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1(2 / 2)

暗黑大宋 午后方晴 6238 字 2019-05-04

赵顼一朝原先只用了两个年号,熙宁,元丰,现在用了正朔,只不过三个年号,实际也不算多,就连宋太祖还用了三个年号呢。

但是年号有两个注意事项,第一个不能与前朝年号重叠。

这里有一个故事,据说赵普读书读得少,赵匡胤有次召集大臣议改年号,改元乾德,乾为极阳之卦,人君之卦,人君有德,赵普连连说好。一旁的卢多逊脸上掠过一丝阴笑,数年之后,宋朝灭掉后蜀,后蜀皇宫里一些物品送到皇宫,赵匡胤无意中发现了有乾德字样,大惊,立召集大臣询问。卢多逊立即上前说,此乃伪蜀曾用年号。赵匡胤立即派人查典阅典籍,果然如此。于是一怒之下,拿起毛笔在赵普脸上打了一个叉。赵普脸色黯然地离开朝堂,子让他洗脸,赵普拒绝。第二天上朝,赵匡胤看到赵普脸上墨迹还在,询问,赵普说,臣犯下大错,无陛下口谕,不敢洗脸。赵匡胤哈哈一乐,此事就了结了。但从此以后,赵普与卢多逊就结下了仇恨。

这个故事不可信,因为卢多逊那时还是一个地方官员呢,直到开宝时才担任翰林学士,进入到高层行例,如何在乾德年间就有资格参议年号

因此又有了另一个版本,赵匡胤用了乾德年号,大家一起未注意。直到灭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赵匡胤观赏此宫女的镜匣,发现铜镜背面有乾德四年铸五个字样,大为吃惊因为那时才是乾德三年。于是召重臣询问,赵普等宰相答不上来,赵匡胤又召集诸学士,学士陶谷、窦仪就说道,此镜一定乃是前蜀物事,前蜀王衍曾用过这个年号。赵匡胤听了才恍然大悟,说了一句,宰相必须用读书人。

但这个传闻也不大可信,特别是后面的那句话,多半是后来士大夫弄出来的玩意,因为知道这件事后,赵匡胤也没有更改年号,乾德年号依然用了三年,直到乾德六年的第二年,才改了开宝这个年号。

不过它确实是宋太祖君臣犯下的一个错误。

为何

在古代记事时,不可能存在公元多少年,而是用年号缀多少年,比如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命李道宗护送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入藏,其实就是公元641年发生的事。比如赵顼于史上元丰八年春天去世,其实就是公元1085年发生的事。

这是大一统的,即便割据时代,年号也最好不能重叠,比如开宝之时,因为南唐与吴越向宋朝称臣,这两国用的年号就是开宝了,但其他割据国则用了其他年号,如北汉同时间是天会、广运,南汉是大宝,辽国是应历、保宁,大理是顺德、明政,于阗是天尊,西北生女真起义所建立的定安国则用了元兴这个年号。

如果翻开此时南汉的书籍或者一些物事,上面有大宝十年的字样,则是公元968年了,也就是宋朝的开宝元年。

但若是年号乱用,整个时间就乱了套,最少在整理史书时会产生许多混乱。

其次年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就象熙宁,熙,兴盛、和乐与喧闹纷杂之义,宁是平安平静,两个字联在一起就明白赵顼的苦心,好了,现在是朕即位了,俺父亲也入土为安了,那么濮仪之争引起的种种争执也好平息吧。

还有一个有名气的熙,康熙,安定争执,俺大清入土中原已成定局,你们这些汉人就不要再反抗吧

再如元丰,其实从这时候起宋朝的“经济危机”已经化解,至少积欠没有了,国库开始充盈,所以用了这个年号。

于是又造成另一个问题,中国历朝历代不仅有诸多大一统王朝,还有许多小割据国,伪国,想要年号不重叠,又要有一定象征与吉祥的意义,那么越往后越难以取年号,故明清时诸君王无奈之下,多只用一个年号了。

因此今年更改年号,不用多做其他解释,关健是这个朔正的象征意义。

何谓朔正那么得看另外一个词,正朔。

大年初一叫正朔,还有帝王新颁的历法也叫正朔,因此在上古之时,从夏到商到周到秦到汉,帝王易姓受命必改历法,直到汉武帝时,才沿用了传说中的夏制历法,也就是最早的农历,一直沿传到后世,这个历法才稳定下来。

不过正朔自此已经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那就是天下最正统的王朝。

所以三国时蜀国大臣雍闿为了美化蜀国的正统,说,今天下鼎立,正朔有三。

显然蜀国肯定不是三国时的正朔了。

那么到了宋朝之时呢宋朝似乎大一统了,但为何黑汗那边称辽国才是中国

因为宋朝做为大一统王朝,面积最小,实力也很弱,别问西晋,如果不是西晋内部闹了一个八王之乱,不要说余下的那点可怜的匈奴人了,就是鲜卑人也不可能入主中原

故做为一些有远大抱负的人,总觉得宋朝这个正朔王朝有点儿名不副实。

那么什么样的王朝才能称为名实相符的正朔王朝

首先交趾得拿下的,因为自古以来,交趾就是中原王朝辖下的管区。

大理不一定要真正治理,但最少得让它属于中原王朝的羁縻区。

这两条目标已经提前实现。

然而北方呢

西北不提西域吧,现在科技生产力与交通就是这样了,即便西域与青海高原上所有部族政权一起主动投靠宋朝,怎么治理啊

但最少河西走廊与灵原平原、南北河套得属统治或羁縻起来。

可这一大片地区不但不能治理与羁縻,相反地成了宋朝的恶梦。

再看东北,不提辽南、汉江以北的高丽地区吧,最少幽云十六州这个北方最最关健的门户,得属于中原王朝的吧。只有到了这一步,宋朝才能真正称为大宋,或者真正的正朔王朝。

好了,明白了这个涵义,那么就知道何谓朔正了,也就是从今年起,宋朝开始向这个真正的正朔王朝大步的进军。

但就在这个关健的时刻,朝廷议和了朝廷议和了

第844章以一当五

“太保,不如意啊。”章楶说道。

议和肯定是不可能的,因此王巨很早就离开京城,没有去陕西路,而是去了河东。

在未来,河东乃是重中之重,不是伐夏,西夏经过多次王巨多次蚕食式的征伐,早不是李元昊那个顽强的西夏了。但北方还有一个强邻,辽国可以从府麟路南下围魏救赵,支持西夏,可以穿过大漠,直接增加西夏的厚度,可以从宋朝挪出来的那个代州缺口南下,无疑在未来一段时间,河东路可能会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并且在关健时刻,河东路还要支持伐夏,包括战士,民夫,物资,大量牲畜车辆,同时如何以最小代价最快速度拿下西夏,王巨也要与章楶协商。

但两人说的是另一件事。

远赴中亚,击败北匈奴郅支单于与罗马军队的大汉名将陈汤上书给汉元帝时曾说,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应当将砍下来的脑袋挂在蛮夷人居住的槁街上,让他们知道敢于侵犯大治的尊严,那怕居住在万里之外,也一定要杀掉他们。

这个典故许多人都知道了。

不过王巨翻看汉书时,还看到他的一段话:往者之世,五胡当汉兵一,无他,甲坚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