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3(1 / 2)

应该的,“部长大人”

方逢年继续侃侃而谈,“此外,大明为大城贡献这么大,帮助大城解决了这么大的危机,大城总不能不有所表现吧大明做了这么多,但都是帮助大城花费了,大明并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好处。”

“部长大人,大城只是小国,一旦费用过高,大城恐怕支付不起。”普蒂在试探方逢年,看看有没有降低费用的可能。

“国师此话差矣,大明并不是喜欢动刀兵的国家,但如果为了大城的安全出兵,费用自然由大城来出,至于大城能否承担得起,那还是大城的事,奥,如果我皇陛下同意,大城可以逐年偿还,但必须加上利息。”

普蒂一脸黑线,“部长大人,还是说第二条路吧”

“国师不用着急,其实,第二条道路,在下已经说了,就是大城每年进贡大明二十万两白银,一旦大城遭到外敌入侵,或者滋生内乱,大明立即出兵,帮助大城解决掉所有的问题,但不再向大城收取任何费用,因为大城已经支付了。”

普蒂黑着脸,但也不好发作,他只是摇头,“二十万两,大城实在支付不起,我王陛下也绝不会同意,不知道部长大人是如何计算出二十万两的”

方逢年一惊,他的确是随口说的二十万两,“大明要保障大城的安全,平时就会在大城驻守一个军的士兵,这三万将士的饷银,就是二十万两,这还不包括平时的粮草供应和火器配发。”

“军队驻守大城”普蒂的眼球骨碌碌转了数圈,终于没有说话。

“如果不驻守大城,要是大城遭受外敌入侵,难道要从京师调兵就是大明调得起,怕是大城等不起吧”方逢年要打消大城的顾虑,“国师是担心大明借机吞了大城”

“”

“大明真要吞并达成,需要用这种方式吗说句不敬的话,十万明军就在大城的边境,他们数月就灭了东吁,真要进攻大城,国师觉得大城能抵挡多久”

“”

“大明是为了大城的安全,才会驻军大城,国师看看,大明至立国以来,除了东吁、建奴屡次进犯大明之外,何曾灭过边疆藩属国”

“部长大人的意思,下官明白了,此时容后再议,下官要回去商讨一下。”普蒂觉得,现在的大明,从朱由检到黄晓福,到李腾芳,再到现在方逢年,都与以前的传说不一样了,难道大明再没有免费的午餐了

“好,国师先回去商量商量,我们是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商讨合约,等国师商讨好了,咱们再谈。”

经过四轮艰苦的谈判,双方最终达成合约,严格来说,这是大明签订的第一份盟约,从此以后,大明与大城,乃是同盟关系,明城盟约规定:

一、大明与大城,乃是同盟关系,相互有维护对方安全的义务,一旦同盟的一方遭受他国入侵,另外一方必须全力协助,包括使用武力;二、大城每年向大明进贡白银五万两,大明为大城训练一支万人的军队,由大明出售火器,装备大城的这支军队;三、双方可以在对方的土地上驻军,但除了应对外敌入侵之外,驻军不得超过两万;四、盟约签订的前三年,大城因为要偿还大明的军人抚恤金,暂免向大明进贡,进贡从第四年开始执行;五、为了加强双方的关系,增强双方国民的互信,大城国内将通行汉语汉话,推广儒教,过渡期五年,五年之后,汉语将是大城国内唯一的官方语言,也是各类学校唯一教授的语言;六、双方向对方互派常驻性使节;七、明城盟约的有效期为十年,有效期结束之前的半年内,由双方商定是否延期。

普蒂对这份盟约基本满意,大城获得安全上的保证,不但大明不会入侵大城,还会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全力保障大城的安全,这是他此次出使大明最重要的成果。

虽然大城每年要向大明进贡五万两白银,但大城获得了安全保障,可以裁军,节约军饷,大城实际的损失不大。

至于大城将要学习汉语、推广儒教,普蒂也没觉得吃亏,一旦大城与大明语言相通,兄弟友谊将更加牢不可破,而且大城百姓信奉的佛教,在大明也是相当广泛,所以大明没有强求大城禁绝佛教,而是在佛教之外,再推广信奉孔子的儒教。

最为关键的是,大城不具备对抗大明的实力,能用这样的方式给大城带来安全保障,大城国内应该可以接受。

普蒂唯一有些不满的地方,就是大明向大城出售的火枪,并不是大明军队使用的燧发枪,而是老式的火绳枪,但方逢年一再说明,大明军队正在使用的火器,绝对不会对外出售,普蒂也没办法。

朱由检对这份盟约更加满意,这是大明签订的第一份盟约。

大城每年进贡五万两白银的事,只是权宜之计,目的是为了加快缅甸省的发展,估计下一期的明城盟约就会剔除。

朱由检看到自己设定的“驻军、汉语、儒教”三大目标,在这份明城盟约中完全实现,这将是大明处理与亚洲各国关系的样板,将来亚洲的其它国家,要是想傍上大明这颗大树,很简单,明城盟约就摆在那儿。

第426章荷兰信使

南海舰队再次扬帆南海的时候,已经是三月份的事了。

随着台湾、吕宋立省,现在已经有商船在福建省厦门、台湾省沪尾、大员和吕宋省帕萨伦、福松之间往来,但往返的船只都是小型商船,无法运送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所以从福建抽调两万陆军驻守吕宋的时候,还需要南海舰队提供运输船和护航。

大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所有的人员、装备运送到吕宋省,包括部分马匹。

这一个月时间里,郑芝龙一直待在吕宋省的苏比克湾,他在建立海军基地,这是一个群山合抱的海湾,四面都是悬崖,只有面向南海的方向,有一个狭窄的出海口。

现在的苏比克湾,还是一片荒地,杂草荆刺丛生,地形需要平整,码头也需要修建,还有士兵住宿的房子、训练场地等等,一直忙了一个多月,基地才有了一些雏形,储备了一些军用物资。

等到南海舰队将福建的陆军全部运送到吕宋,郑芝龙开始整顿舰队,他此次出海的目标,乃是麻六甲水道,作为曾经的海盗首领,他充分理解麻六甲在东西方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这与朱由检不谋而合。

现在控制麻六甲水道的是葡萄牙人,随着国力逐渐衰落,葡萄牙人逐渐撤离了东方的各个贸易据,而把主要力量投放到美洲,美洲大陆才是他们的新宠。

但尝到甜头的的葡萄人,硬是不肯放弃麻六甲水道。

麻六甲原本是一个自由航行的狭长水道,当年郑和的船队在此就畅通无阻,也没见谁来收税,虽然沿岸小国林立,但这些小国都没有能力控制麻六甲水道。

最早进入南洋的葡萄牙人,凭借火枪火炮的优势,征服了东岸的满刺加国,控制了麻六甲水道,所有过往的商船,都要向他们纳税。

坐地收税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