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1(2 / 2)

明朝谋生手册 府天 5495 字 2019-05-04

“错,大错特错。”汪孚林勾手示意金宝再上前两步,这才淡淡地说道,“第二年,大明就建国了,太祖皇帝贵人多忘事,预借军粮的这一茬早就完全忘记了,而制定各地赋税的时候,以前一年作为基准,于是常州府武进和宜兴,就是以前一年的双倍赋税作为基准征收赋税。这两地的地方官生怕激怒了上峰以及朝廷,故而根本不敢言明此事,于是一直到现在,这两个县就只能以旧额再加上预借之数合在一起,作为征税的基准。”

金宝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眼下听到的这些颠覆了自己之前读书读史的所有认识。可就在他只觉得满心混乱,挣扎万分的时候,汪孚林又接下来说出了一件他更加无法相信的事。

“宣德年间,巡抚周忱开始于东南地区行金花银,也就是不用再将沉重而又容易散失税粮解送京师,而是折银征收。他在到了常州府之后,就知道了武进和宜兴两地的税额竟然有这样大的弊病,但是,即便怜悯两县粮赋过重,他依旧没有向上提请,而是仅仅为两县多争取了一部分金花银作为补偿。是周忱真的不管武进宜兴两地百姓疾苦吗不是,他在江南期间,屡次提请减免江南重赋,光是苏州一地,就从二百七十七万石减了七十二万石。”

“然则就因为这样,他反而遭胡濙等人弹劾,而宣宗皇帝也没有同意他降低某些官田过重税额的请求。正因为如此,他知道有些事没法提,不得不另辟蹊径改革赋役均平负担。即便如此,此人晚年却又遭科道构陷弹劾,被迫致仕,三年后便病故了。即便这样敢言而又能干的计臣,都不敢言宜兴武进之事,即便另辟蹊径减轻百姓负担,却仍旧遭到言官弹劾,有说他变乱成法,有说他肆意科敛。类似这种先例,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正式的赋税尚且如此,你说还会有多少人敢上书请减岁办和坐派”

第六四四章又出事了

汪孚林知道对金宝这年纪的少年剖析这种官场中最乌漆墨黑的一层东西,其实有点揠苗助长,然则小家伙考秀才就是案首,就算明年考不上举人,四年后也要再去考,只要当了举人,不一定要考上进士就能做官,做官之后势必会接触到官场,如今有现成的好教材在,他就决定早点让其了解这些内情。不过,他也知道金宝接受能力再强,那也只是学识上的,而不在于这些实际经验,接下来他没有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其先回房去消化消化。

至于他,则是有些意外小北竟然到现在还没从婺源回来。论理,吴琯回到婺源主持大局,程文烈等罪魁祸首都已经押送了府衙,婺源那边还会有什么事总不成小丫头管闲事管到被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居住的余懋学身上去了吧更匪夷所思的是,至今她也没让人送个信回来就在他心中犯嘀咕的时候,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官人,老爷和太太来了。”

和这年头大多数人都想着传宗接代,绵延子嗣不同,汪孚林早早就收下了一个养子,更何况金宝又会读书有出息,再加上眼下他这个年纪放在后世也就是刚上大学,所以他根本不着急生儿育女的问题。他不急,小北也是闲不住的性子,之前不在汪家二老身边,哪怕叶钧耀和苏夫人私底下也不是没提过,可她也乐得把此事丢在脑后。然而,他们夫妻不急,汪道蕴和吴氏却不得不急。在他们看来,这虽说未必是儿媳妇的问题,可绝对是汪孚林的问题。

绝对是这个没定性的儿子成天往外跑的缘故

所以,当看到汪孚林满脸堆笑迎出来,身后却不见媳妇的时候,汪道蕴顿时脸色一沉。总算吴氏在旁边拉着,他勉强捱到进了屋子,这才终于忍不住沉下脸问道:“小北呢”

见母亲吴氏眼神中还有些隐隐的期待,汪孚林当然知道她在期待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她大概还在婺源。”

“大概婺源你你你,自己乱跑也就算了,竟然还拉上你媳妇乱跑一气”汪道蕴差点被汪孚林给气得背过气去,哆哆嗦嗦指着儿子就是一句大喝,“你知不知道,胡梅林公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在世上了,她要有个万一,你怎么交待”

听到老爹担心的是这个,汪孚林也就老老实实领受了这样的指责,毕竟老爹没说你放着媳妇满世界乱跑不生孩子,那就已经很开明了。

吴氏见惯了儿子虚心认错屡教不改的架势,已经对教训他不抱什么指望了,可开口问过之后,得知汪孚林之前跑了一趟婺源,救下了险些被杀手宰了的婺源县令吴琯,而小北则是远远吊着押送杀手的人去婺源城中,以防吴琯那儿又有变故,她的脸色就立刻变了,当下不由得责备道:“那是你媳妇,你怎么就敢让她去做这样危险的事之前婺源都乱成那样子了,那位吴县尊虽是好官,可又不是能注意到每一个角落小北没消息,你就没打听过”

还不等汪孚林回答,汪道蕴就沉着脸道:“看他这样子就是还没打听到。我不管你在外头多大的名声,你在家里就不能老老实实呆着这次回来说是归乡养病,可你算算你老老实实呆了几天莫非这徽州府没了你,太阳就从西边升起来了我就不信,你要是撂开手不管这件事,姚府尊堂堂知府,什么事都要找你”

话音刚落,汪道蕴就只听得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官人,姚府尊来了”

这说曹操,曹操就到,汪道蕴顿时有些脸色呆滞。寻常进士出仕要当到知府,少则六七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有些倒霉的家伙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一层级,故而对于要被尊称为老公祖的府尊亲临,他纵使满肚子火气,也着实没法说什么,只能在汪孚林那偷瞥过来的目光中没好气地冷哼了一声。

“看什么看,我还能拦着你不去见府尊不成我和你一块去”至少他得听听,汪孚林到底和这位姚府尊商量在什么料想姚辉祖也不至于把他这位进士的爹给硬赶出去,守口如瓶这点道德他还是有的。

尽管是管辖徽州这一府六县所有百姓的知府,但姚辉祖今天出来却显得非常低调,若不是轿夫对门上表明身份,如今在汪家姑且充当门房的王思明很难相信,那个做两人抬小轿来的中年人便是徽州知府姚辉祖。而姚辉祖对于汪孚林这座县后街上的蜗居显然也早有耳闻,一进门先往二楼打量了一眼,见那美人靠的位置都不见人,他这才收回目光,随即就注意到厅堂那儿有两个人迎了出来。

后头那个他自然很熟悉,正是汪孚林,但前头那个就有些陌生了,不过年纪约摸在四十左右,容貌和汪孚林很有几分相似来看,他就觉得这很可能便是传闻中那位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