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7(2 / 2)

露气越来越重,伏在暗处的明军枪手们完全暴露在空气中,他们的外衣几乎湿透,到亥时的时候,夜风突然大了起来,吹得营房呼呼直响,房的茅草如同头发般根根竖起。

一名年轻的枪手打了个寒颤。

“三子,冷吗”右边的明军枪手显然年龄大得多,他随口问了一句,眼睛依然盯在前面的火把。

“有,老梁,你呢”三子侧首看了眼老梁。

“恩,风突然加大了,直往脖子里钻。不过,现在已经是亥时了,再过一个时辰,就该有人来换我们了。”老梁依然一动不动。

“老梁,你说,蒙古人会突围吗”三子希望用说话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只要注意力转移了,就不会感觉那么冷了。

“不知道,不过,现在已经接近午夜,要特别当心蒙古人突围。”

“恩,我一直在看着呢”三子将目光从老梁的身上移开,重新盯着火把前面的阴影,“老梁,蒙古人能逃得掉吗”

“逃”老梁显得相当不屑,“如果他们突围,一定会死在燧发枪下,如果他们不突围,明天就会死在虎踞炮下他们唯一的活路,就是像那些汉军一样,投降。”

三子在黑暗中头,他也没有发现蒙古人有逃跑的可能。

一扇营房的大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一条缝,一个脑袋缓缓从门缝里伸出来,脑袋上戴着皮帽,满脸络腮胡须,圆乎乎的脸盘。

见外面没有动静,圆脑袋下面的魁梧身子,贴着门框悄悄挤出来,还是没有动静。

圆脑袋的身子完全离开了营房大门,夜风将他露在皮帽外面的几缕长发,吹得像风筝的细线一样向上飘起。

他朝门缝里一招手,又有三名头戴皮毛的人,悄悄挤了出来。

“蒙古”三子兴奋得想要大叫。

老梁一把捂住他的嘴巴:“别叫,蒙古人还没有进入燧发枪的射程,当心他们退回营房。”

幸好蒙古人离得远,没有听到三子的声音。

四名蒙古士兵从背后拔出弓,又各从箭壶里抽出一支羽箭,搭在弓上,弓弦张得像是满月,箭矢指向明军枪手们的方向。

他们好像在挑衅明军的所有枪手们,箭矢的在他们的身前划了一个半圆,最后回到正前方。

最先出来的蒙古人向其他三人头,然后迈着交叉步,缓缓向火把走去。

他们要离开营房,突围而去,必须经过火把。

蒙古人步伐越来越快,牛皮鞋踏地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射击。”

黑暗中一声低喝,短促有力,显得十分突兀。

“砰,砰,砰”

燧发枪的子弹迎着夜风,呼啸着飞向火把前面的蒙古人。

枪声一响而止,来的突然,去得迅速。

四名蒙古人晃了两晃,然后被夜风一吹,重重地摔到在地面上。

最左边的蒙古士兵在地上翻了个身,头朝营房的方向,他手脚并用,艰难地爬向营房。

“三子,想不想试试枪法”老梁一边装弹药,一边问三子。

三子已经装填好了弹药,“好,我试试。”

他将燧发枪端在胸前,眯起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紧紧盯住枪上的罩门。

“砰。”

刚刚在爬行的蒙古士兵,双腿陡然加快了蹬地的速度,不过他不是在蹬地,而是在蹬空气,忽然双腿停了下来,头一歪,和其他蒙古士兵一样,趴在被露水打湿的泥地上,一动不动了。

第174章蒙古人投降了

周围刚安静下来,忽然“咣当”一声,一间营房的正门被猛烈地撞开,三名蒙古士兵手持弯刀,从营房这鱼贯奔出。

“啊嘿啊嘿”他们嘴里发出含糊不清的的呼喝声,一边向前走,一边用弯刀劈砍空气,还对着黑暗中的明军指指。

“蒙古人怎么了”三子小声地问身边的老梁。

“他们支撑不下去了,蒙古人疯了。”老梁紧紧盯住这三名蒙古人。

“他们支撑不下去他们呆在暖和的营房中,又不冷。”三子不解。

“小子,你不不是他们,不明白他们此刻的困境。”老梁觉得三子傻得可爱,要是有第三只手,他一定会摸摸三子的脑袋,“他们不冷,但是他们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希望,一旦露头,就会成为燧发枪的靶子,即使不露头,明天也会成为靶子。”

三子一缩脖子,这才发觉自己的幼稚。

三名蒙古士兵边走边砍空气,但空气不受力,他们很快就觉得没有劲头,这时,他们看到了前方正在燃烧的火把。

三人一阵欢呼,将弯刀拖在身后,快速向前面的火把冲去。

一名蒙古士兵冲在最前面,他已经做好了劈砍的准备,他在估计,如果奋力一刀下去,至少能砍断五支火把。

“砰,砰,砰”

燧发枪的子弹,在蒙古人的身前交织成一道致密的火力网,无情地钻进蒙古人的身体。

三名蒙古士兵身形一滞,完全停了下来。

最前面的那名蒙古士兵,中弹最多,胸口被打成了马蜂窝,鲜血从各个弹孔中流出来,在皮甲的外面汇合到一起。

他没来得及查看自己的伤口,在距离火把二十步的地方,他身体一歪,向左侧倒去。

摔到也是会传染的,跟在他后面的那两名蒙古士兵,只看了一眼前面的火把,也各自倒在深夜的寒风里。

“三个傻”三子咒骂着。

“三子,蒙古人疯了,快装填好弹药,防备他们突围。”老梁一边装填弹药,一边紧张地看着蒙古人的营房门口。

营房门口并没有蒙古人的身影,他们暂时没有突围。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们的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三子一紧:“老梁”

老梁侧耳细听:“应该是我们的人,他们是来替换我们的,我们可以回去休息了。”

三子扭头往后看,黑暗中什么也看不到。

但右侧的黑暗中传出了他们熟悉的声音:“大家注意,换防的时间到了,各自带好自己的东西,准备回去。”

三子笑了:“终于可以回去了,这可恶的大风”

老梁默不作声,他飞快地收拾自己的装备,眼神中还有一些失落:蒙古人就这么胆量,走出营房的才这么几个人。

子丑交接之时,是人最困顿最疲倦的时候。

蒙古人的营房,中间靠左的位置,一座特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