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可能,除非其他外星人是另一种生理结构,但这是不可能的”林教授说,“咱们所有四个外星人,北都也有四个,国外还有不少,我已经对比过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数据,绝对可以确定,这些外星人的生理结构完全一致”
这些外星人来自全球各地不同地域的敌巢,外星人根本不可能提前准备一批用于欺骗人类的特殊品种。
徐家业的关注点却突然偏了方向:“不是五个吗北都也出实验事故了”
林教授微微一笑,竖起手掌在自己胳膊上做了个切的动作:“那个断胳膊的死了,就是刚才的事。”
“噢”徐家业恍然,他思考片刻说道,“林教授,我必须承认你说服我了,我会把这份报告交上去,但是上边怎么看我干预不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林教授又推了推眼镜,“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我相信我的发现可以改变战争的局势”
徐家业扯扯嘴角:“但愿如此”
谈话结束,徐家业立即上报这份报告,而且是直接报到吴瀚那里。
吴瀚非常重视,简单看过报告之后转发北都,北都的动作也不慢,没多一会儿又把报告转给实验室。
正好刚死了一个外星人,实验室直接用这具外星人的尸体验证报告内容,当次声波出现的那一刻,探测设备立刻发现尸体中的循环系统出现强烈共振。
实验室逐步加强次声波强度,尸体中的多个脏器同样出现异常。
循环系统遍及全身,次声波导致的震动,就像把外星人全身塞满振动棒,没散架都算外星人长的结实
北都的实验室证实了报告的结果,兴奋的研究人员第一时间上报这个好消息。
虽然以往也有用次声波对付外星人的时候,可是这玩意敌我不分,各国从来没把次声波当成对付外星人的利器。
但是这一回不一样了,既然次声波有这么强的效果,不拿来用简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北都迅速下达一系列命令,各大设计院、研究所以及军工厂迅速动员起来,针对这一研究成果展开全面攻关。
北都的命令很简单,必须拿出适合野战的实用型装备,而不是那种既伤敌又伤己的残次品。
这可难坏了设计人员,次声波这东西实在太难对付,人家是无孔不入,次声波是无孔也要硬往里钻。
如果是打防御战还好办,了不起加固堡垒楼,多贴几层能吸收次声波或者反射次声波的特殊材料,可北都的要求是适合野战。
设计人员第一个冒出来的想法就是定向微波炮。
声波确实可以定向,但是首先必须有一种可以收束声波的材料
普通声音很容易收束,问题是次声波那穿透力,什么东西挡得住啊
能挡次声波的材料不是没有,不过这些材料必须有一定的厚度,完全不能用在战场上,只是这一点,就让设计人员愁白了头发。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很快就有人想到了降噪耳机的声波对冲
所谓声波对冲,简单点说就是相位相反、频率相同的声波互相抵消,可以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
既然能降低可闻声波的强度,那么理论上也能降低次声波的强度,这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么
提出这一观点之后,声学实验室马上开始相应的实验,很快就得出正面结论:声波对冲确实能降低次声波的强度
第1796章 殊途同归
研究成果是出来了,可是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验产品却没那么容易。
最麻烦的问题就是对冲的声波并不是完全抵消,身处对冲环境,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感觉到一些异常,就像耳朵里塞了什么东西,有种很难形容的别扭。
有些人体质比较敏感,甚至会出现头晕恶心等比较明显的副作用。
两种次声波的对冲,产生的副作用更加严重,实验室用动物进行的对冲实验,所有实验动物园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躁动,在对冲环境呆的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各种身体损伤。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北都成立了由军方牵头的课题组,模拟战场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在全封闭的声学实验室中放置高强度次声波声源,再用几只穿了动力装甲的猴子测试对冲设备。
这几只猴子本来就是用于实验的品种,因为一直养在实验室,才没被虫灾波及。
这样的实验动物园在全球各大实验室都有一些,许多人认为不应该再将这些动作用于实验,而是该把它们留到战后,用于恢复野生动物的种群。
但是军方才不管猴子到底是不是濒危,大佬们只关心实验结果,所以实验室也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拉进实验场。
军方派来的专业人员为猴子穿上装甲,测试完装甲性能之后,将猴子送进实验区。
猴子身上穿的动力装甲分为两种,一种是什么都没加的标准装甲,另一种是添加了声波对冲设备的实验装甲。
这种安在装甲上的对冲设备功率比较低,只能抵消半径一米左右的外来声波,开启设备之后,可以在装甲附近形成半径一米的对冲安全区,从而解决次声波对人员的伤害。
实验开始,次声波炮开启的一瞬间,猴子身上的对冲设备迅速启动,用相应的声波抵消外来声波。
但是马上出现了新的问题,对冲设备发出的次声波强度虽然比较小,但那也是次声波,它不仅将外来声波抵消掉,还向装甲内部渗透,只用了几秒钟,装甲里的猴子就被反冲设备发出的次声波震死,无一生还。
实验被迫结束,等关掉次声波源,人员进入实验区后才发现,没装对冲设备那几套装甲很好的保护了猴子,虽然侥幸存活的猴子也被次声波祸害得不轻,可最起码没被次声波当场震死。
缺陷非常明显,不过不是不能解决,既然声波传进装甲,那么想办法隔离就是了。
设计人员马上进行了相应的修改,将原本镶嵌在装甲上的对冲设备拆下来,在装甲和对冲设备之间垫上几层隔音材料,重新启动实验。
这一次的结果就好多了,装甲里的猴子暴躁不安,却没有一只死于实验。
增加隔离层厚度之后,实验结果没有变化,实验人员立刻意识到不是隔离层的问题,并且在最短时间锁定原因。
问题很简单,对冲设备虽然抵消了外来声波,可是自身发出的次声波穿透力一点不小,哪怕与装甲隔着厚厚的隔离材料,次声波仍然可以透进装甲。
穿透装甲后,次声波强度明显下降,不致命却能致伤。
实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