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2(1 / 2)

最秦 郝赵 6658 字 2019-05-04

子在太学馆顶撞了皇上。虽然硬着头皮去参加科举考试,估摸着也是没戏。这几日天天来喝酒,有时候还忘记带酒钱。若不是我家老板可怜他,早就赶他出去了”

一些原本和方儒相熟的文士听说他顶撞皇上,在一看他如今落魄的样子,都远远的躲开方儒,很怕晦气传染到他们身上。

“你看他那呆头呆脑的迂腐样儿,难怪不分轻重,竟然得罪了当今皇上,依我看这辈子是没机会喽。”

“兄台,你我当初也是受过方儒指点之人,不如过去陪他聊天解闷儿。”

“你傻啊。现在过去,如果被朝堂的皇上知道了,你就是中了也是没中。明白么”

“啊,我咋就没想到这一层呢。那还是算了,我可不想和他一起倒霉。”

这种议论,从方儒出了考场之后,每日都会上演。

他看着酒楼之中那些熟悉不熟悉的身影,眼睑微垂,叹息一声,再次一饮而尽。

“我说方兄,想当初你风姿俊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现在的气魄哪里去了”一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儿模样之人走过来。

方儒看了看他,识得此人是咸阳一个阔少,每日混迹文人圈子中,就把自己也当作文人了。

耿直性子的方儒根本就看不惯他这种纨绔冒充学士,曾经是狠狠的嘲讽过几次。

如今自己落魄,这阔少立刻上来踩两脚,也是正常。想到这,方儒除了暗自感叹一声世态炎凉,倒也没有别的应对办法。

就在那阔少还要踩方儒的时候,突然有急匆匆的脚步声从外面传来。

“方儒,方儒老师在么”

“方儒先生在不在。”

“方先生在这喝酒,以后这家店要火了”

一道道嘈杂的声音传来,突然从外面涌进一群文士打扮之人,竟然都是儒家学派的后生。

他们一进屋就看到方儒正在喝闷酒,那阔少正在他面前趾高气扬。

“方儒,你高中榜首。等着进武信殿会试吧”

第204章风云序章

“啊”方儒张开大嘴,一脸的惊愕。

在他的心中,自己顶撞了皇上,根本就没有了进入宫廷,参与政权的机会。原本他打算等放榜之日,确认一下自己到底被踩到什么地步,就直接携家带口离开咸阳城。

一个在沛公刘邦手下的远房亲戚已经传来消息,说沛公现在求才若渴,若来到,定能得到重视云云。

方儒已经动了心,如今听说自己高中榜首,实在感觉太过意外。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看到那些钱来报喜的儒生各个面带真诚的恭敬之色,这又作不得假。

“最近的榜在哪”方儒连忙起身,因为起的急了,袍袖一下卷住了酒杯,直接摔在地上,成了碎片。

店小二想拦阻,可是在方儒身边的几个儒生立刻掏出银钱扔在了桌上,直接把店小二堵了回去。

有人引领方儒,向着最近的榜单走去。

在那榜单之前,密密麻麻的一层人群。

各个都在指点,方儒、方卫的名字不断被人提起。

更有眼尖者看到脚步匆忙的方儒踉踉跄跄的赶来,立刻纷纷让开。

“榜首来了,这就是方儒。”

“听说就在考前这方儒还和当今皇上在太学馆之外顶撞过,没想到这8○○ ˋc○次竟然能高中榜首。实在是不容易。”

“呸,我就不爱听你这么说,什么是不容易啊,是皇上仁德大度。依我看皇帝是真的好皇帝,从前所作所为,定是赵高搞的鬼。”

因为方儒的到来,一时间所有人议论纷纷。

方儒踉跄的走到榜单之前,其他的没有看清,只看到金黄色的榜单之上,方儒的名头被特意写大了一号,高居榜首。

“真的真的是我”方儒看着榜单,泪眼模糊。

原本他还打算看完自己落榜之后,死心塌地的离开咸阳,去投奔沛公刘邦。

可没想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来的实在太快,让方儒这个略带迂腐的儒生有点儿应接不暇。

“咦,方儒方才子怎么哭了。”

“高中榜首应该高兴才是,这是为那般呢”

“方先生这是喜极而涕,你们懂个屁。”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方儒普通医生跪在榜单之前,深深的,重重的叩头,他悲声说道:“皇上,方儒对不起皇上的厚恩,从今而后,方儒为大秦肝脑涂地,忠心耿耿。”

随着他的哭声,众人围拢的更多,就连也赶来看榜单的方卫,见到方儒如此状态,脸上都露出了恻隐之心。

这是大秦,乃至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大规模科考。

考试的榜单轰动了整个咸阳。很快,秦二世胡亥和方儒的故事就被人添油加醋的传出了咸阳。

期间,方儒如何如何顶撞侮辱二世皇帝,如何如何迂腐,却在考试之中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了秦二世皇帝的重视,如何一步登天,说的有鼻子有眼。

让听到这故事的人既感叹方儒的博学多才和因缘际遇,又对秦二世的胸怀有了新的认识。整个大秦治下,都在传唱这秦二世的好。

殿试非常顺利,胡亥成功的选取了一些人才。

现在是战乱期间,这许多文人对战争并没有多大的帮助。

可胡亥心怀大志,已经预计好了一旦全国统一之后的事情。

所谓武打天下文坐殿,将来治理国家,还是要文治。

所谓文治武功,一个都不能少。

一次科考吸纳的学士才子不少,胡亥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先拢住这些人的心。

文人,很简单,没有太大的野心,只要填饱了他们的肚子,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在有点儿正经事儿做之余,能够风花雪月,那就是最好的归宿。

在大考之后,胡亥立刻召见伏完。

这个老头很厉害,也有一定的主意,能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严峻时刻把各家经典都藏起来一份,光是这种心气儿,就是了不起的高人。

胡亥直接把这次科举考试招揽的人才,加上太学馆的一干子儒生都暂时划归给伏完管理。

他给伏完的命令是,无论国家战争进行到什么时候,你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儒生学士,只管做学问,把先前时代的各家典籍全部录制摘要,务必把所有的各家学说保存完整。

甚至胡亥给他们下了一个大命令,那就是一旦大秦真的在各路诸侯纷争之中灭亡,那么这些学士一定要保全各家经典,把这些经典的文书留给后世之人。

胡亥的这一道命令,顿时令一伏完为首的这些文人,感激涕零。他们一下就进入状态之中,每个人都不想大秦灭亡。