗室女子,想不思念宋朝都难了。
所以赵顼立即说好啊,正好他弟弟女儿多,愁嫁妆呢,第五个女儿没有出嫁,姿色也不错。
不过王巨立即摇头,说,臣看好了人。
不是赵颢的女儿,而是另一名宗室女子,“八贤王”赵元俨的重孙女。
赵元俨在宋仁宗时威望很高,有十三子,除了允熙、允良、允迪、允初,余皆早卒。但允初向佛,没有后人,只剩下前面三脉。
王巨选择的是赵允迪的孙女,据说此人很不成器,居父丧不哀,又在宫中为优戏,连他妻子钱氏都看不下去,向朝廷告发,宋仁宗下旨降为右监门大将军,不给他朝谒,妻子钱氏失望之下,出家为女道士。
那与王巨无关了,而且赵允迪死了很久。
之所以选择这个少女,可能是因为其祖父的行为,这一脉渐渐没落,反而让这个少女十分懂事,其姿容也娇好,年龄也般配。
赵顼迟疑不决,在宋朝公主也就那么一回事,况且是赵允迪的孙女,连一个县主都不是
王巨便将这个谶谣说了出来。
当然,王巨去了彼岸,无论传出什么谶谣都无所谓了,关健现在王巨还不能去彼岸,他威望又是如此之高,手中又掌控着几十万精兵猛将,陕西数路财政支配大权,若是加上一个有声望的公主郡主的啥,到时候就是有十张嘴巴也说不清楚了。
几个大佬暂时不知道联亲的内幕,不过都知道事情大条了。
与公,在这个最最关健的时候,一土盖天会产生什么影响
与私,他们都承认王巨的功劳,但王巨可是一个很小气很不好惹的主。
有了这个一土盖天,王巨去了西北后会很难受,弄不好寸步难行。但这是七伤拳,伤人也伤己,即便是致仕在家的文彦博,只要将这个一土盖天往文彦博头上一盖,文彦博照样悲催。不要问理由,只要有一个动机,就可以酿成弥天大案
s:完本了,但成绩太差了,差得都不想上传。我什么也不求了,一共875章,慢慢上传吧,给订阅的读者一个交待。
第843章朔正
就在大伙心惊肉跳中,王巨忽然开口。
“自古以来,治理百姓的手段无非有两种,一是愚民,典型的就是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告诉百姓,有人生下来,那怕是呆子,也是高人一等的,有人生下来,那怕是才高八斗,只要出身不好,也是低人一等的。这样,将各阶层百姓放在一个不动的位置上,再用一些手段,让百姓变得愚昧,心甘情愿的过着贫苦的生活,国家也就稳定了。哦,对了,除了我们中国以前的一些落后朝代外,还有南方蛮人小国家的婆罗门教,也是用这种手段维持着各个国家的稳定。”
实际宋朝有时候依然执行着一些愚民政策,不过大多数人已经否定了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
齐人嘛。
“还有一种,那就是重视民生,使百姓衣食无忧,总结而言,就是以人为本,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执行最好的还是我朝,因此虽有一些贼匪暴乱,始终不能动摇国本。”
“这一条是得到所有士大夫认可的,不过问题是这个人,这个民,是什么样的民与人或者说,贫困的百姓是不是人,或民。陛下,诸公,在这个问题上,我与许多士大夫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对于这些贫困百姓,我一直称呼平民,平等的平,或者贫民,贫困的贫。但许多人的称喟则是小民,竖民。”
“我不说这种称喟对不对,但我想说的一件事则是,之所以有这些称喟,是因为这些人因为贫困,没有机会读书,接受教育,不识字,不知诗书经义,但这些人是否真的愚昧无知首先我说的是道德观,即便最贫困地区的小民竖民,实际他们同样有着道德观,憎恶坑蒙拐骗,欺诈勒索,巧取豪夺,同样有着朴素的道德观、是非观、人情世务。”
“再说忠君爱国,朝廷对士大夫的要求仅是公心多一点,私心少一点,将朝廷的利益放在个人家族的利益之上。但在西北,正是一群不识字、不知诗书经义,由小民竖民组成的军队,用他们的生命保卫着大宋的安危世上最珍贵的是什么不是荣华富贵,而是生命,连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荣华富贵”
“可是朝廷给了这些小民竖民什么又给了士大夫什么”
其实那一个国家都不会真正做到团结一致,不要提中国人喜欢内斗,看到美帝两党之争吧。为什么有这个一土盖天,同样是内斗之故。
不过现在是宋朝能否中兴的最最关健时刻,能不能搞出这个一土盖天
也就是这些拿着前所未有薪酬的高官士大夫与权贵们,还不如一群连大字不识一个的普通百姓与大兵哥
“祖宗承认精英治国的理念,我也承认精英治国的理念,但无论祖宗,或者是陛下,或者是我,在认可精英治国的同时,还是希望大家公心多一点,以国为重,尽量给普通贫困百姓更多的生机,所以说齐人,这样国家才能长久,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享受一个稳定富裕强大王朝的荣光。”
“然而自仁宗末年,已经变了味道”
“世间有一个最最高贵的职业,他们叫摆渡人,孟子用他的养浩然之气为世人摆渡,齐太史三兄弟用他们的史笔为世人摆渡,苏武用他的符节为世人摆渡,张巡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