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1 / 2)

陕西的思路,以及现在自己所做的打算,和孙传庭做了交流。

“殿下,运储备粮到陕西,可以解决今年百姓的粮食问题,但是陕西现在要全面恢复生产,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况且,山西大旱不除,明年的粮食依然勘忧啊。”孙传庭没有被朱由检描绘的美好未来所吸引,他更担心现实的问题。

孙传庭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陕西已经连续三年大旱,庄稼几乎无收,就是再种下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谁知道明年会不会大旱。

孙传庭不知道的是,这是地球进入小冰川期,气候变冷,降水南移,导致北方连续大旱。没有雨水,加上寒冷,庄稼当然没有收成。

但来自后世的朱由检略知一二。

寒冷和干旱,导致大明北方的农业大幅减产,这对人口数量众多、严重依赖农业的大明,简直是催命符。

幸好朱由检来自后世。

幸好美洲人培育出了现代农作物。

幸好这些现代农作物已经传入大明。

美洲土著培育的这些农作物,随着西班牙殖民者的船只进入南洋,又从南洋传入大明。现在虽然没有传入北方,但大明的广东、福建、浙江、南直隶等东南沿海省份已经开始零星种植,种子不难弄到。

“这个,孙大人不必担心,我已经派人去弄一些海外农作物的种子,即使干旱、寒冷,也不会影响这些农作物的生长。”

“不怕干旱不怕寒冷这些农作物叫什么呀产量怎么样”

“孙大人猜猜产量往高了猜。”

“一石”既然不怕干旱和寒冷,那么它的适应性就强,而适应性强的种子,一般不如适合独特环境的种子产量高。陕西的农田比不上江南,粮食亩产量能有两石就不错了,所以它猜新作物的产量是一石,这还是朱由检让他往高里猜。

“一石孙大人,你当是养鸡呢往高了猜。”朱由检翻个白眼,十分鄙视的眼神。

“难道能达到两石和原来的粮食差不多”这是孙传庭最头疼的难题,他也顾不上朱由检的蔑视,只瞪大了一双丹凤眼,呆呆地看着朱由检,似乎新作物的产量就是朱由检的一句话。

“两石哈哈,难怪孙大人一把年纪,只能做个布政使,胆子大一点,再大一点。”朱由检的右手不断向上挥舞,好象是在指挥一只正在表演的湖广毛猴。

“难道能达到三石啊,不,四石”孙传庭的脑子真的象藏了一只毛猴,他感觉乱糟糟的,不知道是不是朱由检在放卫星。

“孙大人。”朱由检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以上,然后陡然降低十六度,“往高了猜嘛”

“难道能达到五石不,十石”孙传庭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他的兄弟孙悟空了,但是他没有兄弟的法术,生怕一不小心,云端跌落,摔成七八个小兄弟。

“答对了。”朱由检伸出拇指,掂了几掂,狠狠地赞扬了一番,“不过这是保底产量,如果百姓掌握了技术,管理好了,能达到二十石,甚至三十石。”

“”这次轮到孙传庭翻白眼了,“殿下,这是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朱由检相当地不屑,“如果我骗了你,明年百姓没有粮食,你当我愿意再征伐一次陕西呀”

“殿下,你可是臣的救星呀”孙传庭匍匐在地,鼻涕眼泪充分浇灌了黄土一把。粮食是他来陕西最大的隐患,而朱由检云淡风轻地就解决了他的死结,要不是朱由检太年轻,他都愿意称呼再生父母、当世爷娘了。

“孙大人,快快起来。”朱由检本来只想调节一下气氛,没想到把孙传庭搞得五体投地。不过这样也好,谁会嫌自己的粉丝多呢山东的秦永年、李元,陕西的祖大寿、孙传庭、高迎祥,京师的李春烨。

不过朱由检没有忽悠孙传庭。

这些现代农作物就是后世人们非常熟悉的红薯、土豆、玉米。

特别是红薯,成份和大米、小麦差不多,都是以淀粉为主,可以作为百姓的主食,而产量能达到两三千斤。按照大明的计量,每石五十八公斤,亩产真的达到二十甚至三十石。

种植过这些作物的人都知道,这些作物对雨水要求不高。种植的时候,土地上要堆起一条条的土堆,称之为“垄”,旁边必须有一条条的沟堑,就是为了让多余的雨水及时流走。

在大明正常的年景,人们以食精粮为荣,但朱由检来自小康的后世,人们已经到处寻找野菜、马兰、红芋、山药、黑芝麻、黑玉米等粗粮。朱由检曾参观过郊区的粗粮生产基地,因此对这些作物的生产条件有一定的了解,这才在孙传庭面前夸下海口。

“孙大人,既然你到达西安,那陕西的民政就交给你了。你可是陕西百姓的父母官呀”卸下民政的胆子,朱由检就可以集中力量开始他的工业兴国大计了。

“殿下,你是王爷,又呆在陕西,我们就一起帮助陕西的百姓度过难关吧。”既然朱由检有特殊的本领,孙传庭不介意拖上朱由检,万一他所说的新作物达不到要求,也好拉他垫背。

“好说。”在陕西发展工业,也离不开孙传庭的帮助和配合,现在朱由检和孙传庭已经形成事实上的盟友了。

随孙传庭一起来到陕西的,除了各级官员,还有来自京师和江南的富商,他们都是响应朝廷的号召,带着银票来陕西发展的。这是第一批,以后还会陆续有商人进入陕西。

不久,吏部和兵部的行文也到了西安,同意朱由检的建议,祖大寿为三边总督,而高迎祥为延绥知府。

孙传庭主管民政和农业,祖大寿主管军事,朱由检实际上主管工商业,陕西,已经进入当世人看不透的新时期。

为了广开工厂,挖掘陕西的工业潜力,朱由检派出多支由亲兵组成的“矿业专家”,在陕西境内考察、勘探矿业。“专家们”不畏严寒,翻山越岭,带着地图在陕西的一个个大山中穿梭。

有准备的辛苦从来都是跟回报划上等号,考察队不断传来美好的讯息。

神木县、延绥府和双泉堡的西面,靠近长城的地方,发现一个巨大的煤矿;凤翔府东南的岐山县发现了金矿;凤翔府东南的郿县发现了铜矿;甚至朱由检派人去拜访在汉中的王叔瑞王朱常浩时,派去的士兵不认识路,误闯到南郑县,却在南郑县发现了铁矿。

一系列利好的讯息,令初入陕西的孙传庭高兴得睡觉都不安分,常常将侍奉的书童半夜踹醒。

其实,陕西经过数百年的变迁,已经失去了汉唐时代的雄风,关中平原也不再是农耕民族的乐土。特别是近三年来,陕西连续发生极其严重的旱灾,百姓完全断炊,都在咒骂着这块养育了汉民族数千年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